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的雪松 到底冤不冤?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风暴中的雪松,到底冤不冤?
来源:野马财经
{image=1}
两篇刷屏报道,将世界500强之一的雪松控股拖入舆论风暴。对于外界的关注,雪松接连发布澄清公告,以14条内容自证清白。风暴中的雪松,到底冤不冤?
近日,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雪松控股”)被接连而至的两篇报道:《雪松信托“供应链金融”调查》与《雪松系528亿债务压顶,还欠税局35.4亿税款》推到了聚光灯下。
针对上述两篇报道,9月23日凌晨(金麒麟分析师),雪松控股旗下雪松国际信托、雪松实业集团分别通过官网上发出澄清公告,称相关报道严重失实,两篇公告分别列出7条内容,对相关报道进行了详细回应。
各执一词
公开资料显示,雪松控股创立于1997年,全球总部位于广州,是广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大宗商品领军企业。2020年,公司以2851亿元营收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96位。雪松控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宗商品综合性产业集团,拥有雪松国际信托和上市公司齐翔腾达(002408.SZ)、希努尔(002485.SZ)等上市企业。
雪松国际信托原名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中江信托”),成立于1981年。2018年起,中江信托业绩急转直下。2019年,雪松控股由原控股股东手中成功接盘,将公司更名为雪松国际信托。
报道中对雪松国际信托的质疑,主要集中在42只“长青”系列信托产品的风控上。
{image=2}
报道称,媒体历时一个多月,先后奔赴贵州、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江西、海南等省市,实地调查走访发现,42只“长青”系列超200亿元信托产品中国,债务人几乎清一色否认该等债务的存在。
报道指出,雪松国际信托借道保理通道所受让的220余亿元应收账款,既无三方确权,也无回款封闭,风控全线处于“裸奔”状态。幕后融资人甚至拿着完成收款、已经灭失的“应收账款”,通过保理通道转让给雪松国际信托以获得融资。
对此,雪松国际信托在相关澄清公告中首先指出,经核查,“长青”系列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为119.18亿元,现存续规模为76.55亿元,并非报道中所称的“总规模超过200亿元”。
{image=3}
{image=4}
{image=5}
雪松国际信托进一步表示,“长青”系列产品底层资产清晰,每笔应收账款的债权与债务一一对应,事实层面上并不存在报道所谓的“幕后融资人”,更不存在报道多处影射的“自融”。
对于“三方确权”问题,雪松国际信托表示,基于行业特性和实际业务需要,公司未将“确权”作为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风险控制手段,而是基于对每笔应收账款的货物流、资金流、合同、发票等多重信息的相互印证,形成有效且高效的风控措施。
报道中所谓“长青”系列42只产品风控全线“裸奔”的情况,雪松国际控股表示,公司业务具有行业特性和创新性,作为“长青”系列产品的受托人,公司根据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的实际业务需要,对应收账款是否可以受让以及如何受让,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严格按照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审批。而且过往的事实充分证明,雪松国际信托的风控措施得当有效。“长青”系列产品运作一年多来,持续正常回款,未发生任何逾期和不良。
财务数据冲突
另一篇针对雪松实业集团的报道称,公司空有规模,盈利能力孱弱,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负债总额为528亿元,资产负债率65.2%,扣除无形资产、商誉等部分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7%。此外,截至2020年6月末,雪松实业集团累计还欠着税局35.4亿元的税款未缴纳。
{image=6}
{image=7}
{image=8}
在回应中,雪松实业集团首先指出,媒体在完全未采访公司的情况下,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了大量歪曲报道和恶意解读。
雪松实业集团表示,截至2020年6月末,雪松实业应交税费为8.51亿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为26.85亿元。其中,前述8.51亿元根据税法有纳税义务但未到纳税时点;26.85亿属于会计上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税法上尚不存在纳税义务。因此,雪松实业不存在所谓的“欠税”,更不存在报道所称的“欠着税局35.4亿元的税款未缴纳”。
此外,对于媒体质疑的“528亿”总负债等问题,雪松实业集团表示,截至2020年中期末,雪松实业总资产810.24亿元,总负债447.9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5.29%,扣除商誉和无形资产后资产负债率为65.29%。
对比前述媒体的报道,两者在负债总额、负债率等关键数据方面差距明显。
对此,投资圈自媒体私募工厂认为,“大多数企业上半年都挺难的,引用客观真实的数据,对企业进行监督,那是好事。如果在部分数据基础上,进行臆测式核算,或者不够严谨,甚至犯些专业上错误,伤害了企业,制造投资人的恐慌,未免就偏离了初衷了。”
冤不冤?能不能兑付是关键
目前,雪松控股已然被拖入与舆论风暴。这种情形,在其接盘雪松国际信托前身“中江信托”时也曾遇到。能否安然无恙走出这一漩涡,此前的经历值得参考。
在金融圈,中江信托曾是一家“明星公司”,以黑马姿态在行业中快速崛起。但自2018年起,中江信托的业绩急转直下,先后踩雷凯迪生态、亿阳集团、神雾节能等公司,并卷入金马、银象等政信项目,俨然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雷震子”。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雪松控股选择接手中江信托这个“烂摊子”,引发市场关注。当时曾有大批投资者聚集到中江信托总部,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亲自出面接待,称自己为“第一责任人!”并公布个人微信与投资者沟通,很多投资者对此印象深刻。
2019年6月,中江信托正式更名为雪松信托,注册资本维持30.05亿元不变。正式入主后,雪松控股快速启动了中江信托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行动。历时3个月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雪松完成了信托计划委托人信息采集与登记,并为完成登记确权的投资者垫付了逾期的利息。
2020年1月22日,雪松国际信托按承诺完成了2019年4月22日前逾期项目的化解。除个别投资人联系不上外,绝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已得到兑付。
截至到2020年9月22日,雪松国际信托发行新产品一年多来,未产生任何新增逾期,原中江信托“雷震子”的历史包袱,清理的相当彻底。
行业人士尹璐表示,“很有幸见证了中国信托史上最大的一次排雷行动。对于理财经理来说,这必将是我们职业生涯里最值得纪念的一刻。”
{image=9}
今年上半年,雪松国际信托同样也受疫情影响。但据百瑞信托披露的信托公司2020年上半年经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雪松信托实现净利润2128.49万元。另外,公司上半年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2.97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实现翻倍增长。
今年6月,大公国际、联合信用等评级机构发布的最新跟踪评级均显示,雪松实业维持主体评级AA+,评级展望稳定。
但是,雪松国际信托虽然成功“排雷”,并获得评级机构认可,信托行业大环境的改变,仍然给公司带来了不少严峻考验,也对公司业务和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舆论风暴中,孰是孰非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正如一位前中江信托投资者所言,公司是不是有“真功夫”,“遵守信用,按期兑付是硬指标。”这位投资者选择继续跟投了雪松国际信托的产品。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