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36

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稳步优化

新浪财经综合2020-10-26 08:56:390

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稳步优化

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赵萌

<正文>= 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下一步,中国金融系统继续顺应新趋势,构建新格局,需要构建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加快优化大银行经营发展方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坚决化解各类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我国银行机构数量达4607家,仅次于美国(5193家),成为全球银行机构数量排名第二的经济体。“构建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从制度上搭建平等服务国企、民企、外企三大市场主体的银行体系,是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并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银行机构体系稳步优化

实际上,优化银行机构体系作为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自去年开始受到格外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那么,我国银行机构体系现状如何?优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多层次”和“广覆盖”的银行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在“有差异”和“大中小合理分工”方面仍有欠缺。

“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仍存短板,支持大企业的银行机构多,城市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好;同时,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明显不足。”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这导致了一边是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政府项目等领域存在多头授信、过度融资;另一边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银行对业务作出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银行机构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

多数专家认为,优化和完善银行机构体系的重点应该聚焦于其薄弱环节——中小银行。“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成为业内共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这将有助于填补大银行无法或无力顾及的市场,从而改善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的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提出,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在住所地范围内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展业。业内认为,这一方面再次强调了中小银行专注服务地方经济,另一方面也是落实优化银行机构体系的要求。

大银行经营向“轻型化”转型

在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中,占银行业总资产比重超三分之一的大型银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疫情冲击下,大型银行扮演了‘压舱石’的角色,未来,保持大型银行主体地位和银行业适度集中的市场结构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途径。”原晓惠表示,未来,在全球低利率、经济增长低迷的大环境下,大型银行将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经营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撰文指出,银行业基本树立资本约束的现代经营理念,经济资本、经济增加值和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在主要机构得到重视和应用,有力促进了资本配置、风险覆盖和激励考核机制的市场化和规范化。

“大型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头雁作用,扛起国有大行应有担当,通过改革转型不断释放经营活力,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大银行紧跟国家战略,按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重点战略性区域,如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地区加大投入,服务好“一带一路”中资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刀刃向内,通过深化改革,打破部门条线间壁垒,协同共建提升整体经营效率,不断激发经营活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此外,在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大型银行在内部机构上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自2017年普惠金融部相继落地以来,严格落实“五专”经营机制,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合理配置服务民营企业的内部资源,不断提高金融供给覆盖面及金融服务可得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需在2025年达到相应资本要求。业界普遍认为,这将促使大型银行加快经营转型,一方面报表扩张或更为审慎;另一方面或通过综合化和多元化经营强化“轻资本模式”。

中小银行改革呈加速之势

疫情冲击下,今年中小银行面临的困难可谓前所未有。《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显示,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息差收入不断收窄,资产质量受到考验,尤其是中小银行承受的压力更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达2.3%和4.2%;全国4005家中小银行里,有605家资本充足率低于10.5%的最低监管标准。然而,更要看到,压力正在转化为中小银行变革的动力。兼并重组与资本补充两大动向受到市场普遍关注。

自2019年11月金融委召开第九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中小银行改革……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以来,与中小银行改革相关的政策信号频繁释放,改革进程呈现加速之势。“这表明,随着风险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中小银行新一轮的改革已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下一步,中小银行改革将向何处去?今年以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已有数十家中小银行酝酿合并重组计划,不少中小银行多渠道积极谋求资本补充,近日,温州银行率先试水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金。

“城商行层面,部分省区可以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在利用地方专项债注资的同时,推动区域内城商行合并重组,来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实力和在区域内的竞争力,在形成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家城商行的资源优势和协同效应,提升金融科技和人才投入,以拓展银行发展空间,提升抗风险能力。”曾刚建议。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