董少鹏:深化金融领域反腐 重建“人民的金融”
原创 董少鹏 鹏友来开会
{image=1}
这些年来,对于金融系统存在的严重腐败问题,人民群众早已不满。但由于裙带关系、利益输送等积弊很深,清除这一领域的腐败相对于其他领域面临更大的阻力。如安邦吴小晖案、明天肖建华案、华融赖小民案等,查处过程都遇到了各种阻碍,从掌握线索到立案查处经历了数年甚至十数年时间。
如果不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果断决策,带领人民大力反腐、治腐,这些案件很可能仍然得不到处理。目前,金融领域腐败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要坚定跟着习近平和党中央,加大反腐败力度,重建“人民的金融”。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参与,需要金融系统干部员工不断凝聚正能量。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应当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形成良性循环。还要构造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三角互动。中国不需要一个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食利阶层”,但一些腐败分子恰恰走上了“金融食利阶层”的轨道。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或“租”来权力,以所谓市场化操作之名,行横征暴敛、“化大公为大私”之实。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民清除腐败,是一次刮骨疗毒。一些长年得不到查处的金融腐败案件得以攻克,是历史性的纠偏和祛邪,是重建“人民金融”的第一步。
纵观中外历史和现实,金融这块巨大蛋糕历来被资本所追逐,也历来是不法分子的重点猎取对象。在一些国家,政客们对金融腐败见怪不怪,甚至与金融投机家沆瀣一气,谋取不义之财。还有的国家,把金融资本大鳄奉为“国家金主”,用法律形式把金融腐败保护起来,令“金融食利阶层”万世无忧;即使金主和其代理人触犯了法律和市场戒律,也可以花钱消灾。
{image=2}
今年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金融治理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由于美国富人在股市中占有绝对利益(在美国家庭持有的股市市值中,超过40%由最富有的1%的美国人持有,92%由最富有的10%持有),在3月份疫情爆发导致股市大跌时,美国议会随即启动“直升机撒钱”模式,救股市排在第一位。截至8月上旬,美联储扩表2.8万亿美元,增幅达67.3%,超过过去四轮(2008年11月至2015年12月)量化宽松扩张规模。白宫还挑选出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向他们发放数以几十亿元计的补贴和贷款。总计救关键大企业的资金预算高达750亿美元。而另一方面,至少11家公司的内部人士借此机会抛售股票,大发横财。这样的政治操作,尽管会让资本食利阶层侥幸一时,但随着美国经济结构、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历史性变迁,其全局性风险日益积聚。一旦风险总爆发,最先倒霉的是老百姓,但金融食利阶层也将被清算。
金融系统腐败问题,对任何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都是毒瘤。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切实解决金融领域反腐、治腐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既不能像有的国家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任腐败行为自动触发风险阀门;也不能像有的国家那样搞“少数人金融”,让金融腐败制度化,把侵蚀老百姓利益当作家常便饭。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吴小晖、肖建华等人猎取公共金融资源、侵害人民利益的犯罪活动之所以得逞,大的背景是有些人默许“华尔街金融大鳄发展模式”。在具体操作上,腐败分子一是钻法律空子,二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搞欺世盗名、混淆视听、愚弄百姓,三是搞“交易的艺术”。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持牌金融机构,采取不法手段将银行储蓄资金、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账下或私人公司账下,有的甚至达到了“鲸吞”的地步。而他们设计并实施的一系列操作模式,居然被监管部门一些人认定为改革举措和市场化手段。吴小晖的安邦集团至少造成上千亿元的资金黑洞,肖建华的明天集团造成的资金黑洞则要以数千亿元计。把损失留给国家和公众,他们自己却过着悠哉游哉、挥金如土的生活。
今年8月11日公开一审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一案,是金融腐败的又一鲜活例证。赖小民作为金融体系里的一名“老干部”,也曾经是“勤勤恳恳的年轻人”。但随着其个人私欲不断膨胀,加上裙带照应、制度化监督失灵,蜕变为一名金融腐败骨干。其实,对他的质疑、批评、举报早已有之,但裙带关系阻碍了查处。历时10年,赖受贿、贪污金额高达17亿元之巨。这仅是可以直接定罪的方面,其滥用职权,致使华融资产盲目扩张、无序经营,严重偏离主责主业,对国家金融体系造成的损害,则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image=3}
由于治理不善、反腐不力,吴小晖、肖建华、赖小民等人的“金融大鳄”行为模式,在金融体系中存在了太长的时间,群众敢怒不敢言、敢言也无处诉。这样的监管信号误导了公众,导致不少人认为金融管理和运营就应该这么搞。这不仅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埋下了金融风险炸弹,而且形成了严重的“负社会效应”,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加以消除。
无论吴小晖、肖建华式的所谓“市场化”腾挪,还是赖小民式的所谓“神不知鬼不觉”受贿贪污,都是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当做唐僧肉,以种种名义实施侵占。特别是,已经查实的部分金融机构股东和高管,大搞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和不正当关联交易,把大量的银行储蓄资金、国有资产“转化”为个人私产,把持牌金融机构当作私人摇钱树。为了把侵占行为洗白,把资金窟窿堵上,这些人还借助股票上市转嫁风险。
加大金融反腐力度,既要从源头上反腐,从基础制度上反腐,也要从专业技术的运用上反腐。一些人把腐败行为“专业技术化”,这一点尤其值得重视。任何专业技术操作都是有人民性的,不是冷冰冰的,更不是只认金钱的。
金融领域腐败问题具有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特征,这与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垄断性、特许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前些年金融治理思想出现了偏差。由于金融治理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一些监管部门干部认为把市场做大就是政绩、政府管得少一些就是改革,或者拱手把公共权益让给所谓市场人士,为自己留一条财路;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观望派;还有的与所谓市场人士沆瀣一气,瓜分国有资产,侵吞公共利益。前些年向外国投行低价让渡银行股权,本质上也是一种腐败。我国股市运行存在不稳定痼疾,有基础制度不完善的因素,也与金融腐败问题有多重关联。建设好金融体系,维护好金融安全,提高金融竞争力,必须彻底解决金融领域腐败问题。
{image=4}
人民群众痛恨腐败,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而金融领域腐败具有隐蔽性、裙带性、专业性、长期性,如果不下大决心大力气整治,将对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巨大杀伤力。清除腐败不仅不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反而会因政治空气、社会氛围、营商环境的清澈明丽给各方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安徽考察时说,“要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这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发出的反腐败斗争强劲号令。
清除腐败,既是党中央的雷霆行动,也应当是每一个老百姓的坚定行动。上下一起努力,各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才能水落石出、大白天下,瓜分、抢夺、鲸吞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才能得到法律的制裁。坚决果断清除腐败,才能重建“人民的金融”,金融治理才能海晏河清,金融市场才能走向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轨道。
责任编辑:潘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