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67

旷视科技 来到“功名十字路”

新浪财经综合2020-09-14 21:12:320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以人脸识别起家的旷视科技,因为李开复无意中的一句话,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舆论裹挟的背后,是旷视辗转两年未能上市的IPO之路。行业和市场的不成熟,让旷视未来的盈利空间和市场前景都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而旷视目前所处的安防领域,又有海康威视等行业龙头压制其上升的空间。时下,距旷视科技的创立也来到了第十个年头,这只“AI独角兽”,在行业“退烧”的下半场,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9月12日上午,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李开复无意中的一段话,把旷视、蚂蚁集团和创新工场都带入侵犯用户人脸隐私的舆论旋涡之中。虽然目前为止,涉事三方都已经紧急辟谣或道歉,但三者之间曾经紧密的合作关系,却让它增加了少许可信度。

据媒体报道,旷视科技在2013年和2014年曾分别接受来自创新工场的两笔融资,并在2017年,和创新工场等机构共同成立了一家国际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同时,由蚂蚁金服和旷视合作开发的人像识别技术,也很快落地并实施。但两者都在2019年的上半年退出了旷视的股东名单,目前的公司股东由三位创始人担任。

现在,旷视科技虽然成立已逾十年,但AI行业,目前仍旧是襁褓中的婴儿,行业前景尚不明朗。一级市场能给予旷视的融资已经到达临界值,为了冲击IPO,旷视也必须要向外界证明其业务的盈利能力。因而旷视选择了进军安防领域,这是AI面部识别目前最适合落地的领域。

但在安防赛道,海康威视已经牢牢占据行业的头把交椅,进入壁垒高企。并且安防领域以政企业务为主,较长的应收账期和较低的毛利也会让旷视来到了“功名十字路”。如何抉择并破局,决定了这家“AI独角兽”最终的发展上限。

一波三折的IPO之路

2011年成立的旷视科技,在最初只是无数个创业公司中并不起眼的一员。但在2018年,当印奇位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8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之一的时候,旷视才算为更多人所知。彼时,中国也正巧进入了AI产业化最热闹的一年。

在2019年8月,旷视科技提交港交所招股书,业界眼中的AI第一股,已经呼之欲出。但时隔一年的现在,旷视的IPO仍然悬而未决。媒体也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去年7月,路透社曾报道旷视未能通过港交所聆讯,但随即被否认,取而代之的是IPO延后;近日,《金融时报》则报道称,旷视考虑选择注册制改革之后的科创板。

久久未能上市的原因,据外界猜测,一是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二是自身的业务结构无法满足二级市场的预期。

但旷视作为以算法作为壁垒的公司,被美国卡脖子的可能很低。而且据港交所总裁所言,实体清单与港交所没有任何关系,港交所只会按自己的规则来审批上市。只要是通过了,就可以来港上市,即使有人反对,也依旧会上市。

所以被划入实体清单,并不会成为旷视IPO被拒的理由。

而随着时间线不断后移,留给AI创业公司的时间其实并不多。究其原因,根据旷视创始人印奇所言,AI产业走到下半场,就会越来越硬件化,技术的可落地性也会逐渐增加,这两项是AI公司前进路上不得不背负的“两座大山”。

从国际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2019年人工智能技术成熟曲线来看,人工智能分为五个关键阶段:技术触发期、期望膨胀期、幻觉破灭谷底期、启蒙爬升期和高原期。而目前的人工智能,印奇则认为是处在幻觉破灭谷底期,即“死亡谷”。

如果浮在天上的技术不能带来真正的落地价值,就算是再“独角兽”的AI创业公司,也只能埋头苦干政企生意和安防领域,最终泯然众人。曾经的“AI”概念,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噱头。

从AI概念兴起至今的4年里,产业历经从热捧到“退烧”之后的正常商业逻辑。而AI产业自带的高研发投入和回报周期较长的特点,也让其盈利能力存疑。但出于对团队和赛道的肯定,投资人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挤进AI公司,有些公司的融资总额早已超过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市值。

而在如今这个时点,历经数轮大额融资,一级市场已经很难承担这个体量的公司,投资人亟待退出,旷视的IPO也变得迫在眉睫。

AI的下半场,机会在安防?

在此背景下,旷视一头扎进了安防领域——这是从2017年就被AI公司关注的赛道。不过,旷视不同于安防领域的AI公司虹软科技专注于算法,而是选择摄像头为起点。

通过用AI来辅助硬件这种差异化的打法,旷视成为了手机厂商的合作方。再以此为始,将技术成果转化到其他领域,譬如安防领域和物流领域。

从提交给港交所的招股书来看,旷视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个解决方案。

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收入,主要来自Face ID及Face++平台客户,一般按用量计费收取特许费。在2018年的手机市场中,旷视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0%。

城市物联网即安防领域。旷视在这个领域主要提供算法、软件和AI传感器。旷视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开拓了摄像头、边缘服务器、云端服务器三大硬件体系以及三十余款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摄像头产品。这也是政企服务比重最大,旷视营收占比最大的领域,在2019年上半年营收6.9亿元,占比73.2%。

但与海康、大华等相比,旷视显然在渠道和品牌上都不及传统势力,这也导致其议价地位较低,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就是应收账款高企。

2017年,旷视的应收账款为1.5亿、2018年涨至10.9亿,2019年则上涨到了13.8亿。除此之外,半年到一年期的应收款项从1.2亿元上涨至19年上半年的6.8亿。虽然竞争对手的被占款问题也比较突出,但还远未达到如此程度。

比如,虹软科技2018年的营收为4.58亿元,应收款4144万元;安防龙头公司海康威视2018年营收498亿元,应收款191.8亿元。而大额的被占款,使得旷视科技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向一直为负,2017年-1.5亿元,2018年达到-7.2亿元,2019年上半年上升到-6.8亿元。

正是因为庞大的资金需求,使得旷视科技等AI企业,积极谋求IPO,以扩宽融资渠道,满足研发投入、市场开拓等需求。但大额营收账款、盈利能力却成了旷视科技IPO路上的“硬伤”。切入安防领域与海康、大华这些传统势力硬刚,对于旷视科技来说,并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

过去几年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再到多次传出上市,可以说都是为了漫漫变现路。然而作为一家企业,当技术优势迟迟无法转化为收益,就很难将其视为公司价值所在。

其AI产业自带的高研发投入属性,拖低了盈利。而一味依靠安防业务,对旷视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成立十周年的关口,旷视亟待突围。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