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113

粤开策略:短期将以震荡为主 把握“十四五”主线下结构性机会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0-25 18:07:45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粤开策略 | 大势研判:产业、供需到要素的循序渐进—“十四五”主线下的结构性机会

来源:粤开崇利论市

大势研判:短期市场将以震荡为主,把握“十四五”主线下的结构性机会

近期市场走势偏弱,一方面与不宽松的流动性有关:从宏观角度看,近期央行再度发声,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跷跷板效应之下,四季度的流动性较难回到上半年的大幅宽松水平;从二级市场方面看,近期两市成交维持在7000亿左右的相对低量,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出,市场交投气氛较为清淡,叠加大体量公司即将上市,可能会对流动性产生一定虹吸效应,对市场情绪有所扰动。另一方面外围扰动静待落地,部分资金较为谨慎,短期市场仍将以震荡为主。

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有助于市场情绪进一步夯实;三季度业绩预告预喜率较二季度全面提升,盈利复苏有望持续;另外下周重要会议即将召开,短期而言“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公布对市场整体的走势而言并无明确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政策方向将引领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方向,将对后续市场形成支撑。

配置方向上重点关注三季报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如电气设备、农林牧渔、国防军工、非银金融,及政策指引下科技、消费及金融领域的结构性机会。

产业、供需到要素的循序渐进—从“十四五”规划主线预判探寻投资机会

(一)规划对行情更偏重于结构性影响。就近三次“五年规划”制定与发布的经验而言,“五年规划”的制定建议均于五中全会期间审议通过,于次年3月的两会期间提出《规划纲要(草案)》并于随后公布正式全文。

通过对政策制定及发布期间的行情回顾,“五年规划”建议公布前后市场的走势并无明显规律。2005-2015年3次建议公布前五个交易日市场均为上涨,而2020年各主要股指均收跌;后五个交易日除十一五规划建议发布之后,各主要股指均出现下跌,另外两次市场迎来普涨;前一个月与后一个月的市场走势则涨跌互现,短期而言建议公布对市场整体的走势而言并无明确影响。

“十二五”规划中,主线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获得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投资收益更优。“十二五”规划纲要聚焦于产业发展,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转移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效率四个方面,在政策对于产业升级,尤其是对新兴战略产业的扶持之下,“十二五”期间以TMT、机械、军工为代表的行业涨幅居前,对应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互联网传媒、智慧城市、节能环保等概念受到了市场资金的追捧。

“十三五”规划中,主线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资产收益更优。“十三五”重在改善供需关系,在供给侧改革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之下,2016年以来消费、金融等为代表的核心资产表现相对更优,随着前期的产能出清及估值泡沫的消化,“十三五”后期“真科技”及“真成长”板块也有所表现。

(二)把握内循环主线,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展望十四五期间,“内循环”或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布局,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或将成为重点方向。从近期政策趋势热点来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期间一项重要任务。根据4月份公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从顶层制度上强调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性。近期公布的深圳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中,也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重点着墨,预计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或将成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方向。

投资方向上,科技方面优先关注高端制造+自主可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完整的现代化产业链,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推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是占领该赛道的核心与关键,在政策助力和企业自身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优先布局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军工等行业。

消费方面关注内需释放潜力。在外需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内循环”布局的核心就在于更多地依赖国内市场,通过“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方式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完整内需体系”主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是进一步激发高端消费者的消费潜力,二是缩小贫富差距,拉动中低收入者消费增长。重点关注优质国货品牌、免税概念及线上电商等新型消费市场下沉带来的需求增量。

金融方面关注资本市场改革。市场端包括全面推行注册制、优化退市制度等;投资端包括全面对外开放、引入长期资金等;机构端包括支持证券行业做大做强、分类评价制度优化等。重点关注综合实力出众的头部机构、具备特色竞争力的中小机构及金融科技龙头。

三季度业绩预告预喜率较二季度全面提升

三季度盈利复苏态势延续。全部A股的预喜率为47.15%,高于二季度的45.08%。分板块看,创业板的预喜率最高,为77.63%;主板预喜率在各板块中最低,为33.33%。与二季度相比,各板块的预喜率均有所提升,盈利持续回暖。

截止10月24日,全部A股中共有628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0年三季报,占比为约15.47%,其中同比实现正增长的有397家,占比约为63.22%。其中增长超过100%的有113家,分行业来看,增速超过100%的企业家数,在已公布的企业家数中的占比较高的行业分别是电气设备、农林牧渔、国防军工、非银金融。

GDP增速稳中有升,经济持续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经济数据,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其中生产及社零恢复超预期,后续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和服务业的边际改善有望成为经济进一步修复的重要支撑。

GDP方面,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虽低于5.2%的预期,但依然为年内最高,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7%由负转正,且结构上服务业与工业的增速差距开始收窄。生产方面,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9%,超出市场预期1.1个百分点。消费方面,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和实际分别同比增长3.3%和2.4%,增速进一步放大,其中必选消费(饮料、烟酒)及可选消费(汽车、化妆品)表现亮眼,后续“双十一”旺季有望提供增量。投资方面,1-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转正至0.8%,前三季度三大类投资增速均继续回升, 9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回落至8.7%,但仍为年内次高点。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外围环境超预期走弱

{image=1}

一、产业、供需到要素的循序渐进—从“十四五”规划主线预判探寻投资机会

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日召开,会议将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当前我国正处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开启的过渡时期,“十四五”规划将成为我国未来五年引导各项工作开展的指明灯,对于投资而言,可提前布局“十四五”规划的投资机会。

(一)规划对行情更偏重于结构性影响

就近三次“五年规划”制定与发布的经验而言,“五年规划”的制定建议均于五中全会期间审议通过,于次年3月的两会期间提出《规划纲要(草案)》并于随后公布正式全文。

{image=2}

通过对政策制定及发布期间的行情回顾,“五年规划”建议公布前后市场的走势并无明显规律。2005-2015年3次建议公布前五个交易日市场均为上涨,而2020年各主要股指均收跌;后五个交易日除十一五规划建议发布之后,各主要股指均出现下跌,另外两次市场迎来普涨;前一个月与后一个月的市场走势则涨跌互现,短期而言建议公布对市场整体的走势而言并无明确影响。

{image=3}

“十二五”规划中,主线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获得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投资收益更优。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尤其强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聚焦于产业发展,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转移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效率四个方面,在政策对于产业升级,尤其是对新兴战略产业的扶持之下,“十二五”期间以TMT、机械、军工为代表的行业涨幅居前,对应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互联网传媒、智慧城市、节能环保等概念受到了市场资金的追捧。

{image=4}

“十三五”规划中,主线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资产收益更优。“十三五”规划重在改善供需关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要素配置,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在供给侧改革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之下,2016年以来消费、金融等为代表的核心资产表现相对更优,随着前期的产能出清及估值泡沫的消化,“十三五”后期“真科技”及“真成长”板块也有所表现。

{image=5}

(二)把握内循环主线,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

展望十四五期间,“内循环”或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布局,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或将成为重点方向。从近期政策趋势热点来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期间一项重要任务。根据4月份公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从顶层制度上强调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性。近期公布的深圳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中,也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重点着墨,预计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或将成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方向。

投资方向上,科技方面优先关注高端制造+自主可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完整的现代化产业链,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推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是占领该赛道的核心与关键,在政策助力和企业自身需求的共同驱动下,重点关注高端制造及自主可控领域,优先布局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军工等行业。

消费方面关注内需释放潜力。在外需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内循环”布局的核心就在于更多地依赖国内市场,通过“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方式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完整内需体系”主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是进一步激发高端消费者的消费潜力,二是缩小贫富差距,拉动中低收入者消费增长。重点关注优质国货品牌、免税概念及线上电商等新型消费市场下沉带来的需求增量。

金融方面关注资本市场改革。市场端包括全面推行注册制、优化退市制度等;投资端包括全面对外开放、引入长期资金等;机构端包括支持证券行业做大做强、分类评价制度优化等。重点关注综合实力出众的头部机构、具备特色竞争力的中小机构及金融科技龙头。

二、大势研判:短期市场将以震荡为主,把握“十四五”主线下的结构性机会

近期市场走势偏弱,本周各主要股指均出现下跌。整体而言,权重股表现略好,上证50跌幅0.99%相对较小,创业板指下跌4.54%跌幅居前。

{image=6}

分板块看,仅有银行和汽车实现上涨,家用电器、食品饮料跌幅较小,医药生物、农林牧渔、建筑材料板块领跌。

{image=7}

市场走势偏弱,一方面与不宽松的流动性有关:从宏观角度看,近期央行再度发声,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跷跷板效应之下,四季度的流动性较难回到上半年的大幅宽松水平;从二级市场方面看,近期两市成交维持在7000亿左右的相对低量,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出,市场交投气氛较为清淡,叠加大体量公司即将上市,可能会对流动性产生一定虹吸效应,对市场情绪有所扰动。另一方面外围扰动静待落地,部分资金较为谨慎,短期市场仍将以震荡为主。

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有助于市场情绪进一步夯实;三季度业绩预告预喜率较二季度全面提升,盈利复苏有望持续;另外下周重要会议即将召开,短期而言“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公布对市场整体的走势而言并无明确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政策方向将引领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方向,将对后续市场形成支撑。配置方向上重点关注三季报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如电气设备、农林牧渔、国防军工、非银金融,以及政策指引下科技、消费及金融领域的结构性机会。

(一)GDP增速稳中有升,经济持续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经济数据,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其中生产及社零恢复超预期。

GDP方面,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虽低于5.2%的预期,但依然为年内最高(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7%由负转正,且结构上服务业与工业的增速差距开始收窄。

生产方面,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9%,超出市场预期1.1个百分点,前值为5.6%。

消费方面,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万亿元,名义和实际分别同比增长3.3%和2.4%,增速进一步放大,其中必选消费(饮料、烟酒)及可选消费(汽车、化妆品)表现亮眼,后续“双十一”旺季有望提供增量。

投资方面,1-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转正至0.8%,前三季度三大类投资增速均继续回升, 9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回落至8.7%,但仍为年内次高点。总体三季度经济延续修复,后续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和服务业的边际改善有望成为经济进一步修复的重要支撑。

(二)三季度业绩预告预喜率较二季度全面提升

全部A股中共有1368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业绩预告,披露率为33.70%,分板块来看,主板、中小板、科创板、创业板的披露率分别为27.16%、54.38%、35.11%、25.23%,中小板披露率相对较高。

{image=8}

三季度业绩预喜率较二季度全面提升,盈利复苏态势延续。全部A股的预喜率为47.15%,高于二季度的45.08%。分板块看,创业板的预喜率最高,为77.63%;主板预喜率在各板块中最低,为33.33%。与二季度相比,各板块的预喜率均有所提升,盈利持续回暖。

{image=9}

(三)配置方向:关注盈利预期与政策红利

其一,重点关注三季报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如电气设备、农林牧渔、国防军工、非银金融。截止10月24日,全部A股中共有628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0年三季报,占比为约15.47%,其中同比实现正增长的有397家,占比约为63.22%。其中增长超过100%的有113家,分行业来看,增速超过100%的企业家数,在已公布的企业家数中的占比较高的行业分别是电气设备、农林牧渔、国防军工、非银金融。

{image=10}

其二,预计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或将成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方向,优先布局科技、消费、金融三条优质赛道。

科技方面重点关注高端制造及自主可控领域,优先布局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军工等行业;

消费方面关注内需释放潜力,重点关注优质国货品牌、免税概念及线上电商等新型消费市场下沉带来的需求增量。

金融方面关注资本市场改革,重点关注综合实力出众的头部机构、具备特色竞争力的中小机构及金融科技龙头。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