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亿私募迎监管新规 禁止从事民间借贷、场外配资
原标题:15万亿私募迎监管新规,禁止从事民间借贷、场外配资
私募新规来了。
9月11日晚间,证监会公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重申和细化私募基金监管的底线要求,以期让私募行业真正回归“私募”和“投资”的本源,实现行业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达2.45万家,备案私募基金超过8.8万只,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4.96万亿元。
发展迅速的同时,监管层也发现存在众多影响恶劣的问题。比如,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募集资金、规避合格投资者要求、不履行登记备案义务、普遍性异地经营、错综复杂的集团化运作、资金池运作、刚性兑付、利益输送、自融自担等,甚至出现侵占、挪用基金财产、非法集资等。
在此背景下,证监会起草《规定》,主要内容包括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从严监管集团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守住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募集的底线、强化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业行为负面清单、明确私募基金财产投资的负面清单,形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
具体来看,《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管理人统一名称规范,应当标明“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等字样。
在业务范围上,征求意见稿要求管理人聚焦投资管理主业,围绕私募基金管理开展资金募集、投资管理、顾问服务等业务,不得管理未依法备案的私募基金,不得从事与私募基金管理存在冲突或无关的业务,比如民间借贷、担保、保理、典当、融资租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场外配资等。
《规定》对集团化私募管理人提出专门要求。征求意见稿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如实披露其出资结构,严禁出资人代持、交叉持股、循环出资等行为。同一主体实际控制两家以上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应当说明设置多个管理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披露各管理人业务分工,建立 完善的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制度。
对于使用基金财产从事借(存)贷、担保、明股实债等非私募基金投资活动,以及投向类信贷资产或其收(受)益权等,《规定》表示严格禁止,同时,还要求私募基金不得从事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以及国家禁止或限制投资的项目。
《规定》还提出,严禁基金财产混同、资金池运作、自融、侵占 或挪用基金财产、利益输送、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不公平对待基金财产和投资者。私募基金托管人、销售机构、其他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也不得从事前述行为或者为前述行为提供便利。
征求意见截止至10月10日。同时,征求意见稿设置了过渡期安排,对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不符合征求意见稿规定,比如名称、主业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按规定进行整改。
责任编辑:陈志杰
首批新三板基金成立一年 富国积极成长收益率42% 位列第二
近日,新三板首批公募基金产品迎来成立一周年。截至6月16日,新三板首批6只公募基金产品全部实现正收益。但业内人士透露,由于资金规模较大,公募基金投资精选层仍然面临流动性不足等难题,未来希望有所改善。00005178点六周年|华夏4只基金负收益:平稳增长亏29.7%?赵航的盛世精选亏28%
上证指数在2015年6月12日攀升至5178.19点,六年弹指一挥间,截至今年6月15日收盘,上证指数停留在3556.56点,较六年前高点下跌31.32%。六年时间里,公募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数从691人扩张到2629人,壮大3.8倍。同时收益率、管理规模等也发生显著分化。0000排队买基金盛况又现:准爆款 汇添富南方易方达银华华泰柏瑞等出击
排队买基金盛况又现!又一批准爆款组团来了,汇添富、南方、易方达、银华、华泰柏瑞等公司重磅出击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近期有媒体报道,部分银行又出现排队买基金的盛况,这是妥妥的牛市特征。确实,7月份以来新基金发行持续火爆,不仅7月份新基金发行规模达到5389.4亿元,创出历史纪录。在上一周,广发、中欧、景顺长城、平安、富国等公司陆续爆出百亿级爆款基金。0000超50亿抄底这类ETF!大涨终于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曹雯璟开年来,港股市场走出红彤彤的5连阳,近10只港股ETF今日纷纷大涨超5%。近一周超50亿资金持续涌入港股ETF,更有近30只港股相关基金同时发行,积极布局港股市场。多位港股基金经理表示,估值处于明显低位的港股利空出尽,2022年反弹可期,可关注港股消费、科技、医药和高端制造等赛道投资机会。近10只ETF单日大涨超5%开年来超50亿资金涌入港股ETF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