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343

赶在滴滴前嘀嗒抢先启动IPO 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来了?

新浪财经综合2020-10-09 22:52:440

来源:国际金融报

就在滴滴出行重回增长快车道的当下,出行市场的另一玩家嘀嗒出行启动了IPO。

10月8日,嘀嗒出行(下称“嘀嗒”)正式向香港交易所公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及野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根据招股书,嘀嗒专注于顺风车和出租车发展。

2019年,嘀嗒平台交易总额(GTV)为110亿元。2017年到2019年,嘀嗒营业收入分别为4893.5万元、1.17亿元、5.81亿元。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嘀嗒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

若此次成功登陆港股,嘀嗒将超越滴滴出行,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屡屡被传上市

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嘀嗒就有IPO的消息传出。

1月16日,据彭博社报道,嘀嗒在IPO前一轮融资中已募集资金2.5亿至3亿美元,并且正在寻求在港股或A股上市。

彼时,嘀嗒对媒体回应称,针对这个信息不予评论,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披露。

9月2日,又有消息传出,嘀嗒考虑在香港进行5亿美元IPO。不过,嘀嗒当时对媒体的回应仍是“针对这则信息不予评论,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披露”。

根据官网信息,嘀嗒(前身“嘀嗒拼车”)成立于2014年。《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天眼查获悉,嘀嗒的运营公司为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共完成4轮融资,获得包括IDG资本、易车网、崇德投资、蔚来资本等明星投资机构共计1.3亿美元的融资。其中,2017年3月发生的D轮融资由蔚来资本投资,但具体投资金额未披露。值得注意的是,此后长达3年多的时间,嘀嗒再没有公开过融资信息。

“虽然嘀嗒业务规模不大,但它还是盈利的。” 资深评论人士葛甲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谈及嘀嗒为何选择此时IPO时,他认为,“目前这个时间点上市,相对而言是比较合适的。”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亦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大多数出行平台尚处于亏损时,嘀嗒率先实现盈利,借助盈利的优势,嘀嗒以“共享出行第一股”的身份上市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其品牌知名度,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动地位。

专注出行细分领域

记者注意到,嘀嗒与滴滴出行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滴滴出行业务涵盖了出租车、专车、滴滴快车、顺风车,代驾等多种出行服务;而嘀嗒只有出租车和顺风车这两项主要业务。

9月1日,嘀嗒发布六周年成绩汇报信,其中提到,嘀嗒专注出租车和顺风车这两个出行细分领域。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的注册用户数和注册车主数分别达到1.8亿和1900万,分别比前一年增加了5000万和400万人。

多数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滴滴出行,嘀嗒的体量要小太多。

不过,嘀嗒出行创始人兼CEO宋中杰曾表示,专注并不意味着小,只有专注才能做大。如今,这种专注正在开始慢慢展现出发展的加速度。

宋中杰称,基于出租车和顺风车这两大业务,嘀嗒的目标是满足所有大众的出行需求,“但我们不是通过增加额外供给,而是通过充分提升现有合规运力的效率,释放道路上未被利用的,巨大可共享空座去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这是对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这是对道路占用最小的方式,这是不仅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方式,也是嘀嗒与其他出行平台的不同,是嘀嗒特立独行的道路。”

宋中杰表示,之所以选择与众不同的路,是因为嘀嗒出行看到了扬招、网约并存融合的终局出行方式,以及真共享的广阔前景。

对此,陈礼腾认为,相比于滴滴出行大而全的一站式移动出行服务商,嘀嗒这是小而美的垂直化的模式。嘀嗒专注于出租车与顺风车市场,属于“轻资产运作”模式。得益该模式,嘀嗒出行不用背负太大的财务压力,并率先实现盈利,但同时其所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出行赛道竞争激烈,除了身处第一梯队地滴滴出行外,还有首汽约车、曹操出行、T3出行、首汽约车、享道出行等第二梯队,以及美团打车、高德打车、百度打车等聚合平台。而过于单一的业务使嘀嗒出行抗风险能力不足的同时也将限制嘀嗒的发展空间。

安全合规难题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提到顺风车,业界首先想到的是,滴滴出行曾因安全事故被迫下线过顺风车业务,而这一下线就是一年多。葛甲认为,正是滴滴出行顺风车业务下线一年多的时间,给了嘀嗒在顺风车领域更好的发展机会。

根据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下称“F&S”)报告,嘀嗒占有中国顺风车最大的市场份额,2019年市占率为66.5%。

招股书披露,2017年、2018年、2019年嘀嗒顺风车GTV(总交易额)分别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2018和2019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约有1920万位注册顺风车车主和980万位认证顺风车车主,累计搭乘乘客数3670万。

2017年、2018年、2019年嘀嗒顺风车搭乘订单分别为2360万份、4820万份和1.79亿份,2018和2019同比增长分别为104.2%和270.5%,2019一年时间增长上亿份订单。

尽管如此,陈礼腾仍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顺风车作为嘀嗒的核心业务,其安全合规问题一直不容忽视,滴滴出行此前的安全事件就是前车之鉴。目前相关法律及法规适用于网约车服务,对于顺风车业务尚无完整全面的法律法规。随着监管部门对于顺风车的监管逐步重视,嘀嗒在业务遭受重创的同时还将面临大量合规成本。”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