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火爆 是契机也是“大考”
原标题:国内游火爆 是“大考”也是契机
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国内文旅市场表现亮眼,旅游消费迎来强劲复苏的同时,部分目的地的交通和酒店预订情况甚至远超去年同期。总体来看,在双节同庆的特殊因素推动下,传统文化活动受到欢迎,与民俗相关的文旅活动热度高涨。同时,各地多元的夜游产品也造就了不少“网红打卡地”,其中西安大唐不夜城夜间节目丰富,国庆期间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打卡”;在广东,多地结合新业态的房车露营、无人机烟火秀等项目,也带动夜间客流量持续增长。
与往年相比,今年黄金周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品质游。出于对健康的考量,更多人愿意选择亲近大自然的生态游,这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的升温。旅途中,精致小团、高品质的酒店也有了更高的关注度。
出境游受限和双节叠加,是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两大客观原因。双节使得探亲客流和旅游客流高度叠加,加上出境游消费的回流,国内游黄金周迎来客流“大考”。实际上,借此契机,文旅市场有机会得到优化升级,一方面是硬件升级,另一方面是思维升级。
当前国内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升级,让时间、空间都不再成为旅途中的最大阻碍,而真正能让旅游者跨越地域前往的,是具有足够吸引力和特色的旅游产品。这个国庆多地夜游消费的火爆场景说明,旅游市场从不缺需求,对于目的地而言,提供优质的内容供给,才能推动旅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这个黄金周,笔者也加入了国内游大军。发现通常人气高的目的地不仅有清晰的定位和到位的营销,更重要的是具备引人入胜的内容。以古都西安为例,钟鼓楼、城墙、大明宫等历史遗存的游览不只可以在白天,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下,更让人有了穿越之感。此外,夜间的各类具备文化内涵的旅游演艺,如《长恨歌》《梦长安》等,也是游客专程“打卡”的项目。
今年以生态自然主题为主的西北地区旅游成为大热门,这些目的地具有先天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熟的旅游产品上,还有较大优化提质的空间。对于这类目的地,笔者认为,首先应从硬件方面进行提升。原生态的环境,意味着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与其被动地只在理想季节接待游客,不如将这一气候特征转换为可以体验的旅游产品,相信会成为东南部地区游客争相体验的“稀罕物”。
在出境游依然受限的情况下,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特色,国内文旅市场将大有可为。而打造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后,相关配套应及时跟上,这样也有助于带动旅游经济的连锁效应。
黄金周客流“大考”带来的启示是,在硬件升级之外还需思维升级。要有将资源变成体验、将文化变成产品的思维能力,化被动为主动。以我国北方一些气候条件不够理想的地区为例,主动转化冬天可以利用的冰雪资源,做大旅游品牌和“蛋糕”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总比冬天被动关闭景区、导致游客更少的局面要好得多。对于景区而言,则要跳出门票经济和旅游纪念品1.0版的思维方式,开发更多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和项目。
与此同时,旅游市场的品质化离不开软实力,服务思维也需要升级。导游是景区、旅游团的“门面担当”,直接影响着旅客的游玩体验。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导游等旅游从业者的培训,主动规范旅游服务体系,注重口碑,避免“反正不做回头客”的思维误区。南方日报记者 郑洁琳
责任编辑:王蒙
刘守英:应重新评估住宅用地集中供应政策效果
记者王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日前指出,2016年以来我国土地政策出现三次重大政策调整,即叫停土地抵押融资,住宅用地集中供应,以及土地出让收入划转税务征收。这三大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土地投融资功能丧失,但在稳增长压力下,地方政府还得靠卖地来维持运行。0002浙江富豪卖资产还债!格力电器30亿接手,还未过户就赚了8亿
来源:时代财经停牌前两涨停,市场质疑消息泄露,盾安环境说“没有”。以空调配件起家的姚新义,最终将这块业务卖给了“董小姐”。11月16日晚,盾安环境(002011.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浙江盾安精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盾安精工”)所持盾安环境2.7亿股转让给格力电器(000651.SZ),转让价款约21.90亿元。0001微星科技CEO江胜昌突坠楼 送医急救不治
7月7日消息,多家媒体报道称,笔记本、电竞厂商微星科技总经理兼CEO江胜昌在今日下午1时左右于新北市微星科技公司坠楼,被发现时已经无呼吸心跳,送医宣告不治。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江胜昌自公司7楼坠落,现场坠落的巨大声响也让公司人员吓坏,江落地时已无生命迹象,警方到场紧急送往医院急救,仍宣告不治,初步排除外力因素。0002老龄化挑战日韩怎么破?专家:需建立承受快速老龄化人口的社会和体系
大泉启一郎表示,日本的老龄化早于中韩,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在三十多年来日本并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需要建立承受快速老龄化人口的社会和体系”。老龄化挑战,有何破解之道?近日,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下称“秘书处”)以线上形式举办了主题为“商业创新助力积极老龄化社会:化挑战为机遇”的2021年中日韩企业家论坛。约有350多位来自中日韩的企业界代表、学者等参加。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