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花小猪“火”了 背后却显露出一个治理困境
原标题:花小猪“火”了,背后却显露出一个治理困境
最近,滴滴旗下的新品牌花小猪打车火速上线,免单、分享、做任务等带来的优惠攻占了朋友圈。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政府质疑,认为其并未取得平台运营资质。据报道,包括南京、青岛、合肥多地,都约谈了花小猪。
约谈的理由是,花小猪的开发者是北京鸿易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易博”),没有网约车运营资质。网上查询的工商资料,以及苹果商店里标注的花小猪的开发者,都证实了鸿易博是花小猪APP的开发商。
对此,花小猪方面给出的答复是,花小猪是滴滴旗下一个子品牌,花小猪业务是由滴滴公司在运营。而上述的鸿易博公司,在工商资料中,滴滴也是其唯一100%股东。
那么,花小猪需要重新申请一个网约车资质吗?还是可以在滴滴名义下,以滴滴的网约车资质运营?这是一个新业态的新问题吗?
滴滴这样做,从市场看,是为了划分消费者群体。在一个APP中,存在定位差异较大的两种产品或服务,就会相互干扰,所以,需要用两个APP将其一定程度上隔离。这就像淘宝与淘宝特价版是两个APP。
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动作既要迅速,又要低调,以迷惑对手,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滴滴的一举一动都在聚光灯下,所以,在项目保密阶段,就需要设立一个壳公司来开发APP、以及做初期的推广。
这两个需求综合在一起,就指向了一个新公司,开发一个新APP。先悄悄地做,然后,再由滴滴接手运营。
这大概就是事情的脉络。脉络有了,该怎么判断呢?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判断事情的基本依据,应该是法律,而不是直观的拍脑袋。
从法律角度看,网约车平台的商业模式的运营,指的是平台居中协调乘客与司机,组成这个商业模式的法律关系,包括平台与乘客、平台与司机、平台与自身的员工。反映这些法律关系的佐证,是APP中的用户协议、司机协议、员工工资的发放、社保是谁交的、花小猪开出的发票是谁出具。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指向了滴滴公司。当地约谈,去的也是滴滴公司的人。
在这一组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户协议,用户协议是一个合同,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可以说,谁签订了用户合同,谁就是平台的实际运营者。
不妨打这样一个比方。一辆大众车,是大众公司生产的,但出租车公司买过去后,进行运营服务,与乘客签约的,对乘客安全负责的,都是出租车公司,而不是大众汽车公司。需要办理运营资质的,是出租车公司,而不是大众汽车公司,虽然,这个车一直戴着大众的车标。某种程度上,一个APP,就像一辆车,APP的开发者与运营者,是可以分开的。
法律之下是政策,政策是第二位的判断依据。从政策上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没有规定一个运营资质下的品牌以及APP数量,那么,一家平台是可以拥有两个品牌或者两个APP的,就像前面提到的淘宝与淘宝特价。其实,这是商业社会中的常态,大众旗下有很多子品牌,但大众公司的注册执照却只有一个。
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新的法律关系,无非是造车者与运营者的关系。花小猪并不涉及“新业态需要审慎包容”这样一个监管态度问题,而是一个正确梳理法律、政策的问题。只要依法行政,正确分析法律关系,就不难得到正确的结论。
网约车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交通新业态,花小猪可以说是新事物中的新事物,由此产生的“新问题”,希望各界多一些耐心,让子弹多飞一会儿。长远来看,市场和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
刘远举(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张玫
影院复工后票房超50亿元 《八佰》位列票房榜第一
据猫眼数据,7月20日全国电影院复工后的票房突破50亿元!{image=1}全国电影院复工后的票房突破50亿元全国电影院复工后的票房突破50亿元新浪娱乐讯据猫眼数据,7月20日全国电影院复工后的票房突破50亿元!截至票房破50亿节点,全国观影人次1.4亿,放映场次1122万。其中《八佰》单片以26.79亿成绩贡献半数票房,位列第一;《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信条》票房分别位列第二、第三。0000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接受日媒采访:我们是与狼作斗争的外交官!
【环球网报道记者林泽宇】日本《日刊现代》31日刊载了撰稿人甘粕代三对中国驻大阪领事馆总领事薛剑的访谈内容。在访谈中被问及所谓“战狼外交”相关问题时,薛剑强调:“我们是与狼作斗争的外交官。”{image=1}0000德电动飞机企业首获传统航企订单:220架飞机价值十亿美元
当地时间8月2日,德国可垂直起降电动喷气式飞机初创公司Lilium宣布,与巴西蔚蓝航空(Azul)达成价值10亿美元的商业合作,Azul计划订购220架电动飞机,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0001主业做不好 投资做不好:昆仑万维的未来在哪里?
来源:英才杂志{image=1}作者|孙栋日前,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表示将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而在此消息公布前,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杂志《中国金融》就曾刊文称中国央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具备落地条件。数字货币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