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荣:保险必须发挥保障功能 服务实体经济
2020年10月23日,以“预见·蓄能”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在云南丽江隆重举行。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生投资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首席执行官李光荣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李光荣认为,只要我们保持理性、保持善良,就能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就能保持定力、把握机会、预见未来,蓄能制胜。此外,他围绕金融领域谈了三大体会:一是要尊重规律、保持理性;二是要把握趋势、修炼内功;三是要守住良知,良善蓄能。
{image=1}
以下为李光荣发言实录:
尊敬的老领导、罗会长,尊敬的张社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金融保险界的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再次受邀参加保险文化论坛,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每次参加都很有收获。这次论坛主题是“预见·蓄能”,我对各位领导专家的真知灼见充满期待。借此机会,我希望结合本人对金融保险发展的思考,围绕此次论坛主题,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理性预见,良善蓄能》。
当前,新冠肺炎人在全球蔓延,其导致的经济衰退极有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保险业也没能幸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次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既导致保险需求急剧下降,又倒逼保险在线业务加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是飞来横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更不要说作出准确的预测。但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在党和政府的健康领导下,在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抗疫的巨大成功。中国的经济和保险业在全球均是一枝独秀,彰显了我们巨大的文化和体制优势,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回顾一百多年来,从第一世界大战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冷战后期掺杂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等,经济金融领域从自由市场主义转向政府干预主义,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到华尔街金融风暴,从中美贸易战到新冠疫情,许多因素交互交织,风云变幻,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认为,无论世界格局的外在表现如何变化,催生世界格局变化的内在因素如何复杂,在应对这些复杂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其中本质的规律不变,涉及人性的主要理念是共通的,这既是规律的普遍适用,又是人文的光辉普照。同理,只要我们保持理性、保持善良,就能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就能保持定力、把握机会、预见未来,蓄能制胜。以下,我围绕金融领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有三个方面。
第一,要遵循规律,保持理性。
如何增强自身的预见性?只有站在更高,才能看得更远。高,不但是物理的高度,而且是理念的高度,只要站在先进文化理念的高度认识和分析问题,就一定能更加全面、透彻,更加理性深刻,更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理念。作为金融企业和金融从业者,越是在经济动荡不安、影响因素反复无常的时候,越是要坚持正确的理念,选择做正确的事。“保险姓保”,首先要想方设法为老百姓提供最好的风险保障,要通过保险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保险的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国家、社会、员工、股东四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社会利益高于公司利益,员工利益高于股东利益,最后是股东利益。只有摆正了这四种关系,才能做到对事物的理性研判。
其次,要把握客观的理论。概括而言,金融保险发展应遵循下面三个“三方面”的理论。首先,金融企业有三个属性,一是经济属性,要盈利,二是金融属性,要发挥资金融通功能;三是社会属性,要承担社会责任,金融保险企业社会属性尤为重要。其次,金融企业的价值有三要素:一是一批稳定的客户资源,二是差异化的营销模式和网络,三是一批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第三,金融企业主要有三个能力:风险能力、资本能力、规模控制能力。前些年发生的“XX系”以隐蔽+分散的形式突破国家的监管规定,控制了众多金融牌照,违背了金融企业的透明、规模效应原则,不但企业发展不起来,还越过了法律监管红线。因此,这三个能力是金融机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对上述客观理论的把握,就是对金融事物本质规律的把握。
最后,要保持操作的理性。有了正确的理念和客观的理论作基础,就有可能做到理性预见、良善蓄能,使金融行为符合金融规律、保持金融理性。而要做到理性操作,就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逻辑,凡是逻辑上走不通的,一定有问题。理性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我认为,对“三理”——理念、理论、理性的坚持和把握,对金融保险企业预见未来、蓄能制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要把握趋势,修炼内功。
保持理性、尊重逻辑、遵循金融保险发展的本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趋势中把握机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把握趋势?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要认清趋势。面对事情的发展变化,既要保持领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又要做好艰苦认真、周密细致的调查工作。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周期加快的不确定性时代,一切都在变化,充满困惑和焦虑,不但微观产品的继续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宏观政策环境和中观业态模式的周期转换也越来越快,包括现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换,资金瓶颈向资产瓶颈的转换,原来世界各国相对发展向当前核心大国全面摩擦对抗的转换,原来传统的工业时代以贸易为主的全球化向未来数字时代以科技为主的全球化转换,人和货物流动转换为数据和服务流动,我国金融行业也由原来的相对开放向现在的全方位开放转换,发展格局也是由原来的内外循环并重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转换,以及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未富先老带来社会保障制度的转换,等等。以上这些转换都处在什么阶段?将经历怎样的过程?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认真对待,也将影响我们作出金融保险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计划。
二要修炼内功。对保险行业而言,无论是区块链、大数据,还是国内、国际形势,都是外因。外因既能助推和延缓金融保险发展的进程,不改变金融保险发展的本质,这是金融保险发展方向的主要本源,即金融保险发展的本质规律。如何用外源的力量使金融保险更好回归本源,发挥其本源价值,需要我们加强内功修炼。
如何修炼内功?我要求自己所在的团队企业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文化上的准备,树立价值观,不忘初心、自身使命和责任,保持持续的净化,反复迭代,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二是要在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安排。三是做好治理上的准备,主动治理、主动接受监管,加强行业自律,主动规范自身行为,主动接受公众和媒体监督。四是要做好资源上的准备,要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做好长期的准备,才能厚积薄发,保持持续的净化。华为就是如此,他们每年研发投入150亿至200亿美金,投入的强度在世界排名前五位,至少拥有120多名化学家、7000名知识基础研究专家,所以华为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三要顺势而为。练好内功的同时,要消除困惑,认清形势以后要顺势而为,摆脱“禀赋效应”,拥抱新趋势、新格局、新技术、新模式。我反复告诫管理层,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一定要有底线思维,要未雨绸缪,补短板、防风险,要敢预测、勤调整。发展可以慢一点,但一定要防范最坏的情况。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事要站在四个源头——政策源头、知识源头、信息源头和操作源头,如果说认清趋势是站在政策、知识、信息的源头,那顺势而为就是站在操作的源头。在《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凭借多年练就的本领,对大雾天气、曹军的反应精准预判,才敢立下军令状,我认为这是预见和蓄能的最好案例。
第三,要守住善知,良善蓄能。
做人、做企业要心存善意和良知。2010年1月,日本航空公司宣布破产,稻盛和夫以78岁的高龄临危寿命,他相信员工拥有超越想象力的伟大力量,他凭借自身的能力,让所有人都认同自己能幸福,用自己的善良让日航受伤的心灵一步步好起来,积极投入重建,在未有获得政府优惠的情况下,仅用了一年,就使日航创造了其历史上最高的营业利润,两年后重新上市,彻底走出困境。所以,善意是化解风险的最好方法。
从本质来讲,保险是一个充满良知和善意内涵的金融平台。因此,保险必须先为老百姓化解风险、带来保障,保险投资也必须理性操作,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不受损害。以良知为出发点,金融保险可以蓄积更多的能量,发挥更多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险如此,大金融行业更是如此。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之后,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指出:金融业成了世界经济的怪物,因为金融放在好人手上就是天使,放在坏人手上就是魔鬼。
在我看来,金融保险的良知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责任。作为一个公众平台,金融保险更需要明确责任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必须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包括对企业、股东、行业、社会,乃至国家的责任,因此,必须培养长期价值观,要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短期利益为中心。我们华安保险承保了大学生的贷款业务,我们相信大学生的还款能力和诚信,因为中国经济、就业、诚信不会出大问题,所以,大学生不会还不起钱,也不会有钱不还。而且,我们坚持长期价值观,将公司战略定位为以金融保证保险为特色,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保险公司,把学贷险上升为战略高度,持之以恒,以贫困大学生这一客户群体为中心,而不是以短期利益为中心。从2006年至今,学贷险坚持15年,累计承保助学贷款本金80多亿元,惠及贫困学生60多万人,荣获众多奖项,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纳入千年发展计划,进行推广。我们还将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由于从责任和善意出发,这几年也收到了经济效益。
其次是诚信。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金融保险是各行各业中最讲信用的行业,甚至将诚信写进行业法律条文中,诚信是从业人员良知的第一标准。一家不讲诚信的保险公司或没有信誉保险的销售人员,就算产品服务再好,口头承诺再斩钉截铁,他们也不会带来多好的保障。所以,我认为,长期坚守诚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蓄能的过程,诚信能让我们源源不断地蓄积更多的资源。
最后是本源。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说过,真正的好金融绝不仅仅是管理风险,还必须是社会资产的看守者和社会价值的支持者。因此,保险必须发挥保障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对金融保险机构而言,始终如一,坚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坚定响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老百姓健康幸福生活的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提供好服务。所以,从金融保险的本源出发,遵循金融保险的内在规律,本身就是保险蓄能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根本的路径。
综上所述,我认为,虽然处在一个充满焦虑、充满困惑、充满不确定性的多种复杂形势竞相转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但有些东西本质上是不变的,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形势,只有我们守住良知,保持善意,保持底线思维,坚持正确的理念,做长期主义者,形成长期的价值观,选择做正确的事,遵循事物的本质规律,把握客观的理论,保持操作的理性,谋求共赢,而非独享,就一定能够实现正确理念和客观理论指导下的理性预见。在理性预见的基础上不忘初心,进而实现蓄能的效应,以良知蓄能,以善意蓄能,同社会各界分享阳光、利他的正能量,战胜挑战,迎接新的未来。最后,感谢主办单位的邀请,如果讲得有不当之处,请在座的各位老师、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责任编辑:杨帆 SF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