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监管继续升级:前海联合创业被约谈 未备案、承诺收益等频现
又有私募被约谈!未备案、承诺收益等现象频现,私募监管继续升级
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猛,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违规乱象,从去年开始,行业内明显感受到私募监管开始升级。日前,深圳证监局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深圳前海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到我局接受监管约谈的通知》,《通知》指出了深圳前海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存在基金备案和信息披露以及承诺投资收益方面的违规现象。
{image=1}
事实上,基金产品未在指定监管部门备案等乱象在私募行业屡见不鲜,早在2017年监管部门就已经提醒投资者要警惕未备案的风险。去年年底至今,监管层曾先后发布私募基金备案通知和加强私募基金监管的规定,剑指私募基金行业当前存在的各类乱象,扶优限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有业内人士指出,私募基金行业是一个需要高度自律的行业,与公募基金相比,其风险外溢性较弱。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将合规作为头等大事,保障投资人资产和维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违规承诺最低收益 执行人被限制高消
10月23日,深圳证监局发布通知表示,经过对深圳前海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核查发现,该公司存在部分私募基金募集完成后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及最低收益、未及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填报并定期更新相关信息等违规情形或违规线索。
企查查显示,深圳前海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40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4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徐志强,根据公司的描述,该公司为集团化、综合性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专业致力于企业并购、定向增发、地产基金等投资领域。今年4月,该企业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当前法人代表徐志强也被因自身失信被限制高消费。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至今,在协会上备案的基金产品共有7个,但最近的一次产品备案已是2018年,至今没有新增的备案产品,在其产品信息披露中,半年报和年报都各自存在未披露的记录。
像上述违规私募机构在近年来屡见不鲜,而从去年开始,这类私募机构更是频频被曝光。早在今年6月,深圳证监局公开披露辖区第一批重大违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其中涉及131家私募基金公司。就连百亿私募深圳朴素资本也收到深圳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其董事长则受到警示函。而今年9月初,深圳证监局对私募巨星龙创投及其执行合伙人深圳巨星龙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连发两份监管措施决定,两家机构均被予以公开谴责。
而从全国范围来看,7月份以来,已有数十家家私募基金被罚,陕西、大连、深圳私募遭罚最多,数量均超过5家。处罚措施包括警示函、责令改正、公开谴责、被计入市场诚信档案等。
对超4000家私募展开自纠自查
近年来,深圳私募基金行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私募机构,也给行业自律和监管带来的不小的挑战。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7月,深圳市共有449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15113只基金,这一规模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4654家管理人,24564只基金),略高于北京(4336家管理人,14913只基金);从管理基金规模上看,深圳以1.85万亿元位列第三,北京和上海分别有3.44万亿元和3.33万亿元。
如何正视这1.85万亿对深圳实体经济的扶持作用,以及行业存在的风险问题?2020年6月11日,深圳证监局向辖区各私募基金管理人下发了《关于组织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自查自纠的通知》。截至 2020年8月31日,已有545家私募机构在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完整填报了自查自纠情况,占辖区已登记私募机构的 12.1%。另有165家机构已填写自查自纠底稿但未上传自查报告等附件材料。
在自纠自查中,有不少机构主动发现问题,问题类型主要包括:产品未按规定备案、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未如实填报或更新信息、经营范围不符合中基协产品备案要求等。而从此前监管警告和处罚的案例来看,违规承诺收益的现象尤为突出,如此前被处罚的深圳市巨星龙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被警示的深圳朴素资本,以及上述被约谈的深圳前海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均存在此问题。
对此,深圳证监局多次提示投资者,私募基金只向合格投资者募集,不得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私募基金管理人不是持牌金融机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不构成对其持续合规状况和专业投资能力的认可。
全国重拳出击整顿私募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私募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约2.4万家,管理基金数量近9万只,私募从业人员15万人。从全国范围来看,私募监管正处于不断升级的态势,各地伪私募、乱私募正在加速出清。截至2020年8月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公告了1159家疑似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今年的“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讲话提到,对于私募基金风险,加快推动构建部际联动、央地协作的风险防范处置机制,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的有效办法,切实解决“伪私募”“类私募”“乱私募”等突出问题。
去年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2019年新版《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在私募行业引起轰动。新规进一步明晰了私募基金的外延边界、重申合格投资者要求、明确募集完毕概念、细化投资运作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型基金提出差异化备案要求。
而在今年9月11日,证监会又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募集资金、规避合格投资者要求、不履行登记备案义务、异地经营、集团化运作、资金池运作、刚性兑付、利益输送、自融自担等行业不规范行为,甚至是侵占、挪用基金财产,非法集资等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若干规定》严令禁止,旨在让私募行业回归私募和投资的本源。
在“限劣”的同时,监管“扶优”的步伐也在加快。自今年2月7日起,中基协对持续合规运行、信用状况良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试行“分道制+抽查制”方式办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也就是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提交私募基金备案申请后,将于次日在协会官网以公示该私募基金基本情况的方式完成该基金备案。
针对私募监管频频升级,业内人士指出,私募基金行业是一个需要高度自律的行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将合规作为头等大事,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监管进入常态化、细节化,力度越大越能提高私募的门槛,规范市场主体防范金融风险。
责任编辑:陈志杰
林鹏产品首发创纪录:150亿子弹将打向哪?和谐汇一调研路径曝光
原东方红资管大佬林鹏奔私后的首批产品“和谐汇一远景系列”,首日募集150亿元的消息近日引爆业界。投资者的热捧源于林鹏此前的良好战绩。0001金信基金周谧肩负重任分身乏术 次新基金金信核心竞争力奇葩式持仓引争议
作者:齐向阳出品:全球财说主动权益类基金成为近两年基金公司的主流,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广受关注。在管理基金的过程中,明星基金经理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高仓位拥抱核心资产,长期持有白酒和医药基本都有不错的业绩表现。但是,《全球财说》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基金,它不仅采取了完全平均的持股策略,特别是每只股票的持仓占比仅为0.01%,这也就成为象征性持股。0000华商基金2021年投资策略之新能源:新能源“高光时刻”进行时
回顾2020年,新能源行业异军突起,成为A股市场名副其实的“香饽饽”。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度(20200101-20201231)新能源指数上涨73.70%,其中新能源汽车指数、光伏产业指数涨幅分别为63.29%、110.94%。0000三季报行情炒作期正式开启,沪市35家公司提前锁定业绩
国庆节后,上市公司三季报就将正式披露,届时市场也将进入三季报行情炒作期。在此期间,机构提前建仓的个股值得重视,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9月25日,上交所主板公司三季报披露时间表出炉,化学制药公司健友股份将拔得头筹,率先于10月10日“打响”沪市主板公司三季报“第一枪”,而市场也由此正式进入三季报行情炒作期。35家沪市公司提前锁定三季报业绩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