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气了,腾讯危了?
{image=1}
出品| 虎嗅Pro 投研组
作者 | 陈啸雨
据彭博社报道,在美国时间本周四,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向包括Epic(堡垒之夜)以及Riot(英雄联盟)等有腾讯持股的游戏公司致函,要求提供数据安全协议中,涉及美国用户个人数据方面的信息。
消息一出,昨晚腾讯控股(ADR)尾盘直接跳水,截至收盘下跌2.4%,又在今日开跌1.33%,显然市场多少还是受到了这一消息的刺激,不过最终收跌0.38%,反应倒也不是非常强烈。
特朗普政府本次针对腾讯的理由与8月份别无二致,彼时他就连发两封行政令,放出狠话要禁止微信在美交融交易,理由都是耳熟能详的“威胁国家安全”。
非常值得回味的一点是,当时行政令还特别指出,这一禁令不涉及腾讯的游戏业务,然而不过一个月有余,特朗普就再次施展了变脸戏法调转了枪口。
继TikTok之后,本届美国政府怎么又和腾讯过不去了呢?
腾讯都投资了哪些游戏公司?
现如今的腾讯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发行商,投资组合中包括了超过300家公司,牵扯之多之广十分惊人,下文覆盖的仅仅是腾讯在游戏领域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几家工作室。
拳头游戏 100%持股 代表作《英雄联盟》
{image=2}
2011年,腾讯以4亿美元收购了拳头公司93%的股份,又在四年后以未知价格完成了对剩余7%股份的收购。仅在2019年一年,《英雄联盟》就在全球范围内贡献了超过14亿美元的收入,尽管运营了超过10个年头,它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为火爆的端游,也象征着腾讯极其强大的运营能力。与此同时,腾讯即将推出手游版《英雄联盟》,这势必将会带来一波新的热潮。
Epic Games 40%持股 代表作《堡垒之夜》
{image=3}
也许在此前国内用户对Epic并不了解,这与《堡垒之夜》在国内市场并不是一款非常流行的产品有关,然而在经历过近期与苹果一场血腥的纷争之后,国内网民一下子就知晓了这家在海外顶流级的游戏公司。2012年,腾讯向Epic投资3.2亿美元,而Epic创始人Tim Sweeney除了拿了这一大笔钱之外,也将“服务型”游戏的理念带到了海外市场,即用国内玩家很熟悉的“免费游戏内容”搭配付费增值服务作为营收模式,而非彼时仍是绝对主流的买断制游戏销售模式。
这一理念下诞生的《堡垒之夜》是现如今最为火爆的电子游戏,横跨个人电脑/主机/移动终端,席卷全球吸金无数,仅在2019年就创收24亿美元。
蓝洞 11.5%持股 代表作《PUBG》
{image=4}
显而易见,腾讯不可能放过近年大火的《PUBG》制作方蓝洞(Bluehole)工作室,其在2017年即开始了对这家韩国工作室的投资,据称这11.5%的股份让腾讯掏了约5亿美元,更有进一步传言称腾讯正在寻求全面持股蓝洞。有趣的是,腾讯同时持股蓝洞以及Epic实际上很复合其内部赛马的企业文化,因为《PUBG》和《堡垒之夜》实际上是直接竞争对手,都是“大逃杀”题材的产品。
Supercell 84.3%持股 代表作《部落冲突》
{image=5}
在2016年,腾讯以86亿美元投资了这家芬兰移动游戏开发商,这是游戏历史上最大金额的收购案之一。考虑到腾讯游戏业务的核心支柱一直都是移动游戏,而Supercell制作的《部落冲突》即使在运营了5年后仍是全球年营收榜前十的强劲产品,这显然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投资。
育碧 5% 代表作《刺客信条》、《全境封锁》等
{image=6}
法国游戏公司育碧是当今业界最重要的游戏公司之一,旗下产品包括《刺客信条》、《孤岛惊魂》等知名系列作品。腾讯与育碧的合作最有趣的一点是,前者不但帮助后者摆脱了来自威望迪的恶意并购,同时还特别强调腾讯只会做“隐名股东(silent partner)”,不会增加投票权或是股权,只是为与育碧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
除了上面这几家公司之外,腾讯同样还持有美国的动视暴雪(持股5%);新西兰工作室Grinding Gear Games (持股80%);日本工作室Platinum Games(持股未知)等诸多游戏厂商的股份。
可以看到腾讯采取了一种广撒网的投资策略,投资既不限于一地,也不限于某类特定游戏,同样对被投公司的规模也没有太高要求,颇有些荤素不忌的意思。
而且腾讯对于游戏业务的出海投资另一个特点是非常乐于当“甩手掌柜”,甚至对控股公司的业务都很少进行干涉。此前有很多新闻都有指出玩家担心腾讯的参与会导致游戏内容变质,但最终都由公司出面澄清表示腾讯从未对公司发展有什么影响,再加上出手大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游戏工作室颇为乐意接受腾讯投资的原因。
腾讯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目前我们对特朗普政府接下来的具体措施并不清楚,也不知道当局想要实现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但从发函机构来看,本次针对腾讯的其实是“投资行为”而非“游戏业务”本身,接下来走向可能是质询进一步向接受腾讯投资的非游戏领域公司扩散,同样要求这些公司供述如何处理用户信息。特朗普政府相应的诉求也许是向腾讯施压,令其出售在美投资的股权,或是禁止其进一步的对在美公司进行投资。
但总得来说,本次施压不完全是指向游戏业务本身的,至少看起来和运营与发行的关系不大,接下来腾讯收到的很可能也是一封和当初威胁封杀微信时一样措辞极为模糊不清,故意混淆解读的行政令,以便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而且从上文也能看到,腾讯的游戏投资业务范围很广,各个国家的工作室都有涉及,而且游戏行业和芯片行业不同,美国并不掌握核心技术,行使长臂管辖也不太可能。再加上真要像威胁TikTok那样要求腾讯关闭在美业务,即游戏停服面临的舆论压力也会非常大,所以这一轮突如其来的冲击,很可能要比针对字节跳动的威胁小得多,更不可能和华为相比。
怎么总是“国家安全”?
本届特朗普政府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其显著的不确定性,朝令夕改堪称司空见惯,以及对“极限施压”这一手段的偏爱。而这一切在进入2020年愈发明显,尤其以“国家安全”为由的行政令频出,剑锋直指中国企业。
那么这一切背后的基础逻辑是什么?
实际上,特朗普政府的一切行为,都需叠加大选这一大背景看待,其任何行为的基本目的都是为连任服务,美企商业利益/国家安全反倒是次因,若过于纠结气候商业逻辑很容易产生误判。若将思考建立在这一前提之上,则能够发现特朗普政府的许多行为更加容易解释。
首先众所周知,特朗普代表的是目前美国政治光谱中的保守势力,因此强硬的对外路线对拉高支持率最为有效,这也是为何特朗普会在市场看不到正收益的情况下频频用类似针对加拿大铝征收报复性关税,强令TikTok出售业务等行政手段强行加压,哪怕这其实与美国一贯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相当不一致,甚至有破坏基本原则之嫌。
这种孤立主义的背后实际上仍然是选票,而在抗疫不利,国内骚乱不断,选情告急的情况下,这些强硬的对外态度是特朗普最为有效的拉动民意的工具。
这也是为何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此前当局的言辞相当之严厉,可随着时间推移却对TikTok的施压越来越少,皆因这实际上对解决特朗普的燃眉之急帮助不大,这就导致他对这件事的兴趣逐渐降低,态度也逐渐软化。毕竟对实用主义过头,万事不吃亏的特朗普而言,如果这事儿产生不了收益,他也就不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
反正俗话说得好,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有枣当然最好。
若是没用,俗话不还说了,如果你没了鞋,自然就不怕穿着鞋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