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598

28天顺利过会,吉利汽车全面推动向汽车出行科技企业转型

新京报网2020-10-03 13:36:090

原标题:28天顺利过会,吉利汽车全面推动向汽车出行科技企业转型

{image=1}

9月28日晚间,上交所披露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83次审议会议结果,同意吉利汽车科创板首发过会。

2005年在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车,于2014年被列入“港股通”可买卖港股名单,2017年被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纳入恒指成分股组合,是当时恒生指数50支成分股内唯一一只汽车行业股票,成为名副其实的港股“蓝筹股”。若此次成功登陆科创板,吉利汽车将实现A+H两地上市,同时也是科创板整车企业第一股。

截至9月30日收盘,吉利汽车港股收报15.40港元/股,最新市值为1511.2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327.25亿元。

重视自主研发

新能源领域布局成登“科”杀手锏

科创板作为为高科技企业所定制的融资平台,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从目前已上市的科创板企业来看,大多企业都是从提交资料后三个月内完成审核并实现开盘。而此次吉利汽车仅用时28天快速过会,其在科技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成为其冲刺科创板的关键。

在吉利汽车现有产品矩阵中,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占据主导。2019年,吉利及几何品牌共有16款在售车型,其中15款为节能及新能源车型;1.6L排量及以下燃油车、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占销量比重70%以上。根据中汽协统计,吉利汽车节能车型销售规模居自主品牌之首。

同时,根据招股书内容,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吉利汽车已对主流的48V轻混、高电压油电混动(HEV 及 PHEV)、纯电动、燃料电池及甲醇燃料等技术路线均实现了覆盖。其中48V轻混、高电压油电混动(HEV 及 PHEV)技术均已应用于上市车型;在纯电动技术方面,吉利汽车自主研发了三合一驱动系统(电机、电控、减速器),在提升机械效率的同时,实现了更低的综合生产成本;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已掌握电堆控制系统和软件、整车集成等技术,即将开展小批量试产;在甲醇燃料技术方面,已攻克甲醇的腐蚀性及排放控制等技术难题,推出了甲醇燃料量产车型。

数据显示,2019年,吉利汽车研发投入合计54.56亿元,其中,投入于节能车型及相关前瞻性基础技术的金额近50亿元,占比超90%。今年以来,吉利汽车又持续对节能车型及相关技术进行大量研发投入;截至6月底,在研项目中,包含3个节能新车型研发项目以及新能源车集成电驱动系统、燃料电池系统、48VP4系统架构等多项节能动力系统及新能源相关基础技术研发项目。

而在此次科创板募集资金用途中,新车型产品与新能源相关技术研发仍是吉利汽车未来发展规划的重点方向。其拟投资80亿元用于新车型开发或现有部分车型的升级换代,共计9款车型,均为节能及新能源相关车型;拟投资30亿元用于包括新能源相关技术等在内的前瞻技术研发。

积极推动转型

模块化架构赋能实现“科技新吉利”

实际上,在汽车行业“新四化”变革背景下,吉利汽车不仅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还适时把握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不断推进科技转型。

在技术层面,吉利控股已形成CMA、BMA、SPA三大基础架构和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可覆盖从纯电到燃油、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车型的全面产品布局需求。主流平台CMA及BMA模块化平台,分别涵盖A级到B级车型、A0级至A+车型,搭载了1.0TD、1.4T、1.5TD等多种汽油动力和PHEV、HEV、MHEV等新能源动力,可为不同平台的车型提供共享解决方案。

9月23日,吉利发布了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这是继今年全新CMA架构正式亮相被命名“超级母体”后,吉利正式推出的智能纯电架构。

根据公开资料,这款历时4年,投资超过180亿元的平台,是一款纯电原创架构,以硬件层、系统层和生态层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布局,可实现从A级车到E级车的全尺寸覆盖,可满足轿车、SUV、MPV、小型城市车、跑车、皮卡及未来出行车辆等全部造型需求。同时,浩瀚架构可提供高效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基于这一平台进行的汽车软件开发,较之于以往其开发时间可缩短50%以上。目前已有超过7个品牌,总计超过16款新车型基于该架构启动研发,布局不同的细分市场。

吉利汽车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汽车出行科技企业的转型速度再次加快。

与此同时,吉利汽车也在智能化方面持续加码,不仅发布了技术品牌“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还将汽车安全、健康生态、新能源、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列为核心技术战略的发展领域。2018年吉利汽车在自主品牌中率先推出了搭载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目前正积极推进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吉利汽车在招股书中强调,当前汽车产业正面临着较大变局,包括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及共享出行等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深度影响未来行业走向。将主动迎接行业变革新趋势,逐步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向汽车出行科技企业转型的战略目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责任编辑:张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