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将建设节约型社会列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内容
原标题:毛振华:将建设节约型社会列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毛振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毛振华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0年第三季度)上的发言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下我在经济运行“内循环”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认识——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列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一、补短板与加大节约兼顾才能解决“内循环”背景下面临的问题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外需受到了巨大冲击,当时提出了跟“内循环”类似的概念——扩大内需,因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不能仅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为什么当前“内循环”会再度成为我国的重要决策?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世界政治、军事、外交格局在急剧变化,提出“内循环”正是底线思维的一种实践形式。
内循环是在基本上以国内资源为依托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安全运行的经济体系。过去我国的经济运行中需要依靠外循环、依靠国际市场的部分,是重点需要解决的短板。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尽力补上短板,但由于存在短板的领域过多,同时积累不足,补短板并不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是要节约资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较低,在长期参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不足的短板得以解决,我们淡化了对这一点的认识。总而言之,在内循环背景下,很多领域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靠发奋图强补短板就能解决的,这些领域短板的解决需要我们重点思考。
二、当前情况下可以从五个方面推广节约型社会建设
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在“内循环”背景下进一步凸显,而解决短板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节约。我国很早就提出来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时受益于全球化,这种观点也就被放置一旁,而且当时这个观点并不是作为一种应急、必需的方法提出的。在当前特殊背景下我觉得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认识,节约是大有可为的。目前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重点方面推广节约:
一是粮食。中国口粮是没问题的,我国现在人均口粮达470多公斤,超过全世界标准的400公斤。但我们国家的粮食供需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特别是大豆用于食用油和畜牧业生产,近年来我国每年需要进口粮食1亿吨左右,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在此背景下,节约粮食十分必要。一方面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对当前居民食物结构进行调整,我们当前主要的慢性疾病比如三高、痛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且这些疾病呈现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这些情况基本都与食物结构有关。从科学性、应急性上考虑,我们都应该重视食物结构。另一方面重视对粮食的节约非常重要,有专家指出,在餐饮领域每年要浪费1800万吨粮食,几乎是近5000万人口一年消耗的粮食。再加上我们国家在口粮方面追求精细白,在加工、运转、存储环节均出现很大的浪费,浪费的规模大概在700万吨左右。这两个方面的浪费加在一起,大概可以解决6000多万人的口粮。在引导食物结构调整和避免浪费方面下功夫,这一点是大有可为的。
二是石油。在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给是非常充足的,我国七成以上的原油需求要靠进口。虽然我国在原油供给来源国的选择较为多样化,但是除俄罗斯外,这些国家距离中国较远,均要依赖远洋运输,所以原油的供应就不得不关注海上运输线的安全问题。如果海上运输线出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开发石油产品的替代品,在对依赖石油产品较高的汽车行业,我们一方面可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发展公共交通的力度,当前国内的确是这么做的,不仅仅是国内一二线城市修地铁,部分三线城市也在修地铁,但汽车保有量并没有减少,亟须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铁矿石。中国是钢铁大国,并且钢铁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非常重要。人均钢铁蓄积量是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指标,目前中国人均钢铁蓄积量大概在6吨左右,英国实现工业化的时候这一指标接近8吨,美国是9吨左右,日本是10吨以上,整体来看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人均钢铁蓄积量需要在8吨左右,在这一点我们仍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铁矿石近九成需要进口,且进口源较为单一,在原材料供应上面临巨大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钢铁的节约力度,同时可以通过提高废旧钢铁的利用率和加大对废旧钢材的进口来解决铁矿石严重依赖的问题。
四是要节约政府开支。有专家估计,在2016年左右我国依赖财政拨款的广义财政供养人员已经超过五千万,这是非常大的数字。考虑到规模的因素,如果每个在编人员在某些方面节约一点,总体节约的规模就很大。在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这个规模的在编人员对财政的负担还是非常重的。我们政府的行政事业开支要节约,这不仅仅能降低政府财政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经济运行市场资源的挤出。
五是要节约资本。现在我国的债务总量位居全球第二,债务风险不断加大,债务违约的情况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可能永远还不起这些债。这些企业的效率很低,但是银行还是愿意借钱给他们,同时企业负债率不断提高就会导致更高的利息,进而出现严重拖欠利息的现象。债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一种资源,一个社会、企业、政府都有一定的债务上限,与债务基数之间的空间就是一个重要资源。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合理的债务空间,充分利用好它的价值。
此外,我们还要提倡公共资源的节约,过去有些政策,比如节水、节电等等,这些还要继续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养成这个习惯。
三、构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长效机制
我认为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长效的节约机制,特别是当前可以以这种特殊的应急性背景作为一个契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长效机制,通过推动相关的法规、政策体系的建设,建立并引领节约的文化风尚。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节约的问题。
第一,做好短期发挥作用与长期见效相结合的投资选择。当前我们在很多领域还有很大的投入空间,比如公共卫生短板领域;科技研发领域除了结构性问题和操作上的问题,总量也存在很大的短缺;教育方面的投资还远远不够,此外我们的军工、国防还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区域经济发展、城市改造升级也很需要钱。当前我们在很多领域对资本的需求非常大,但在资本有限的背景下,投资决策一定要做好取舍,对各个领域的投资尽量做好短期发挥作用与长期见效的结合。
第二,以调整消费结构的方式刺激消费。我们厉行节约并不代表着不消费,而是要落实在调整消费结构上,控制资源消耗型的消费,增加服务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消费。凯恩斯主义解决大萧条的一个手段就是“挖坑填坑”,挖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需求,提高了居民的收入,而且对资源的消耗也很少。所以要调整消费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引导消费更多地投向于服务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第三,在产能上调结构促进经济节约。当前中国的产能处于过剩时期,所以节约对产能会有一定的冲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调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针对资源短板型产业的调整,是能够在兼顾去产能的同时建设节约型社会。
我最后想告诉大家,节约不是万能的,光靠节约不可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但是现阶段节约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须重视的。作为企业家,我们要带头引领这个社会的风尚,把过紧日子的信息传递给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