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4S店乱象 为何屡禁不绝?
标题: 汽车4S店乱象 为何屡禁不绝?
作者: 唐柳杨
近日,国内媒体曝光了上汽大众和东风日产北京某4S店的售后维修黑幕,问题包括疑似砸毁车辆未损坏零件以提高维修金额、截留车主购买的油液、“虚假”保养施工等。
昨日,东风日产紧急发布声明称已成立专项组调查,要求涉事4S店限期整改,并开展全国范围4S店的检查;上汽大众也回应称已责令被曝光的4S店立即停业,并对全国经销商售后服务启动专项调查。
笔者注意到,此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但很快热度又降了下去,原因并非大家不关注此类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而是消费者对此类新闻有些“麻木”了。
“去年奔驰‘机盖门’事情闹得那么大,所有品牌立即取消了金融服务费,但是现在你再去看看,有几个不收的?”一位经销商向笔者说道。
这位经销商讲出了汽车消费和售后领域一个非常尴尬的现实——几乎每年都会爆发数次大型汽车质量、消费合同欺诈或所谓的售后维修“黑幕”,一大波媒体跟进之后,厂商、经销商和主管部门纷纷表态彻查。但是当事态平息后,经销商往往旧态又生,曾经被曝光的种种问题再次发生。
比如2014年,南京市物价局曾对当地4S店加价销售开出50万元罚款。2015年,央视3·15晚会曾曝光一些品牌4S店“小病大修”,对一些汽车的简单故障,故意夸大故障原因,以此来牟取暴利。去年,西安一女士购买了一辆发动机漏油的进口奔驰轿车,在维权无果的情况下,不得不坐在奔驰车机盖上哭诉。
全国消协过去几年汽车投诉数据也显示,汽车及零部件始终是各大消费品类中投诉量最大的,且投诉量持续增加。比如2019年全国消协共收到汽车及零部件类投诉34335件,同比2018年激增25.1%。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购车合同纠纷。经营者签订合同明显有利于经营者,甚至是违反法律规定,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在合同条款中对于消费者和销售商在权利义务约定上不明确、不对等,违约后承担的赔偿责任不清,消费者不能按照合同有效维权。其次就是售后服务问题。故障不能一次性修好,出现返修状况,或故障多次维修却不能彻底解除,维修不出具明细等。最后是捆绑销售车险和诱导消费者贷款,消费者购买优惠车辆过程中,部分经营者要求必须在4S店购买车辆保险和办理贷款,在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有时还要消费者交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保险押金。
为什么这些问题连续多年出现,多次被媒体曝光,不仅得不到解决,且投诉量越来越大?
上海一位律师告诉笔者,很多汽车销售合同是不存在问题的,比如消费者经常投诉的被强制加装精品、装潢问题,在合同上往往体现为消费者自愿购买这些项目。即便消费者感觉上当受骗,法律上也不支持他们去维权。其次是售后检测举证维权难,汽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举证难、鉴定难、求偿难。
“一辆汽车大概有2万多个零部件,专业门槛很高,即便4S店售后提出一些不合理的项目,或者没有按照规范去施工,消费者往往都识别不出来。”上海某合资品牌4S店售后总监告诉笔者。
那究竟该如何解决这种乱象呢?上述售后总监提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都有内部的施工规范和要求,但逐利是商家的天性,售后部门往往也背负着产值和利润的考核,依靠经销商自律很难解决问题,尤其是当前新车销售价格倒挂,4S店盈利主要靠售后部门来支撑。
“按照业内平均水平,销售利润、增值服务利润、售后收入利润大约占比在10%、40%和50%。如果要收回投资,仅仅依赖销售车辆的返利,几乎没有可能。”该人士说。
他认为,想要长效地改善和解决4S店销售猫腻和售后黑幕,更重要的是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减少对经销商的市场行为的干预,净化品牌汽车市场,从而最终实现消费者、经销商、厂商共赢的良好汽车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邵宇翔
全球疫情反复下“宅经济”出口霸榜:运动娱乐成“黑马” 成本高企为行业痛点
历经2020年“史诗级”的绝地反击,2021中国外贸“愈战愈勇”,增长强劲。而持续反复的疫情冲击着海外需求的释放节奏,重塑着新的贸易方式,也带来了出口商品的结构性变迁。6月25日,21财经联合阿里巴巴国际站发布首期“2021新外贸指数”,旨在从数据中管窥这些新的趋势。{image=1}0001狗不理陷“舆论危机” 老字号“割袍”自救
来源:国际金融报“对不起,加盟店不好吃,直营店也真的和好吃不沾边。”9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在北京读书工作了近10年的白领谢柯(化名)这样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评价她眼中的狗不理。0000刘永好:新希望的优秀干部比中国民生银行的高管工资高得多
来源:笔记侠{image=1}今天,经济和制造业向新商业文明在迈进。我们站在旁边羡慕也罢,评论也罢,不如我实际行动参与到里面去,去干!分享|刘永好尊敬的毛基业院长、尊敬的人大的同学们,大家好!0000重整申请法院不予受理 *ST华讯保壳恐无望
本报记者赵学毅见习记者张晓玉10月24日晚间,*ST华讯发布公告称,债权人广州市沐阳产权经纪有限公司对公司的重整申请,深圳中院已裁定不予受理。10月25日,*ST华讯开盘跌停,收盘价为2.41元/股。10月25日晚间,*ST华讯披露2021年三季报,持续亏损的业绩让*ST华讯的保壳之路“雪上加霜”。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