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基本实现地市5G覆盖 已有1.6亿个5G终端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目前5G基站建设已经提前完成年度50万个的目标,基本实现了地市5G覆盖。今年1至9月,5G终端出货量已超过1亿部,已有1.6亿个终端连接上网。
实录如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请问现在国家5G的发展情况是什么样?在推进过程中,包括共建共享等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谢谢。
闻库:
谢谢记者的提问。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大力推进5G的应用和研发,同时加快5G的建设,到现在为止,整体上看我国5G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黄局长在开场白给大家报了个数,现在累计开通的基站已经到了69万个,今年新建的大概有50多万个,年初的目标是50万个基站,现在看,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完成,而且也基本实现了地市级的5G覆盖。5G网络有了,终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1-9月份,5G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1个亿,大概是1.08个亿。那么,有了网络有了终端,连到网上的用户到底有多少,周一的时候我又去看了看,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已经有1.6亿个终端连接到5G网络上。随着这些数据的逐月攀升,我想5G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的潜力,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目前,5G进入了发展的关键阶段,应用推广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我们在2018年就看到5G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5G绝对不是4G+1G,2、3、4G基本上都是对个人用户的,但到了5G,除了对个人用户以外,更重要的是对生产的重要作用。我们重视培育和推动5G应用,2018年成立了5G应用产业方阵,连续3年举办了“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第一年征集到300个应用,今年的比赛已经有4000个应用项目。从几届应用大赛成果来看,我国5G应用发展态势可以概括为“三广一深”。一是地域广,逐渐从“东部引领”向“东部领先、中西部并进”发展。二是领域广,涵盖工业、能源、医疗、教育、交通、商业等多个行业。三是主体广,原先推动这项工作时运营企业出的力比较大,现在逐渐转向商业用户牵头或深入参与,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四是应用的层次逐渐深入,由前期的监控、物流等生产辅助类的业务为主,逐渐向设备控制、质量管控等核心业务拓展,特别是从今年大赛评选的一等奖项目当中看,像矿山、港口、制造多个场景的5G应用模式已经比较清晰的显现出来,应用落地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上周我们有一个大型活动,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期间有很多专家对5G做了解读和介绍,其中在IMT-2020(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著名的邬贺铨院士在演讲中指出,5G商用一周年取得了预期的成就,交出了全球瞩目的年检答卷,但是5G发展仍需要长期负重前行。按照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规律,未来2-3年,5G建设发展还将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技术标准、网络建设、应用探索,特别是应用探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著名专家,也是我们行业内的老专家,李进良教授提出,5G是我们第一次从主导设计到率先部署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些技术不断成熟的阶段。以前在3G、4G的时候,基本上我们国家的网络是等全球基本成熟的时候部署,而这次我们是和全球一起来启动的,在推动过程中不能停,如果停了,就会错过5G发展的先机。5G不是4G+1G,5G是一个崭新的平台,它大大突破了传统信息通信领域的范畴,在这儿给大家打个比方,2G、3G、4G面向单独客户的业务,我们可以称它为运营企业的“单打”比赛,5G除了“单打”以外,还要有和5G垂直应用的各行各业合作的“双打”。我们最近调查发现,除了运营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以外,以及工业企业像商飞等这些企业以外,在他们之间还有很多的软件、硬件、集成企业一起合作,形成一个“团体”比赛,这就需要电信企业、应用行业,还有集成、开发、软件硬件企业、方案提供商等多方协作,深入合作,共同推动5G应用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稳扎稳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形成建设好、发展好、应用好5G的良好生态:一是继续夯实网络在5G发展方面的“主力”地位。适度超前部署5G网络,加快向独立组网的方式演进,形成“以建促用”的良性模式,优先在需求迫切的重点城市和重点领域开展建设,再逐步向全国、全行业拓展。加快推进5G共建共享和异网漫游,打造资源节约、运行高效的5G网络。二是坚持市场在5G应用创新方面的“主导”作用。抓住5G在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方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丰富5G应用场景,促进品类丰富、高性价比的5G终端投入市场。充分调动各行业应用5G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打通5G与各个行业的应用通道。三是各地政府要发挥在5G发展环境方面的“主场”优势。充分释放各个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红利,鼓励各级政府因地施策,用好5G的供电、建设、应用,甚至资金等方面的政策工具箱,结合各地的产业优势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将5G的发展迅速转化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最后一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形成全球5G合作共赢的“主流”认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广泛开展5G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推动5G应用创新,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今年全国已经开通的5G基站已经有69万个,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目标。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我们依然可以提前超额完成任务,这归功于哪些因素?明年的建设目标将如何设定?另外,5G的投资成本问题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近来有学者指出5G投资的过度超前,抬高了用户的成本和不可持续的公共部门债务,接下来消化成本是难题。对此,工信部如何回应?谢谢。
闻库:
您这个问题很犀利,也是我们这两天一直关注的事情。5G的发展,刚才给大家报了一个数,从现在看,整个5G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工信部,也不仅仅是中国,实际上从各个新闻媒体上看,全世界对5G发展也是持积极的态度。
在这儿我想从几方面来说一说:
一是适度超前建设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普遍特点。因为不管建任何的网络,从当时做4G,甚至做3G的时候开始,都是这个特点。保持适度超前建设,符合这个行业发展的特点。移动网络从2G、3G到4G,固定网络,从铜线到光纤,整个通信网络一直都是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来部署,及时满足了用户需求,提升了网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今年2月份突然爆发了疫情,很多人居家,特别是武汉更为严峻,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经受住了高负荷的考验。特别是当时在武汉的时候,我们观测到,流量突然增加了百分之六七十,我没有实地考察,我是从其他媒体上看到的,其他国家的一些网络瞬间就被塞住了,甚至有的应用,不让播放高清视频,而是播放流畅视频,以减少网络压力,而在我们这儿从来没有做过这个要求,这点还是非常能够经得住考验的。另外,3月1日起学校就陆续开学了,学生都在家里上网课,上亿的学生,同时上网课,无论是网络、教学平台上,对我们的网络是极大的考验,当然教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网络适度超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在发展5G过程中,政府支持,大家都从网络上尝到甜头了,所以在网络支持上也有了更好的支持态度,为5G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各地政府对5G发展高度重视,很多省都跑到部里说,通信对我们经济发展,特别是这次疫情期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不能部里再多支持我们一些,让我们更好的发展。所以各地政府从专项规划、资源开放、站址协调、基站用电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支持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充分释放了政策的红利,降低了网络的建设难度和企业的经营压力,大大激发了运营商的建设热情,提前完成了今年50万基站的建设目标。大家还想再加把劲,是不是后面再加一点,现在说太早,因为运营企业正在评估,后3个月加多少,他们正在看,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及时稳妥地把握建设的发展速度。
三是建设成本。任何一个网络,随着规模化的部署,网络成本会越来越低,离我们最近的就是4G网络,2013年开始大规模建设,到现在为止,4G网络发展的还是非常好的。网络建设初期,基站等设备要在不断迭代升级中完善一些功能和性能,产业也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和成熟,随着产业进一步的成熟和网络规模化部署,设备的成本也会逐步降低,这也符合我们产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网络发展过程中,运营企业都看到了,5G建设,包括4G建设会有一个大的投资,其中我们能做的工作,最典型的就是共建共享,共建共享不仅是设备成本的降低,在发展速度上、在部署的速度上也会加快。比如基站,如果每家都建一个站,自己建塔、自己建机房,那就很贵,如果共享铁塔、共享电源、共享机房,成本会很低。这次发频率的时候,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5G频段相邻,一个是3400MHz-3500MHz,一个是3500MHz-3600MHz,只要一套设备就可以实现5G网络覆盖,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目前两家合建的基站已经有30万个。
四是广阔的5G应用前景将保障投资建设的可持续性。5G不是4G+1G,5G是由传统的面向个人拓展到面向各个行业,可以说在5G上面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蓝海”,涉及到很多新兴领域,有些已经取得了进展,有些还在探索当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应用非常好,但实话实说,有些应用也不是那么理想,大家都在探索中。总的来看,这个方向是非常明朗的,涉及很多新兴领域,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规模化的应用,并形成一个好的市场前景。
未来三年,我国5G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仍需保持战略定力,尊重技术演进、网络建设、市场发展的规律,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全面加快5G应用的创新步伐,努力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5G良性发展模式。谢谢。
责任编辑:李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