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双循环格局下,我们正与西方企业发生角色置换
{image=1}
李东生指出,TCL在外面办工厂、建产业链,是能够带动国内的装备出口、核心器件出口、原材料出口的。比如说华星光电在国外建彩电厂,就带动了公司显示屏出口。
作者 | 吕远方
“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不单纯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在全球建立自己的产业链。过去西方发达国家走的都是这条路,他们的企业在全球建立自己的体系,渗入到各国家的经济当中。
“那么今天对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来讲,我们的角色正好有一个置换,在那些我们有竞争优势的国家,我们变成了对方要引进外资的对象。通过这种商业模式,我们也能够很大程度上规避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中国绿公司年会期间在接受观察者网大橘财经、百家号《洞察》等媒体联合采访时如是说。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李董你好,我想问一个问题,TCL华星上半年订单供不应求,您之前说到预计下半年仍然会继续这个情况,那么在提升产能方面,华星有没有一些应对措施?
李东生:其实华星半导体显示在第一季度到4月份为止,市场不是太好。从5月份开始,市场就快速恢复,从6月份开始,这个需求就增长的很快,所以现在供不应求。由于我们今年有新的产能的开出,所以上半年华星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9.9%,增长一方面来自我们产能的扩大提高,另外一部分是来自从四、五月份开始的产品价格回升,所以销售收入也相应增加。
目前这个趋势,我预计会到年底,因为一方面需求依然是很强劲。另外在需求强劲的带动下,价格会稳中有升。
记者:我想问一下,我们现在说可能形成“双循环格局”,TCL有什么判断和布局?那么与上下游供应链和友商之间,TCL怎样处理关系?怎样联动?
李东生:“双循环”更多是从一个国家经济战略角度来讲的,我个人理解,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的战略,也是与过去这两年,整个国际形势、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改变相适应。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只讲国内的市场,而是说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未来更多的是适应国内整体经济的发展,以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好地驱动经济的发展。
因为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关税的增加,确实影响到中国原来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一个动力,就是外向型经济。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符合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如果看得更长远的话,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只是说经济全球化的路径、方法和时间表会受到影响。
另外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也会带来全球一些经济贸易规则的变化,现在提出对WTO规则改革,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或者更多的一些非关税的措施,都会让未来几年的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受影响。另外,全球化方式会有改变,规则也会有改变。到底怎么改变?现在也很难完全看清楚。但是就企业来讲,还是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让更多有能力的企业继续坚定自身的经济全球化战略。
就以TCL为例的话,经过2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全球的产业链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到海外市场,我们是在主要的国家地区建立起我们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的支撑,实现了在地生产、在地销售和在地服务。所以这个能力建立起来之后,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就比较小。
所以今年我们受疫情的影响,第一季度虽然我们销售下降,但第二季度开始回升,电视业务的销售收入增长36.6%,利润也比较高,我们海外销售收入的增长比国内的还要快一些。包括美国市场在内,我们全球主要的市场,今年上半年TCL品牌电视的海外市场销量份额同比提升1.7%,电视机销量在全球19个国家位列前五。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们整个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抵消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也对冲了美国对于中国单边加税的一部分影响。所以经济全球化是在这种顺应这种新的趋势、新的规则,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这种竞争力优势,调整自己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想讲一个观点,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我们在大部分的制造领域,在全球产品输出的总量当中,是占第一位的。这就意味着中国的这种制造优势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竞争力在全球竞争力中的一个比较优势。这种庞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如果要全部依靠中国市场来消化,实际上是比较难。所以有能力的中国企业一定还是要继续坚持自己全球化的战略,要走出去。
当然现在的走出去,已经不是简单把产品卖出去,而是说要在全球建立自己的产业链。我们看到过去的几十年,西方的发达国家,首先美国欧洲,然后是日本在韩国,他们都走的都是这条路子,他们的企业在全球都建立起自己的这个体系,所以它的业务是渗入到各个国家的经济当中。它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所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所以为什么在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那么愿意吸引外资,是外资进来帮助中国经济的发展。
今天对有能力的竞争,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来讲,我们角色正好是有一个置换,我们到这些发展中国家,到那些我们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国家,我们变成是对方要引入外资对象。所以我们到那些地方办企业,当地很欢迎,而且这种商业模式也能够让我们通过在当地发展,客观上规避很多贸易保护主义、关税或者其他的一些限制措施。
那么这样的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方式,是不是会影响我们的出口呢?我觉得原则上来讲还是不会。今年上半年我们海外销售收入增长很快,出口增长相对来说稍微慢一点,但也是增长。我们没有因为产业链的外移,导致出口下降。
我在外面办工厂、建产业链,是能够带动国内的装备出口、核心器件出口、原材料出口的。比如说我们华星光电在国外建彩电厂,就带动了我的显示屏出口。今年二季度我们在北美的出货量同比上涨68.5%,我估计今年我们在美国的市场销售量能够接近800万台,这是我们的一个能达到的目标。
这些产品有在墨西哥生产的,有在中国生产的,也有在越南或者其他的一些国家生产的。中国生产的比例是下降,因为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额外加了7.5%的关税,所以我们把中国生产部分转到墨西哥、越南。但我们的核心器件,比如华星的显示屏,依然是在中国生产的,因为海外没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际上是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我们整个经济全球化结构的一个调整,是我们竞争力的一个改变和提升。这样的话,中国制造业企业才能够在我们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这样的一个战略当中承担责任,发挥作用。同时,在新的战略架构下,我们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image=2}
记者:接着“双循环”的话题, TCL如何在国内循环当中去把握机遇?
李东生:对公司的发展来看,不断转型升级,不断构建新的能力,这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
以前我们提出鹰的重生也好,变革转型战略也好,实际上它的基点就是说,企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早年我们和大部分中国企业一样,都是从加工装配开始,所以我们依赖国外的技术,依赖国外的核心的器件。在国内做一个组装、装配生产,然后利用国内市场逐步拓展需求,随着整个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整个中国经济市场结构的一个改变,中国企业也让自己的能力通过变革创新不断提高。
就我们TCL而言,首先在终端产品方面,我们就不能够简单做一个装配,我们会延伸到产业链的更深层面。譬如说过去10年智能技术、互联网应用技术发展非常快,所以在我们的终端产品里面,会有更多的智能互联网的应用,更多智能制造技术的嵌入,使得我们的产品能够适应竞争的要求。
过去若干年,我们的电视机虽然依然是一个电视机,但它已经是一个功能更强大的智能电视,比如我们的智屏产品,功能已经变得很强大,已经超越了一台电视机的应用功能,所以这些产品本身都是持续提高。
第二,我们已经转型。10年前,我们进入半导体显示领域,这是一个基础的核心技术。这项技术的资本门槛很高,技术门槛也很高,而且产业投资的周期很长。周期很长就意味着,在投入的前期,是很难当即看到效益的,投资一个项目需要至少三年以后才会有收益。要进入这些产业,一定要有足够的实力。我们在中国地区有前30年的发展,积累了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在10年前就进入了这一个领域,也把它做成功。
你看一个月前,我们收购了三星在苏州的 LCD液晶工厂,这代表我们在液晶显示这一块,已经建立了一个领先的优势。三星把这个液晶工厂卖给我,并不是他们认为这个技术落后,我们以少量现金及TCL华星的股权做对价,所以我们成为了合作伙伴。
三星愿意继续在华星买显示屏,通过这种交易,我们的竞争力提高,规模提高,这都是我们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结果。
两个月前,我们宣布收购中环半导体,就此进入一个新的赛道: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这都是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大家知道这一轮技术的博弈竞争,半导体芯片是一个核心的领域,也是未来科技竞争的一个制高点。进入这个产业,我们就参与到半导体的前端产业链里面去了。这还是依托TCL的一个优势,在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产业里面去找到发力点。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观察者网”。本微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如果您认为此文涉及侵权或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