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376

乳制品动销恢复,低温奶成发展方向

新浪财经2020-09-29 00:01:284

文/理逻 陈天元(实习生)

随着新冠疫情敲响警钟,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高蛋白饮食受到追捧,乳制品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必需品。

9月,海通国际组织了乳制品行业专家交流会。会上,专家普遍认同低温奶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相比于常温奶,低温奶在营养成分、价值感受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共识。

对于乳制品市场,天风证券认为,“低温化发展是膳食结构和产品生命周期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低温奶遵循“以牧场为圆心,以冷链为半径”的“圆心-半径”理论,单一产品的辐射区域有限。品牌和渠道不再是乳制品厂商唯二的竞争维度,低温奶市场会倾向更加差异化、区域化、服务化的多元竞争。

安信证券则指出,低温奶的流行“正当时”。受益于物流冷链技术的进步和网络平台对物流效率的提升,低温奶的运输半径延长,损耗减少。而厂商持续的营销和消费者教育也打开了低温奶的价格天花板,使低温奶产品得到价格与销量的“双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乳制品企业股票整体呈上行趋势。两大全国性乳业公司(伊利,23.20%;蒙牛,14.94%)股价从疫情低谷迅速回升;地方性乳制品企业(光明乳业,29.39%;新乳业,38.30%等)涨势迅猛;专注奶酪的妙可蓝多迎来了196.74%的惊人涨幅,成为乳制品行业的黑马。

2019年11月,由农垦局牵头,包含上海光明、北京三元等乳企的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召开了新一届成员大会,并发布了生鲜乳产品新标准,为目前国内水平最高。农垦局指出,应当“以创设产品标准为先导,坚持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提供更高标准、更具创新的鲜乳制品。

那么,在常温奶市场趋向饱和的当下,低温奶能否将成为乳企扩大市场份额的新突破口?

竞争格局高度集中,中小乳企在传统市场缺乏机会。

根据Euromonitor统计,2019年国内乳制品市场规模4196.3亿元,已发展至2010年时的2.1倍。CR2=44.8%,两大寡头伊利、蒙牛分别占据24.5%和20.3%份额;而排名第三的光明乳业仅分得3.7%。

近几年,伊利、蒙牛两大品牌在网络渠道下沉迅速。年报显示,2019年伊利销售费用高达180.7亿元,环比2018增长7%,占总成本费用的21%。营销攻势下,伊利和蒙牛几乎成为了消费者市场的代名词,占据了线上线下零售商的大部分货架空间。其余乳企往往只能依托自身优势,开辟地区市场,如光明的华东市场、新乳业的西南市场、三元的首都市场等。

低温奶产业整体环境尚未成熟,发展困难重重。

成本制约下,行业寡头缺乏发展生鲜奶产品线的动力。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伊利、蒙牛这样行业周期稳定、掌握全国市场的巨头,发展局限于小范围的低温奶产品线并非经济的选择。

而长期深耕于生鲜奶市场光明乳业成为了国内低温奶的领头羊。光明鲜奶在鲜奶市场份额中占40%以上;而蒙牛和伊利的总和仅占不到20%。然而,国内低温奶产业仍未走出起步阶段,函待资金投入。2019年,光明明确提出聚焦新鲜乳品的战略后,研发费用较去年增长38.19%,主要用于新产品的准备。

但瑕不掩瑜,低温奶市场因空间大、价值高,仍然被行业广泛看好。

低温奶市场成长潜力良好。光明乳业董事长濮韶华提到,我国液态奶消费中,鲜奶占比仅为14%;而在国民体质接近的日本,这一比例高达98%。随着消费升级和营养意识提升,低温奶将赢得更多关注。

低温奶市场盈利能力显著。浙商证券认为,常温奶存在零售巨头贴牌垄断的现象,经过多年“价格战”,盈利空间有限;而低温奶重视服务体验与产品优势,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和品牌溢价。新乳业公司根据“新鲜战略”推出的“24小时鲜牛乳”等低温产品广受好评。根据招股说明书,2018上半年新乳业的低温奶销售额已占总额57.97%,实现全年净利润增长9.21%。2019年,新乳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已经达到12.38%。

近几月,经济逐渐复苏,外界环境也为低温奶提供了多项利好,可谓“时来天地皆同力”。

疫情恢复助力乳制品产业反弹。相比常温奶,更加注重原奶质量和稳定性的低温奶受益更多。上游供应商原生态牧业认为,“疫情也是机遇”。起初受疫情影响,销售、返工困难,原奶供给难以保证。但第三季度起,由于疫情提醒人们关注健康,全国生鲜乳产量反而出现增长。

政府的持续支持是厂家的一颗“定心丸”。光明2020半年报显示,以政府补贴为主的其他综合收益高达1.35亿,同比去年增加223.78%,相当于其半年研发费用的3倍以上。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乳制品市场,仍存在人均消费水平低、过度集中、对外贸易受阻等问题,低温奶的发展道阻且长。但这也说明,我国乳业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消费水平提高,低温奶凭借其独特优势,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已不再是难以想象的未来。

责任编辑:戚琦琦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