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523

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后 如何在“最后一英里”实现疫苗公平?

澎湃新闻2020-10-22 13:24:450

原标题: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后,如何在“最后一英里”实现疫苗公平?

一支将在非洲偏远村落进行注射的疫苗,会经历怎样曲折的旅程呢?

它会从疫苗制造商处以冷藏货物的形式搭乘飞机,到达后“住进”冷链车辆,再赶往分配区域的冷藏设施。而后,基层卫生工作者将它装在冷藏箱或疫苗架中,乘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甚至驴、骆驼乃至徒步,最终到达接种地点。漫漫运输长路,直到进入人的体内,疫苗都要始终保持低温以维持安全、保证效果,而这也意味着大量资金、人力、专业设施的保障。

新冠肺炎大流行让疫苗成为全球聚焦点,当所有人都在热议有效安全的新冠疫苗何时上市时,在遥远的非洲大陆,背着疫苗冷藏箱的社区一线工作者们,还在如往常般跋山涉水,把看似微小却足以救命的疫苗,送到最偏远的村落、最需要的孩子身边。

我们不得不看到,由于大部分疫苗对运输和储存条件的要求之高,如何将疫苗安全和有效地运送到地球每个角落,应是实现“疫苗公平”最后的关键一步。

作为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苗的采购和供应将由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领导协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主要牵头施行,在可用疫苗上市后,以最经济的价格采购,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把新冠疫苗送到最需要以及最难到达的地方。

一个社区工作者用他的自行车带着疫苗冷藏箱穿过积水的草地,为马诺诺(Manono)卫生区所处最偏远的儿童接种疫苗(刚果民主共和国Tanganyika省)。

最后一英里的“公平”

在埃塞俄比亚南方各族州(Southern Nations, Nationalities, and People‘s Region)Wulbareg县的Ambericho Achamo卫生站,菲萨哈是那里唯一的卫生工作人员。就像多年前中国的赤脚医生,他负责附近35个村7600多人的健康服务,其中仅一岁以下的儿童就有225人,他们自出生就要接种一系列疫苗,可卫生站甚至没有最基本电力供应,自然也无法低温储存疫苗。

因此,对菲萨哈来说,每次疫苗接种工作都是一场硬仗:要先带冷藏包赶往5公里外的卫生中心取疫苗,再到各个村子叫家长带孩子到卫生站打针。当地交通不便,家长得花费大量时间用毛驴驮着孩子赶来接种。

除此之外,菲萨哈取的疫苗数量、需要接种的孩子数量和实际来到卫生站接种的孩子数量,往往很难匹配。疫苗取少了,晚到的家长和孩子可能白跑一趟,菲萨哈下次还要再到家中说服他们前来;疫苗取多了,则要送回卫生中心,疫苗会面临因高温失效的风险。

事实上,菲萨哈的经历只是非洲大陆众多乡村的缩影,因电力供应不足,大量基层卫生点没有冰箱,只能采取定时集中免疫。据UNICEF数据,卫生站工作人员运送疫苗的路程在80到200公里不等,而各个村庄游说告知村民接种疫苗,也难免造成漏种。UNICEF埃塞俄比亚代表处项目主管里库·伯罕努(Tariku Birhanu)曾向媒体分享,他们曾针对4种疫苗的配送链条进行追踪研究,发现约20%~30%的疫苗会因冷链断裂而失效。

由于无法获得救命的疫苗,全球每年有150万儿童,即每2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霍乱、腹泻和肺炎等用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UNICEF、GAVI等机构牵头,在许多国家推广强化免疫项目(EPI)。其中,WHO主要负责技术政策,拟订疫苗种类;GAVI联合盖茨基金会和各国政府为贫穷国家购买疫苗,而UNICEF主要负责将EPI推广到基层——需要让更多孩子有条件接种疫苗,即使他们在偏远的村落。

在2015年尼泊尔地震的震中Gorkha区,三位基层工作人员背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的疫苗,深入地形复杂的区域进行疫苗接种工作。

技术改进提供了新的希望。高智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 与比尔·盖茨联合发起的创新技术研发机构Global Good在2008年研发了被动式疫苗储存箱,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丙烷、电源、太阳能电池板等任何能源,仅依靠箱内的冰排就能保持WHO要求的疫苗保存温度0~10℃长达35天甚至更久。2013年,中国企业澳柯玛与Global Good共同完成了第六代产品Arktek,并在埃塞俄比亚的7个地点试验性应用,其应用均由UNICEF负责运作。

Arktek的保存容量为5.4升,可以支持6000人左右社区的容量,有了Arktek,菲萨哈每个月只需要去一次卫生中心更换冰排、领取所需疫苗,就可以满足辖区内一个月的疫苗供应。各个家庭的父母随时可以带孩子前来,可以避免白跑一趟,费萨哈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除了疫苗接种以外的基层卫生保健工作。

Wulbareg县另一个卫生站的数据显示,使用Arktek之后,辖区内的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的接种覆盖率达到了97%和90%。2015年初,Arktek系列产品也成为WHO在埃博拉疫区储存和运输疫苗的重要解决方案。

可以说,冷链在疫苗的最后一段旅程中,真正将“公平可及”落到了实处。

改善全球冷链设施

事实上,Arktek的成功只是升级冷链设备以确保疫苗安全有效的案例之一。仅在2018年,UNICEF就采购了价值近1亿美元的冷链设备和服务,在其采购的冷链设备中,80%以上是用于疫苗供应和储存的冰箱和冰柜。

2015年,UNICEF、GAVI和其他合作伙伴启动了冷链设备优化平台(CCEOP)项目。这个耗资4亿美元、为期五年的项目,计划为56个国家和地区升级现有的冷链设备,也将帮助各国应对传染病暴发后的紧急疫苗供应,包括未来可用的新冠肺炎疫苗。

截止2019年,已有21个国家完成了冷链升级的全部工作,18个国家所需相应设施已在运输或正在安装,6个国家还在采购阶段。

在几十个国家升级卫生中心冷链设备、保证其安装和定期维护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更符合需求的新技术也得到推广。

在非洲,UNICEF倡导使用太阳能直接驱动的制冷设施,例如太阳能直驱(solar direct drive)的冰箱,代替天然气或者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制冷系统,减少因电池出现故障而造成的疫苗失效。远程温度监控系统也进入测试,可以协助维护工作更高效地进行。此外,CCEOP还引入了服务捆绑(service bundle)概念,将冷链设备的采购、运输、安装和后期维护都外包给设备制造商,确保设备的快速安装和及时维护。

到2019年底,CCEOP项目覆盖的卫生中心已配备了2万多套设备,另有近2万套设备正在交付之中。设备的更新将冷链延长约10年寿命,为受助的各国节省了大量资金,也为不久将到来的、大批量新冠疫苗的运输和储存,提供了极为关键的硬件保障。

新冠疫情下的疫苗供应创新

然而,硬件设施的到位仍只是成功的一部分,如何在遭受疫情打击的全球航运体系下,将疫苗从遥远的生产线所在国,送达需要疫苗的国家,仍是另外一道考题。事实上,新冠疫情不仅迅速推动着新疫苗研发生产,也为全球的日常免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数据显示,每年有1400万婴儿完全不接种疫苗;在过去十年中,百白破疫苗(DTP3)的全球免疫覆盖率也始终停滞在85%左右。新冠疫情暴发后,截至今年5月中旬,至少有68个国家的常规免疫服务中断,为了避免潜在的新冠病毒传播,推迟了50多次疫苗接种工作。

疫情暴发后,商业航班受限严重影响到UNICEF的日常物资运输计划。在正常年份的3月至5月间,UNICEF向各国运送超过700批次疫苗。而在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几乎减半,仅达391批次。

作为世界上免疫覆盖率最低的区域,中西非地区也因疫苗运输的停滞陷入巨大困境。UNICEF中西非办公室表示,2020年该区域本将进行免疫扩大计划,近1420万儿童将接种疫苗。而由于新冠疫情,60%从印度订购的疫苗都无法运达,运费也急剧上涨。

为了在这一充满挑战的情况下保证疫苗供应,UNICEF倡导创新、协作和敏捷的运输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那些在运输上面临突出挑战、包机费用高昂的较小国家。为此,UNICEF供应司与货运公司合作、协调各国物流许可和冷链支持,争取到了“多站包机”的紧急运输方案。

今年6月8日和9日,在印度两个疫苗产地,装载15吨疫苗的飞机终于起飞。本应分多批运送的疫苗被合并为一批,以“多站包机”的方式,先后飞抵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和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运送疫苗,并通过公路运送至几内亚比绍。

飞机落地时,几内亚政府疫苗接种计划的协调员穆斯塔法·达博(Moustapha Dabo)博士兴奋地说道:“恭喜!”他为当地疫苗在短缺前就及时得补充而倍感欣慰——这些由GAVI资助的疫苗本应在5月初就到货。

7月的第一周,又一架包机自比利时欧洲物流中心出发,先后到达布基纳法索、喀麦隆、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多哥6个中西非国家,保障当地的疫苗供应。类似的多站疫苗包机在6月到7月间,先后共完成了三次关键任务,及时缓解了当地的疫苗供应危机。

除此之外,UNICEF也联合合作伙伴,为需求和体量较大的国家提供“专用包机”服务,将当地所需的疫苗和其他物资整合运输。例如,欧盟为应对疫情冲击建立的欧盟人道主义空中桥梁(EU Humanitarian Air Bridge)计划,先后支持UNICEF向阿富汗、布基纳法索、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等运送了50多吨重要物资,包括疫苗和必要医疗设备、保健用品,以保障各国在疫情间基本的日常医疗卫生服务。

尽管全球货运量只有往年的一半左右,UNICEF在6月仍达到了往年的平均疫苗供应水平,且自疫情开始以来,截至7月中旬已成功向超过85个国家分发了疫苗。在7月,仅一周内就进行了81次发货——这是四年来最高的每周疫苗发货量。

大流行是属于全人类的一场大考,它不仅考验着过去已形成的社会系统,也帮助我们在挫折中重新思考并完善更公平的机制。正如比尔·盖茨所言,“在消除新冠的进程中,我们还能建立一个有助于减少下一次疫情大流行危害的系统……大流行病是少见的能让人利己又利他这两种本能合二为一的情况,而确保最贫困国家平等地获得新冠疫苗,就是如此——利他即利己。”

为最脆弱的群体和地区,为每一个儿童,就是为全人类。

(吴雨浓,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先后在肯尼亚、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国开展采访调研工作)

责任编辑:薛永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