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冻品外包装首次检出新冠活病毒 生鲜还能买吗?
原标题:进口冻品外包装首次检出新冠活病毒 这些生鲜还能买吗?
昨天(10月17日)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
划重点
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这个发现意味着啥?对于普通人的影响多大?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吃吗?中疾控就此给出了分析。
追问1
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意味啥?
——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中国疾控中心分析,本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感染风险人群主要为冷链物品从业人员。本发现提示,在防范境外感染者输入的同时,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链物品将病毒输入的风险。
追问2
在市场上买到污染食品的风险大吗?
——新冠肺炎非食源性疾病,消费者感染风险极低
近期,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核酸抽检。截至9月15日,全国24个省份报送了298万份检测结果,其中冷链食品及包装样品67万份,从业人员样品124万份,环境样品107万份,仅在22件食品及包装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毒核酸载量较低,此前未曾分离到活病毒。
此外,现有研究和防控实践显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迄今为止,也尚未发现消费者因接触污染的冷链海产品而感染的病例,我国消费者感染风险极低。
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仍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监测、消毒等措施,普通公众注意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可以正常购买和食用进口生鲜。
追问3
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如何防护?
——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人员,需定期核酸筛查
病毒污染的物品上特定条件下尚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感染,主要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期印发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已要求各地落实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的日常防护、健康监测和核酸主动筛查,改进生产、加工和交易环境卫生条件,降低从业人员感染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工作中经常与具有较高新冠病毒污染可能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如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的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新京报记者 戴轩
责任编辑:张迪 SN230
煽动与中国军事对抗,原来是他在背后捣鬼
据日本共同社近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上周在欧洲议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上称,他期望欧盟成员国“明显增加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1日刊文指出,日本此举是故意配合美国恶化对华关系。报道援引俄罗斯专家的观点指出,岸信夫的言论可能会对亚太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但其阻碍中欧关系发展的企图注定失败。0001北京立法规定,政府采购四成以上份额预留给中小企业
新京报快讯(记者李玉坤)9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重新修订了《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修订后的条例提出,向中小企业预留的采购份额应当占本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其中预留给小型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七十。政府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业务占比不低于八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