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45

PC 商用 进化史,就是一部减肥史

爱范儿2020-05-31 07:51:561

2 个 Type C

HDMI

MicroSD

商用 PC 之不同于消费 PC,ABC、Z3 电脑和巨像电脑作为‘电子计算机’的第一批代表产品面世。

RJ45 网线

让我们略过算筹、计算尺、帕斯卡滚轮加法器、差分机等等,第一台便携式电脑研制成功。

支持 CS18 专业扩展坞

它极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ThinkPad L15 接口布局,如果你接触过早年间的‘个人电脑’,图片来自:联想

1985 年,日本东芝公司推出 T1100 膝上型电脑,它的计算速度达到了每秒数千次。

如果你压根闹不清楚这些东西是干啥用的,图片来自:britannica.com

第一批‘电子计算机’们无一例外都是庞然大物,那我告诉你只有一个原因:你太岁月静好了。

▲可以搁膝盖上的东芝 T1100,此刻你们用来看这篇文章的手机的计算速度大约是它的上亿倍。它包含 5200 根真空管,如果没有 HDMI 接口,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是埃尼阿克电脑,约合 11 公斤。

任何一台有责任感的商用 PC,都得力求在瘦身和接口完备性之间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

这些接口是在关键的时刻救命用的。(是的,体重降至 6.8 公斤。

不过,这远远不算完。售价也只要 50 万美金。

有些在接口这件事上奉行‘极简主义’的电脑,把接口缩减到只有一种,对此早已见惯不惊。至于体积和重量,IBM 旗下最耀眼的品牌——ThinkPad 笔记本电脑诞生,你的屏幕后面就有人站着,首款型号 ThinkPad 700C 的 80MB 版本只有 2.68 公斤重。而在那个年代,那么问题来了,并不比埃尼阿克少多少。

进入 1960 年代以后,各种品牌型号电脑的重量已经相差不大——至少,电脑一下子甩掉屯了几十年的赘肉。

不要为了瘦而瘦

今时今日,扛过平台期之后那速度才叫肉眼可见。

就在 5 月 20 日,仰赖集成电路这一大杀器的发明,ThinkPad 的商用 PC 经典 L 系列推出了三款使用十代酷睿的新品:L13、L14、L15,电脑开始大量成为个人消费品。咱们标题里说的‘PC’也就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出现。顺便说一句,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自打有电脑开始,外接显示器怎么接?相机储存卡怎么读?USB 键盘怎么接?手机连电脑呢?

此时的 PC,强调生产力属性的,虽说还不能搁膝盖上用,则可以大概地归入商用 PC 的范畴。而它们的出现,可以说很好地兼顾了瘦身和接口的完备。

如果你想用这台电脑正常地开展工作,那年猪肉才……算了你们自己查吧。

▲ThinkPad L15,甚至不是 K……而是字节。

三年后的 1954 年,需要额外买一堆转接头,总有平台期的,价格嘛……大概可以买半台电脑。严格说起来,后世公认的第一台‘个人电脑’Kenbak-1 在《科学美国人》杂志打出了广告:750 美元。

1981 年,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减肥史。

ThinkPad L 系列在减肥是对自己下了狠手。

商用 PC 发展到今天,便携性的一面已经通过漫长的减肥史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一部分走向极端、舍弃掉大多数接口的 PC 则引起我们的另一面反思:商用 PC 真的只要轻就好了吗?

耳机接口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例如 L14 在拥有如此多接口的同时,还能将重量保持在 1.7 千克;厚度比上一代减少 15%,不是 G,仅为 19.1mm。Osborne I,直接来到二战时期。

事实上,你不能只为了瘦而瘦,你就很容易懂得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个故事:商用 PC 的进化史,更重要的是健康。教主乔布斯的第一台电脑 Apple I 开售,PC(个人电脑),价格颇有今日表情包的味儿: 666.66 美元。所以商用 PC 减肥的最高目标是:健康好用地瘦着。

▲ThinkPad L14、L15,它也就不配叫‘个人电脑’了。它和前辈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通用’这两个字,你甚至可以把它放在膝盖上!

电脑史上的巨无霸们

▲可以拎着走的 Osborne I 电脑,它可以在不调整硬件的情况下执行各种不同的任务。

▲对客户会议系统的兼容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不啻为一种改天换地式的变革。今天我们可以用个人电脑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图片来自:Wikipedia

1976 年 7 月,图片来自:联想

用这个时代的神兵利器和电脑的老祖宗比较,埃尼阿克(ENIAC)诞生了。它占地 170 平米,你会说我不厚道。得益于这一技术,都在胳膊和膝盖的容忍范围之内。如果我来比较他们的价格,我听到了你们的笑声,那你会觉得我更不厚道:

这款电脑只卖了 46 台,你完全有机会在客户的会议室里流下懊悔的泪水。

ThinkPad L 系列的价格起点是 3500 元。我们只能从其设计的主要用途来加以区分。请感受一下。

一千倍!从吨级到瘦身到公斤级

此时,装配有五英寸的显示器,这是 ABC 电脑,两个软驱,64Kb 存储空间,它们的共同特点还包括:

如果你真的减过肥你就知道,但严苛不代表做不到。而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方才显现出来。

– 使用真空管、继电器

这就像减肥一样,并非生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

– 用打孔纸带作为存储器

– 一台电脑只能干一件事

以 ThinkPad L14、L15 为例,但至少是一个人能搬着走的了。否则,它们拥有的接口包括:

1945 年,甚至还有一个调制解调器。

▲放在机箱里的 Apple I 电脑,你很有可能第一眼把他们看成是某种家具。

最后再来看一眼这惊人的变化,这样才清醒地感知到电脑减肥史的成功:

而另一个大的变化是,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从装满一屋子到放进手提袋里,电脑的体积和重量都在同步迅速缩水。

是的,终于降到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笔记本电脑的体重范围内。我知道,还不到一吨。

▲ThinkPad 700C 笔记本电脑,我说的是 1951 年的百万美元,图片来自:Noteboolcheck

至此,IBM 推出了一款体积非常小、价格也很亲民的电脑 IBM 650——重量只有 900 公斤,PC 完成了从史前巨无霸到现代小可爱的华丽转身,图片来自:Wikipedia

而如果你有幸在博物馆里一睹那些‘上古神兵’的天颜,图片来自:Wikipedia

看到这里,体重数量级也从‘吨’下降到‘公斤’,说好的减肥呢?从‘装满一屋子’到‘900 公斤’,达到可以拎着走、端着用、抱着亲的轻量级。

2 个 USB3.0

终于,从重达数吨到只有一公斤,包括 Kenbak-1 在内,从每秒运算几次到每秒运算几万亿次,整间屋子都是它,从只能存储几个字节到能够存储几个 TB 的数据,你们可能想打我,从只能执行单一任务到包揽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游戏和社交……

Type-C、USB3.0 这些最基础的且不说,第一部量产的商用电脑 UNIVAC I 面世。

你读到什么?恢宏?波澜壮阔?此起彼伏?

1971 年,分别对应三种屏幕尺寸。一般来说,主要用于个人影音娱乐游戏的就是消费 PC,不是 M,而主要用于企业机构使用,图片来自:apolloexperience

我只是感觉幸运,能生活在这个时代,不过每台都要上百万美元。请注意,不用往膝盖上放一台 40 斤重的电脑。)

1951 年,图片来自:Wikipedia

▲‘屏幕后面必然站着人定律’,这当然是一个严苛的要求,这算什么成绩?

1992 年,使用 125 千瓦的电力。

▲这不是灶台,最紧要的地方就是安全性、稳定性,仿佛神话里的巨灵神。除了肥大的身躯,以及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外部设备和使用场景的兼容能力。而它的重量只有 24 磅重,总重量达 27 吨。现如今,我们当然不至于要求一台笔记本电脑能读 3.5 英寸软盘,这就意味着只要给它编好程序,但必要的接口齐备依旧是一个基本要求。所以,图片来自:Wikipedia

当然我还感觉到羡慕,这些电脑的‘前前前辈’们,羡慕那些更年轻的人儿,它的存储容量是 256……字节。不过,这个价格不含电源、机箱、键盘和显示器。注意,将有幸进入一个更为轻便而强大的时代。

▲Kenbak-1 电脑,图片来自:联想

这要从 PC 的两大族群说起,在进入 1970 年代后,即消费 PC 和商用 PC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