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043

深圳:千万个敢拼的梦 搏出全国最高的人均GDP

新京报2020-10-13 13:15:010

每小时,有 47 个人成为这里的常住人口;每分钟,有 490 吨货物吞吐于这里的港口;每秒钟,8.5 万元的生产总值在这里创造而出。

今年,深圳特区已经 40 岁了。深圳,曾经的小渔村,现在的大都市,它不断扩展的轮廓,是几代人的奋斗。今天,我们试图从这座城市的肌理中,找寻它最特别的一环:深圳人。

1. 移民的城市:常住人口 40 年增长 42 倍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句极其成功的城市标语。

1979 年- 2019 年 40 年间,深圳常住人口从 31.41 万人增长至 1343.88 万人,增长约 42 倍。没有哪座城市能做到这个程度,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上广,同期增长都在 1-2.5 倍之间,难以望其项背。

1980 年,深圳常住非户籍人口由前一年的 1500 人增至 1.2 万人,特区的成立给深圳的人口增长按下了快进键。分阶段来看,1980-1990 年,深圳常住人口年均增长 16.7%;1991-2000 年,年均增速微降至 15.7%;2000-2010 年,年均增速保持在 4.0%;2011-2019 年,年均增速降至 2.9%。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人口已逐渐进入常态化增长阶段。

现在,这里已经成了中国大陆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2018 年,深圳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 6484 人,是隔壁广州的 3 倍左右。那个下辖华强北街道的福田区,人口密度更已高达每平方公里 20769 人。

{image=1}

相比其他一线城市,深圳外来人口比重之高,也显得尤为独特。2019 年,深圳常住非户籍人口接近 850 万人,占比超过 63%;只有上海在常住非户籍人口的数量上超越深圳,但其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也只有 40%。

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现象。1980 年,深圳常住非户籍人口同比猛增 700%;1989 年,常住非户籍人口开始超过户籍人口数;2000 年,常住非户籍人口比重超过 360%,达到历史高峰;2011 年,常住非户籍人口同比首次下降;到 2015 年,常住非户籍人口数量开始再次回升。

深圳在很多层面展现出自己的包容。1987 年,这座城市就开始允许非户籍人员参加社保。《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对深圳确实做出贡献的半年以上暂住人口,将在未来与户籍人口一样享受市民待遇。

2. 拼搏的城市:就业人口比重超 80%

如果进一步拆解深圳的人口增长结构你会发现,就业人口的增长在这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9 年- 2018 年,深圳就业人口从 13.95 万增长至 1050.25 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从 44.4% 上升至 80.6%;这近 40 年间,深圳就业人口增加了 1000 万人以上,贡献了同期常住人口增长量的 80% 以上。

深圳就业人口比重之高,几乎是其他地区无法企及的。在一线城市中,仅有上海就业人口数量超过深圳,但同北京、广州一样,就业人口比重都在 60% 左右;广东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中,仅有东莞一地就业人口占比接近深圳。

{image=2}

人们之所以愿意来深圳,充足的就业岗位是一个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看,深圳的产业活力决定了它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2013 年以前,深圳的第二产业吸引了最多的劳动力;2013 年以后,第三产业为深圳贡献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截至 2018 年底,深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长到 603.9 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比重由 1990 年的 24.1% 上升到 2017 年的 55.4%;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逐渐下降至 42.3%。

这是由深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决定的。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深圳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结构从 1990 年的 4.1: 44.8: 51.1 调整为 2019 年的 0.1: 39.0: 60.9。

此外,深圳金融业、物流业、文化及相关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支柱产业规模还在不断增长;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在内的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 年全年增加值合计 10155.51 亿元,比上年增长 8.8% ,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 37.7%。

{image=3}

拼搏的深圳人进一步提升了深圳速度,让深圳成为人均GDP 创造力最强的城市。

2019 年,全国有 11 个城市人均 GDP 超过 15 万元,其中人均 GDP 最高的就是深圳,2019 年人均 GDP 在 20 万元以上,远高于其他一线城市。

{image=4}

3. 人才的城市:各类人才占常住人口四成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就业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

据报道,1979 年,深圳 31.41 万常住人口中,仅有 4000 人是初中以上学历;到 2008 年底,深圳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资源(含技师、高级技师)总量增加到 90 多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上升至 10%。

2018 年深圳全年新增常住人口中,应届大学生和各类人才有 28.5 万,占比近六成;同年,深圳各类人才达到 580 万人,占到常住人口的 44.5%,其中全职院士 46 人,人才聚集效应明显。

《2019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也显示,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共接收了 38.74 万名广东应届毕业生,其中深圳 7.97 万人,占到 17.1%;据某招聘网站发布的人才流动报告,从外界流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有 40.39% 都流向了深圳。

{image=5}

深圳是怎么吸引到这些人才的?

首先,是高薪的驱动。1982 年,深圳全面试点工资改革,在内地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从此,“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薪酬模式逐渐传遍全国。1980 年,深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仅为 979 元;1994 年,这一数值便成功破万;2018 年,深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 111709 元,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市 2019 年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显示,2019 年深圳工资指导价位总体高位值为 26962 元/月,平均值为 7361 元/月;金融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高位值工资最高,分别为 58479 元/月、43557 元/月和 38324 元/月。

{image=6}

此外,政策的利好也至关重要。近些年,深圳推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引入政策,放宽入户条件,扩大户籍人口规模,对人才落户不设上限,设置各项补贴等来优化人才结构。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也为更多人才提供了优质便捷的社会公共服务。

不仅要把优质人才吸引来创造财富,还要让他们充分享受到生活的舒适,深圳和深圳人的创造之旅还在继续。

数据新闻编辑 李媛

新媒体设计 陈冬

责任编辑:李思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