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尔Z 24-200mm开发者访谈 顺便聊了聊两支新头
本文来自蜂鸟网
继八月份我和尼康日本东京方面讨论了尼克尔Z 50mm f/1.8 S以及Z 85mm f/1.8 S两支镜头之后,本月我再一次和日本东京方面就Z 24-200mm F4-6.3 VR这支镜头继续做来一次讨论,日本东京方面的工程师就Z 24-200mm F4-6.3 VR也给我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一个解答,同时尼康东京方面还对尼克尔 Z 14-24mm f/2.8 S以及Z 50mm f/1.2 S两支新镜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image=1}
左一:尼克尔 Z 24-200mm f/4-6.3 VR机械设计担当:堺崇弘(光学本部/第二开发部/第一设计课)左二:尼克尔 Z 24-200mm f/4-6.3 VR光学设计担当:三輪哲史(光学本部/第三设计部/第一光学课)右二:尼克尔 Z 14-24mm f/2.8 S光学设计担当:山口悟史(光学本部/第三设计部/第二光学课)右一:尼克尔 Z 14-24mm f/2.8 S机械设计担当:今榮一郎(光学本部/第二开发部/第一设计课)
由于疫情的关系,本次开发者访谈和上一次的开发者访谈一样,采用的是线上交流的方式,通过远程会议我和尼康映像事业部/UX企划部/UX企划二课石上裕行先生、开发Z 24-200mm F4-6.3 VR的尼康光学本部/第三设计部/第一光学课光学设计担当三輪哲史先生,尼康光学本部/第二设计部/第一设计课机械设计担当堺崇弘先生以及开发尼克尔 Z 14-24mm f/2.8 S的尼康光学本部/第三设计部/第二光学课光学设计担当山口悟史先生,尼康光学本部/第二开发部/第一设计课机械设计担当今榮一郎先生进行了访谈,以下是我结合本次专访的内容撰写的文章,希望对尼克尔Z卡口镜头感兴趣的用户会有一些帮助。
{image=2}
左:尼克尔 Z 24-200mm f/4-6.3 VR机械设计担当:堺 崇弘(光学本部/第二开发部/第一设计课)右:尼克尔 Z 24-200mm f/4-6.3 VR光学设计担当:三輪 哲史(光学本部/第三设计部/第一光学课)
{image=3}
左:尼克尔 Z 14-24mm f/2.8 S光学设计担当:山口 悟史(光学本部/第三设计部/第二光学课)右:尼克尔 Z 14-24mm f/2.8 S机械设计担当:今榮 一郎(光学本部/第二开发部/第一设计课)
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是尼康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一支FX格式的镜头,其焦段覆盖从24mm到200mm的焦距范围。由于其设计理念是“小巧轻质和高图像品质”,因此没有牺牲图像品质。通过将镜头前部变小,大直径卡口,并且对规格进行优化,从而能保持高图像品质。
{image=4}
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
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覆盖焦距24-200mm的宽视角,一支镜头可应对多种场景。而且提供了高倍变焦,重量比其他竞品轻约200g的紧凑轻巧的镜头,因此即使长时间携带也不容易感到疲劳。并且充分利用Z卡口的高光学性能,改变了人们对高倍变焦镜头的普遍印象,无论拍摄照片还是视频,都能留下高清晰的影像。
{image=5}
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
得益于大直径的卡口系统和短法兰距,能够将镜头后部做得更大,因此虽然镜头尺寸小,也能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另外,通过采用已经用于S-型镜头的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这是首次用于除S-型之外的Z卡口镜头,可减少垂直于镜头表面的入射光引起的鬼影和炫光。 另外新型铝合金卡口,以实现紧凑轻便的设计。不仅小巧轻便,而且坚固耐用。尼康在设计时还考虑了重心的平衡。
{image=6}
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
我此前也是长时间使用过这支镜头,所以对这支镜头有一个相对多的了解,不过此次尼康工程师的开发者访谈还是给我讲述了不少新的东西,比如在设计这支镜头之初,考虑到其并非是S-Line型镜头,优先的考虑提供价格更实惠的镜头,所以省略了VR减震和AF/MF切换开关,而需要通过机身来调整。
其实更多的人还是关心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为何没有将焦距拓展至240mm吧!尼康方面对此的解释是考虑到紧凑性和减轻重量之间的平衡,而且这支镜头即便是通过裁切来获得竞品的240mm焦段甚至是300mm焦段,画质表现也非常出色。而除了焦段,这支镜头的光圈也并不是很大,那么在昏暗的环境下是否一定要依靠相机的高感呢?答案并非如此,想想此前尼康DX 70-300mm F4.5-6.3就能大概明白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在弱光下的表现了,更何况这支镜头还带有防抖功能。
{image=7}
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
说实话,我此前在使用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时候,其不错的画质表现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而要实现高画质的表现,这完全得益于尼康方面优秀的光学设计,通过采用1枚非球面低色散(ED)镜片,2枚低色散(ED)镜片和2枚非球面镜片,同时实现了高光学性能和小型化。
{image=8}
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样片
其实关于焦段,尼康方面还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从机械设计的角度来看,增大变焦倍率会U对使设计和性能增加难度。为了满足用户对提高渲染性能和欣赏图像裁切的需求,所以优先考虑将焦距设定成200mm。而且针对“只带一支镜头去旅行”的需求,确定了尽量将镜头做得更小并且提供高画质的方案,尼康方面优先考虑小型、轻质、高画质这3个要素进行产品研发。
{image=9}
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样片
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的防抖功能只能通过机身来开启或者关闭,镜头的VR减震和相机的VR减震配合使用时,可实现5轴减震补偿。由于相机可补偿仅镜头无法补偿的抖动,因此当相机未搭载VR减震时可在2个轴的方向补偿抖动,而当使用的相机搭载VR减震时,可实现5轴的补偿效果。包含移位和旋转2种VR减震补偿。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样焦段的镜头没有搭载防抖的必要,但对于对于焦距长的长焦镜头来说,由于拍摄视频时以及在液晶显示屏上查看时,仅凭相机的VR减震无法确保足够的减震效果,所以镜头也配备了VR减震功能。
其实2020年说是全民视频元年也不为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视频的创作,这也要求更多的器材具备静态照片以及动态视频的能力,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由于采用了STM步进马达的对焦系统,可以很显著的减小对焦时视角的变化,进而也就使得这支镜头拥有非常小的对焦呼吸效应。
以上就是我和日本东京方面关于尼克尔Z 24-200mm f/4-6.3 VR这支镜头的一些讨论要点,除此以外,我还和日本东京方面就尼克尔刚刚发布的尼克尔 Z 14-24mm f/2.8 S以及Z 50mm f/1.2 S两支新镜头进行了一些讨论,这里我同样总结一下。
{image=10}
尼克尔 Z 14-24mm f/2.8 S
尼克尔 Z 14-24mm f/2.8 S在设计之初主要考虑的两个目标,第一是为了使镜头前部体积不会太大,同时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小巧轻质的设计,第二是为了满足能够安装旋入式滤镜和薄片式滤镜的众多需求,所以在设计这支镜头的时候并没有将焦段变成12-24mm f/2.8。
{image=11}
尼克尔 Z 14-24mm f/2.8 S样片
尼克尔Z系列的镜头无论是S-Line型还是非S-Line型镜头,整体的自动对焦(AF)性都能还非常不错,即便是此次发布的Z 50mm f/1.2 S光圈达到了f/1.2,同样在对焦精度方面也没有问题,鉴于目前我还没有收到评测镜头,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可以认为Z 50mm f/1.2 S其精度与F1.8的镜头相同。
{image=12}
尼克尔Z 50mm f/1.2 S
尼克尔Z 50mm f/1.2 S凭借大直径Z卡口,实现对称性的理想的镜头结构。通过采用这种镜头结构,在光圈变化前后,光的平衡几乎相同,并且传递到传感器的光线不会发生强行折射,因此,镜头的渲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样,能够同时实现f/1.2的浅景深提供的平滑的虚化和高分辨率。但由此带来的就是使得Z 50mm f/1.2 S的体积变得很大。
{image=13}
尼克尔Z 50mm f/1.2 S光学结构
尼康此次发布的尼克尔 Z 14-24mm f/2.8 S以及Z 50mm f/1.2 S两支镜头并没有搭载防抖功能,但正如前面说的,当相机未搭载VR减震时可在2个轴的方向补偿抖动,所以尼克尔 Z 14-24mm f/2.8 S以及Z 50mm f/1.2 S两支镜头搭配尼康Z系列微单相机时,同样也是有一定的防抖功能的。
{image=14}
尼克尔Z 50mm f/1.2 S样片
而熟悉尼康的用户可能知道,尼克尔Z 50mm的定焦镜头目前已经有了f/1.8,这次发布了f/1.2,但是并没有发布f/1.4,其实在我看来,尼康这个时候更像是为了展示Z卡口的优势,而先发布的Z 50mm f/1.2 S,至于Z 50mm f/1.4,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同样也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