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回应收购ARM:这是一生仅有的机会
原标题:黄仁勋回应收购ARM:这是一生仅有的机会
美国当地时间9月13日,英伟达宣布同意以400亿美元的价格从软银手上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商ARM公司,这笔交易将刷新半导体行业的收购纪录,但仍然面临巨大的监管挑战和竞争者的反对。
北京时间9月14日下午,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在电话发布会上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应了这项收购,并称这是“一生仅有的机会”。他还表示,要说服监管机构将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有信心来应对这些挑战。
{image=1}低功耗计算是最重要的能力
黄仁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项收购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能够把两家公司的AI计算能力以及丰富的生态链整合起来,利用两家公司的专长和技能,来推动低功耗计算在全球的广泛应用。
“不管是在未来的超级计算、云计算还是边缘计算方面,低功耗都是未来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没有之一。”黄仁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还说道,这种能力对于英伟达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我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就立刻抓住了这一生仅有的机会,并不惜为此花费那么多钱,这对软银而言也是一笔重大的交易。”黄仁勋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不过这项收购交易一经宣布,就轰动业界,其中也不乏来自英伟达竞争者和ARM客户反对的声音。作为全球大多数半导体行业的设计和知识产权供应商,ARM将技术授权给英特尔、高通和三星等客户,这些客户与英伟达的竞争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
市场担心英伟达购买ARM的交易将加剧英伟达与三星、高通和其他公司在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未来技术方面的竞争,该交易还引发人们对ARM是否会提高竞争对手的许可费的担忧。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反对是非常合理的。CCS Insights美洲研究副总裁杰夫·布拉伯(Geoff Blaber)表示:“英伟达的收购将不利于ARM及其生态系统。独立性对于ARM的持续成功至关重要,一旦受到损害,其价值就会开始受到侵蚀。”
对此,黄仁勋花费了大量时间来承诺收购之后,ARM仍会保持中立。他说道:“英伟达将保留ARM的英国总部,使其免于许多美国出口管制的规定限制,并采用开放的许可模式。”
黄仁勋还表示,英伟达将通过ARM的半导体生态伙伴网络对英伟达的GPU设计等进行许可。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英伟达一直有打算做AI的IP授权,通过统一的终端AI平台,加强在云端AI加速的统治,这是这项收购的一个关键因素。”
挑战几何?
这项收购还面临着巨大的政府监管挑战,市场人士并不看好收购前景,认为很有可能反垄断审批通不过。当第一财经记者问到是否为潜在的交易失败做好了预案,有没有B计划时,黄仁勋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应道:“我们的B计划是保持现在英伟达的发展势头,但是A计划肯定是努力完成这项收购,我也对此很有信心。因为这项交易有助于市场竞争,也符合客户利益,监管一定会对此支持。”
黄仁勋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会保持耐心,花时间向监管者解释技术,以及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性,并给监管者充足的时间提出问题。
英伟达从去年就开始布局收购策略。根据英伟达上个月披露的财报,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该公司完成了对Mellanox公司71.3亿美元的收购,Mellanox主要制造以太网交换机和其他网络硬件。这也是英伟达27年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在第二财季中,Mellanox贡献了英伟达总收入的14%。
Mellanox的收购成功也是获得了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这起收购案的成功让黄仁勋信心倍增。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Mellanox的收购原本是计划在18个月完成,但是最终花了一年多一点时间,我想对ARM的收购也会是同样的情况,可能耗时会略长于一年时间。”
另一个市场高度关注的问题是,ARM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未来走向何方?今年6月,来自于安谋科技(中国)的人事声明将中国合资公司与Arm集团之间内部矛盾暴露在公众面前,截至目前安谋的控制权之争尚未尘埃落定。一位中国芯片行业资深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政府的反垄断审查以及ARM中国在收购之后如何发展,是这项收购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此,ARM?CEO西门·赛格斯(Simon Segars)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其实很简单,ARM的合资公司成立仅两年,但已经成为我们在中国授权技术的重要渠道,也是开发基于ARM架构应用的重要部分,我们当然希望继续ARM在中国这一重要市场的运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