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673

寒武纪:困境与突破|商业源代码

经济观察报2020-09-06 07:41:320

  寒武纪:困境与突破|商业源代码

  陈伊凡

  当巨头纷纷入局AI智能芯片,甚至从客户成为竞争对手,寒武纪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随着登陆科创板和这份半年报的发布,此前笼罩在寒武纪(688256.SH)这家AI芯片独角兽企业上的神秘感正在消失。

  这份财报并不亮眼,寒武纪今年上半年营收8720.3万元,同比减少11.0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约为2亿元。其中,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为476.67万元,同比减少85.07%;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收入为6221.81万元,同比减少5.83%。

  寒武纪在财报中称,IP市场需求的市场竞争可能加剧。其指: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和对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需求不断提升,集成电路巨头英伟达、英特尔、高通、联发科、华为海思等均对智能芯片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或并购;集成电路行业IP巨头ARM等的进入,也加剧了终端智能处理器IP市场的竞争,IP授权业务潜在市场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公司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寒武纪在财报中称,如果未来智能处理器IP市场需求无法显著增长,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则公司IP授权服务存在难以持续发展的风险。

  巨头进入

  此前,寒武纪在IPO公开招股书时,就被诟病其在2017-2019年持续亏损。在丢失华为这个重要客户之后,且目前呈现出来的公开资料中,并未显示其能够找到足以替代华为的,稳定长期的客户资源。

  寒武纪在这次自己的中报中也提及,面临越来越多厂商推出人工智能芯片,该领域竞争激烈以及自身的销售网络未完全铺开,面临客户稳定和拓展的问题。

  寒武纪登陆科创板,无论是对于同样的AI企业或是AI芯片企业,都是一个好消息。700亿元的市值,代表了投资者们对这家公司的期待。

  寒武纪当年之所以成为市场热门,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华为,其在2016年推出的1A处理器被集成在了华为的麒麟970芯片中。招股书显示,在2017、2018年寒武纪的收入中,华为的订单分别贡献了98%、97%。

  不过,2019年,随着华为发布了自研AI芯片,寒武纪失去华为这个主要客户,寒武纪在终端智能处理器上的IP业务仅占年收入的15%,并且由于从华为海思取得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较大,加上新冠疫情,2020年1-3月,公司的营收为1155.26万元,同比减少18.91%。

  客户与对手

  原来的客户变为竞争对手,在科技行业极其常见。

  如果认为有价值、有潜力,科技巨头们完全有资金、能力和实力,把原本需要从其它科技公司购买的产品,拆解技术,收为己用,自己研发。巨头公司们的做法一般都是,第一第二年的产品可以购买,接着就培育自己的技术团队,把这些技术学到手,之后就不再依赖外部的产品了。

  这是一种大公司之恶,并不利于科技产业的生态,科技创新是需要群体繁荣的,一家独大的企业很难形成可持续的创新。

  这样的故事在科技界屡见不鲜,如果创业公司们没有发展出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很容易被巨头抛弃,反之则被威胁、被收购。

  重要的是,数据就是新时代的石油,就整个AI芯片发展的技术路径来说,拥有数据的公司本身就比其它单纯做芯片或算法的公司更具优势。

  一位行业人士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AI算法相当于菜谱,数据是原料,芯片这些就是烹饪的工具。这其中,数据是核心,因为不论是芯片还是算法,都需要大量数据为基础进行迭代、验证。

  那些拥有海量数据的巨头们,都已经进入了自研芯片市场,百度和三星合作,使用14nm工艺,基于自研的XPU神经处理器架构,推出昆仑AI芯片;阿里成立了平头哥芯片公司,继而推出了自研的玄铁910CPU、含光800AI推理芯片;腾讯投资了芯片公司燧原科技。今年3月,腾讯成立了深圳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其业务范围中就包括了集成电路设计、研发。

  一旦拥有数据的巨头们开始入局AI,那些AI算法公司,或者AI芯片公司就很可能进入一个尴尬期。2020年,第一家AI芯片公司,美国的WaveComputing就已经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公司曾一度被誉为全球最具前途的AI公司之一。

  AI算法公司们的境遇也并不乐观。研发“菜谱”这样的能力并不能算是很高的门槛,入局早的AI算法公司收获了第一波市场红利,但它们也在拼命寻找落地场景:例如与政府合作,承接一些智慧城市的项目,与公安部合作,进入AI安防领域等等。但最后拥有数据的大公司发现,这些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AI算法公司们同样面临寒武纪的困境。

  回过头来说芯片企业,当数据与算法都齐备时,巨头们就开始思索开发算力了。在这个时候,他们展现了在研发芯片上的优势,AI算法更新迭代速度快,需要基于大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这是创业公司们不具备的优势。

  2019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发布了首款AI芯片含光800,该芯片是一款云端AI芯片,也是全球最高性能的AI推理芯片。华为也在2019年公布了两款AI云端芯片商用。

  不仅如此,AI平台化、工具化在现下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巨头们会做成开放平台,将自己的能力开放出来。这样一来,纯AI公司就更加丧失了其竞争优势。最后整个AI市场或许会迎来一次大整合,进入不同巨头公司各自的生态中。

  困局与出路

  对于这些AI创业公司们来说,出路在哪?

  切入对技术要求更高的细分领域或者选择边缘计算是一个选择。

  例如澜起科技,切入内存接口芯片这个细分领域,迅速占领市场,并成为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头部企业。

  又或者选择一个ToG或者ToB的细分市场,例如开发针对高性能计算所需要的云端训练芯片。燧原科技面向云端数据中心开发AI训练芯片。向巨头靠拢是一个加速器,2018年,燧原科技获得腾讯的投资,能够利用腾讯的数据进行技术的进一步迭代。

  曾经燧原科技CEO赵立东就说过,之所以选择AI训练这类高端芯片,是因为AI的算法、模型都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没有CPU、GPU那么成熟的市场和生态,这是完全开放的市场。也正是因为需要不断迭代,其与腾讯的合作为这些迭代打下数据的基础。

  寒武纪登陆科创板,也给许多AI芯片公司鼓励和启发。AI芯片的研发、流片、商业化,每一步都要巨额投入,如何走通一个商业模式,如何形成自己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是寒武纪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个格局下,国家的产业竞争政策是否要有所作为,给巨头之外的创业者们尽情作为的空间?

责任编辑:杨亚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