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561

净利大涨现金流暴跌、聪明资金激烈博弈 长春高新回应加剧恐慌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09-14 19:55:470

净利大涨现金流暴跌,聪明资金激烈博弈,长春高新回应加剧恐慌

来源: 富凯财经

富凯摘要

长春高新的利润奶牛市场份额已经高达74%,在对其成长空间和带量采购政策冲击的双重担忧下,机构投资者的信念开始松动。

作者|股伯通

排版|十 一

9月14日,长春高新走势诡异,早盘呈现单边跳水态势,不到11点即触及跌停板,之后虽有挣扎,但午后随即被牢牢封死在跌停板上。

此轮行情自8月4日见顶以来,即便遭遇大阴线,长春高新的成交量也没有显著放大,但今天则与此前不同,成交额急剧放大到58亿元,公司午间“生产经营一切正常”的回应反而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

{image=1}

净利大涨现金流暴跌

长春高新2020 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收入39.17 亿元,同比增长15.48%;归母净利润13.1 亿元,同比增长80.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67 亿元,同比增长76.32%。其中,二季度实现收入22.56 亿元,同比增长39.54%,归母净利润7.67 亿元,同比增长112.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23 亿元,同比增长100.85%。

靓丽数据的背后,隐藏的是长春高新的现金流危机。同花顺统计发现,其每股经营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的4.99元暴跌至今年的2.01元,下跌幅度高达59.72%。坐拥金赛药业这样的利润奶牛,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比较意外。

中报显示,金赛药业上半年收入25.4 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利润11.3 亿元,同比增长37.1%;净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8.5%提升至44.5%。今年上半年,金赛药业新客户开发速度显着提升,实现了多渠道増流,从单一提供产品转变成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方案,纯销、新患、新客户等均有所增长。

但很显然,这些增长并没有随即变成真金白银。富凯君发现,长春高新的应收账款从去年同期的8.51亿元激增至11.83亿元,增幅达39%。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去年同期的8.49亿元,下降到今年的8.13亿元,也佐证了业绩大涨只是其大力铺货的结果,未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催收和坏账风险。

资金分歧开始加大

今日龙虎榜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抄底,机构资金卖出,华泰证券天津华昌道、东北证券股上海永嘉路分别卖出2.77亿元、2.11亿元。

不过经过一个多月的回调之后,长春高新股价已经下跌超过25%,市场力量的分歧开始加大。与两家券商营业部大幅卖出形成对的是,北向资金和本地游资已经开始抄底,深股通卖出2.5亿元的同时买入4.8亿元,知名游资大本营招商证券深南东路营业部卖出3913万元同时买入5574万元。

此前的9月10日,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成交量1.22万股,成交金额451.50万元,大宗交易成交价为370.08元,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10.11%。该笔交易的买方营业部为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株洲珠江北路证券营业部,卖方营业部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长江南路证券营业部。统计数据显示,近3个月内该股累计发生14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为1.52亿元。

可以看出,该笔成交比今天的跌停价还要低,聪明资金为何以如此大的折扣坚决离场,个中缘由值得进一步探究。

不过从去年初以来一直在推荐买入长春高新的东吴证券依然信心坚定。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近日表示,受暑期疫情+营销改革影响,长春新高新患入组短期承压,但生长激素长期快速增长趋势不改,目前的营销模式改革为未来生长激素放量奠定更好基础,坚定看好生长激素赛道。

或受政策直接冲击

朱国广所称的生长激素赛道,近十年来一直是不温不火的发展态势。2009年至今,全球生长激素市场销售额大概维持在30亿美元左右,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五家巨头占据着近95%的市场份额,其中诺和诺德43%,辉瑞18%,礼来15%,默克雪兰诺10%,罗氏9%,其他企业包括长春金赛药业等国内制药企业占5%。

国内生长激素市场2019年增速高达40.54%,市场总规模接近60亿元。随着国内企业竞争力提高尤其是金赛药业独家水剂上市后,默克雪兰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35%开始不断下降,目前已经基本退出中国市场。2019年,金赛药业市场份额达到74%,其次为安科生物和上海联合赛尔,市场份额分别为15%和8%。

{image=2}

目前,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以2018年全国4~15岁人口约1.78亿人测算,患病人数约为534万人,其中因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占比超过一半,大约有60%的患者即320万人左右可以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作为市场上的生长激素第一和水痘疫苗第一,长春高新如此高的市占率背后,是市场对其成长空间的担忧。与此同时,在国家带量采购药品政策的影响下,潜在的降价预期正在催化,尤其是长春高新这种市占率较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提前采取避险动作也不为过。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