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512

教育部:将研究设置专门课程的可行性

界面2020-09-11 11:43:581

原标题:教育部答复“统一编订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材”建议:将研究设置专门课程的可行性

教育部官网9月10日公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519号建议的答复》,披露了教育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统一编订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材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教育部指出,下一步,将立足中小学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研究,谋划推动持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内容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议方案》,研究设置专门课程的可行性,并修订相关课程标准和教材,采取专题讲述与渗透融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中小学生健康素养。

附原文:

您提出的关于“统一编订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材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融入课程教材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树立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是研制相关课程教材指导建议方案。委托北京大学和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开展专项研究,梳理提炼国内现行课程教材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体系,参考国外相关课程设置情况,研究提出《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内容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议方案》,作为相关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和教材编修的基本参照,明确不同学科、学段的学习要求。方案专设心理健康板块,包括社交与社会适应、情绪与行为调控、心理问题与援助支持3个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塑造健全人格,使其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能够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目前方案正在按程序征求意见。

二是在相关课程标准中系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我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安全、健康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认识自我”“自尊自强”“交往与沟通”作为课程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悦纳自己,学会与他人和集体相处,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高中课标”)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内容。义教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协作能力。高中课标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的内容、特征、方法,提高增进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

三是在相关教材中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中主要融入心理健康、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等内容。如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专设“我们在一起”单元,让学生学习适应集体生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四年级下册教材专设“同伴与交往”单元,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交往,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六年级下册专设“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单元,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宽容、反思,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七年级下册教材专设“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单元,让学生学会情绪控制和行为调控。高中体育全一册教材中,专门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章节。在第四章“塑造健康行为”第四节“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的烦恼和困惑,了解调节情绪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发展调控情绪能力增进心理健康,通过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中小学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研究,谋划推动持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内容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议方案》,研究设置专门课程的可行性,并修订相关课程标准和教材,采取专题讲述与渗透融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中小学生健康素养。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0年8月31日

责任编辑:武晓东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