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537

关成华:新冠疫情爆发凸显发展绿色金融重要性

新浪财经2020-09-19 11:24:583

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 迄今已连续举办二十二届。是每年定期在北京举办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国际盛会。第23届科博会2020中国金融论坛定于9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出席会议并发言。

{image=1}

以下为会议实录:

全球绿色发展框架下的绿色金融

关成华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主任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

今天,我主要是想谈一谈在全球绿色发展框架下,绿色金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机遇。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我们在绿色发展领域的相关工作,二是当前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和一些困境,三是后疫情时代下,绿色金融有哪些发展机遇。

我们都知道,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个维度,用于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目前,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共同的愿景。对于中国而言,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高质量发展也不谋而合。

长期以来,联合国工业组织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绿色发展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比如,在宏观理论与政策研究方面,我们出版了《绿色发展经济学》,成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第一部研究生教学用书,同时也与生态环境部开展了中欧环境对话等项目;在中观上区域、城市、产业研究方面,我们研发了“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来衡量中国各省区、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在微观企业评价方面,我们研发了绿色企业评价方法与工具,并同中国国际商会联合发布《中国企业优秀绿色案例集》,向全世界分享中国优秀企业在绿色产业发展中的最佳实践案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范本。

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指导下,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还组织了绿色企业与社会责任研讨会,以及绿色产业培训班。同时,从2017年开始,连续主办“中国绿色发展论坛”,进一步凝聚企业的绿色发展共识,推动绿色金融、绿色企业发展和经济绿色转型,2017年的主题为“金融助力绿色转型”,2018年主题是“绿色企业承载未来”,2019年的主题是“企业、城市和美丽中国”。我们期待和政府、企业、学界等各界同仁一起努力,共同推动中国的绿色发展。

我们的《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从2010年开始编制,受到了我国政府的关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同时,国家发改委也根据考核制度,印发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真正将发展质量作为了地方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引导企业绿色转型,我们探讨了绿色企业的内容,并研发了绿色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绿色企业评价指标的内容涵盖企业经济活动中与绿色发展相关的关键内容和主要方面。主要有资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环境破坏,垃圾管理,化学品、危险品及有毒物品管理,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战略与决策,创新与投资,以及社会责任等等。

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的企业转型,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多次赴工发组织总部研讨绿色企业指南和实践,交流“绿色企业评价标准”。

我们发现,企业绿色转型尤其特别需要技术的迭代、更新以及创新。因此,如何推动绿色技术产生、扩散或转让,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而“绿色金融”则具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扶植绿色金融企业和技术;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以吸引绿色投资者;三是引导资本供给部门对环境风险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绿色金融可以引导资本流向支持绿色发展的经济领域、产业、技术和项目,从而产生正向的环境效益,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和经济绿色发展。

浙江大东吴集团与华夏银行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绿色金融助力企业转型案例。

大东吴集团本身是以建设、房产、投资、工业、商贸五大板块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2005年,大东吴集团开始与华夏银行合作,为支持大东吴集团符合绿色建筑主题政策的重点项目落地,华夏银行湖州分行为通过‘绿贷通’等平台给予了大东吴集团多种产品支持,包括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业务等”。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大东吴集团转型升级速度持续加快,绿色建筑产品发展迅速。目前,大东吴绿色建筑业务规模在100亿级,已获得银行3个亿的绿色贷款。

当前,国际绿色金融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趋势。一是国际绿色金融加速“主流化”,发达经济体不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发展中经济体也成为绿色金融发展重要力量,国际绿色信贷的黄金标准赤道原则正在不断更新发展,多个经济体出台绿色标准。同时,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展开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二是半数以上接受 “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均来自发达国家,这些绿色银行无一例外由各国政府投资设立,银行独立进行业务运营。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期数为1788期,发行规模达到2577亿美元(约1.80万亿人民币),创下新的全球记录,发行规模较上年(1706亿美元)增长51.06%。三是为确保绿色银行运营的可持续性,各国政府围绕绿色银行都发布了多项法令条例和优惠政策。

2016 年,在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绿色金融被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其中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整体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目前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绿色信贷制度趋于完善,规模稳定增长;二是碳金融市场稳健起步;三是绿色债券飞速发展,前景良好;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绿色债券数据库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境内共有146个主体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97只,发行规模总计2822.93亿元,同比增长26%。四是绿色股票指数、绿色保险等市场还有待完善。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国内以绿色股票指数跟踪标的的指数投资基金规模约为155.5亿元,而我国市场上指数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绿色股票指数基金规模占比只有1.5 %。

目前,绿色金融的运行与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一,标准体系未形成系统。绿色项目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标准,且缺乏广泛认可的绿色认证及评级标准。认证评估结果上的差异对投资者进行投资造成了一定阻碍。第二,信息披露标准以及共享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披露及共享机制,导致信息不对称,为绿色投融资带来困难。第三,激励与监管政策不完善。一方面企业申请补贴手续复杂,较多中小企业无法享受绿色金融政策红利,政策未对金融机构、企业形成有效激励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约束机制,目前所发布的绿色金融标准没有对融资渠道达成全面覆盖。第四,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缺乏交易主体。目前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发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齐全,相对较为单一。以上这些问题都应该受到重视并逐步得到解决。

新冠疫情爆发凸显发展绿色金融重要性。一是绿色金融发展政策进入协同、优化阶段;二是人们逐步认识到疫情防控应与城镇污水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配合,加强整体思维,形成发展绿色经济合力;三是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遭受重创,凸显了发展绿色金融对于全球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疫情后,各级政府将更加重视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及环保高标准的常态化,绿色经济将迎来爆发性需求增长空间,全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将加快推进。

在全民抗疫的形势下,中国的绿色金融产业与时俱进,为疫情相关的绿色投融资项目提供快速、低成本的金融支持。如2月13日,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5.51亿元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疫情防控债)成功获批发行等,及时为抗击疫情企业解决了资金后顾之忧。

在疫情防控约束、不接触条件下,全国出现了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诸多新兴的业态。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催生了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极大需求。发展集约高效、智能绿色的“新基建”也迫在眉睫。而绿色金融可以将绿色发展的理念前置。运用金融的资金配置功能和杠杆作用,在“新基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阶段尽早地植入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新基建”打上“绿色”的底色。

后疫情时代,危机中孕育着新机,绿色金融大有可为。我们期待和政府、企业、学界等各界同仁一起努力,于变局中开新局,共同推动中国的绿色发展。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蒋晓桐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