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赴美上市:有望成美股最大金融科技IPO 估值超2600亿元
继蚂蚁集团、京东数科之后,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又一家超级独角兽陆金所控股也启动了IPO冲刺步伐。
北京时间10月8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中国平安旗下金融科技平台陆金所控股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上市文件,将以股票代码“LU”,寻求在纽交所上市,承销商包括高盛、美银证券、瑞银、汇丰、平安证券(香港)等。
根据此前市场传闻的20亿至30亿美元融资规模估算,陆金所控股或将成为美股市场迄今最大的金融科技IPO。在此次IPO之前,陆金所控股已经完成了三轮总额超过31亿美元的融资,最后一轮融资的对应估值约为39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600亿元。
上半年净利72.7亿元
作为中国平安旗下科技业务的排头兵,陆金所控股被认为是中国平安深化综合金融战略、建立以科技引领综合金融模式的核心业务之一。
从业务表现来看,虽然背靠中国平安,但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来自平安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4%。陆金所控股主营业务分为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两大块,零售信贷主要基于“平安普惠”展开,财富管理基于大家熟知的“陆金所”展开。
招股书披露,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的总收入为256.8亿元,净利润为72.7亿元,净利率为28.3%。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陆金所控股的总收入分别为278.2亿元、405.0亿元和478.3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31.1%。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陆金所控股的净利润分别为60.3亿元、135.8亿元和133.2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48.65%;净利率分别为21.7%、33.5%和27.8%。
在零售信贷业务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陆金所控股的累计借款人数为1340万人,管理贷款余额为5194亿元,近7成用户为小微企业主;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财富管理平台注册用户数达4470万人,活跃投资客户数达1280万人,客户资产规模达374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陆金所控股自2017年下半年停止了B2C产品,自2019年8月停止了P2P产品。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陆金所存量网贷产品的占比下降到了12.8%,规模仅剩478亿元。现有的产品中,资管计划和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较大。
此外,陆金所停止P2P业务后客户留存率仍保持在高水准,还有小幅上升,2018年末为91%,2019年末为93.3%,2020年6月末为95%。陆金所预计,P2P相关产品规模占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及服务费用的比例逐渐减小,到2022年完全结束。
有望成美股最大金融科技IPO
从已披露的招股书来看,陆金所控股此次IPO暂未定价,融资额度暂未确认,招股书披露的1亿美元仅是例行披露的占位符,不代表本次IPO的实际融资额。
此前市场有传闻称,陆金所控股IPO的目标融资额约为20亿至30亿美元。若此IPO目标达成,陆金所控股或将成为美股市场迄今最大的金融科技IPO。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前,中国平安持有陆金所控股42.3%的股份,Tun Kung Company Limited持有公司42.7%的股权。
在此次IPO之前,陆金所控股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总规模超31亿美元。具体来看,公司于2015年3月和2016年1月完成了总计7.77亿美元的A轮融资;于2016年1月完成了9.24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银集团、国泰君安证券、民生银行等;2018年11月和2019年12月,公司完成了总计14.11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春华资本、卡塔尔投资局、SBI Holdings、摩根大通、瑞银、高盛等多家明星投资机构。
据悉,截至上述C轮融资结束,公司对应估值约为39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600亿元。
金融科技巨头各显神通
2020年是金融科技公司IPO大年,从蚂蚁集团到京东数科再到陆金所控股,三家中国金融科技独角兽都不约而同启动IPO进程,其中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申请科创板上市。
虽然都属于金融科技公司,但三者的打法和发力点并不同,走的是差异化竞争路线,像蚂蚁集团To C端占有领先优势,京东数科主要为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等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陆金所控股的竞争优势在于轻资本、Hub and Spoke(中心辐射型)商业模式。招股书显示,陆金所控股专注于规模大但未被充分服务的中等收入阶层及富裕人群客户市场,通过两个中心枢纽: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为投资者提供符合其风险偏好和个性需求的贷款和理财产品。
{image=1}
来源:招股书
轻资本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数据显示,平安普惠零售信贷业务由第三方提供资金的贷款占比从2017年的51.8%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99.3%;同时由公司承担的信用风险从2017年的24.6%降为2020年上半年的2.8%。财富管理端,陆金所平台8600只产品100%来自429家第三方金融机构,平台无需担负产品兑付信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轻资本商业模式是基于平安与其他金融机构深入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实现,需要长期的信用记录和品牌力做担保。
截至目前,据《2020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蚂蚁集团以人民币1万亿市场价值排名第一(金融科技分榜第1),陆金所控股和京东数科分别以人民币2700亿元和1300亿元排名第4(金融科技分榜第2)和第12(金融科技分榜第5)。
编辑:彭勇 叶松
责任编辑:马婕
赴港大军来袭丨朝云集团首日破发 股民:真幸运 6个账户一个没中
3月10日消息,进入牛年以来,港股明星新股火热来袭,汽车之家3月15日上市,目前已结束招股;百度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招股在即;市场传言哔哩哔哩寻求本周通过港交所聆讯;据媒体报道,携程已于春节前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的申请;京东旗下京东物流也已经提交了赴港上市申请;奈雪的茶、喜茶、唯品会赴港上市传言不断;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三大电动汽车龙头也开始接触投行,寻求赴港上市。{image=1}0000国信证券:中国中药维持买入评级 市场扩容有望
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维持中国中药(00570)“买入”评级,合理股价7.38-9.32港元。随着渠道限制解除,行业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公司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预计2021-23年归母净利20.1/23.4/25.6亿元,同比增21.1%/16.1%/9.5%。0001永升生活服务涨超10% 领涨物管股
住建部等十部门昨日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发展物业服务业,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物业股全线暴涨。截至发稿,永升生活服务(01995)涨10.55%,报18.24港元;中海物业(02669)涨9.9%,报4.33港元;碧桂园服务(06098)涨10.34%,报56港元。0000千亿港股季报露玄机 中生制药一季暴赚100亿?网友:它才是产业链“吃肉”最多公司
每经编辑彭水萍5月24日晚间,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以下简称:中生制药)公告,截至2021年3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录得收入约人民币72.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6.4%;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约人民币约19.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18.5%。0000众安在线涨超11% 获天风证券看好并首予买入评级
天风证券发表报告表示,短期视角下的众安在线(06060)盈利能力显著改善,长期视角下的科技输出及健康险服务生态闭环可带来增量,看好公司在互联网保险赛道以及医疗险赛道的高成长性,首予“买入”评级,目标价76.3港元。截至13时27分,涨10.9%,报48.85港元,成交额6.35亿。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