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279

蚂蚁IPO,引领资本市场拥抱新科技

第一财经2020-10-28 05:24:211

  ?蚂蚁IPO,引领资本市场拥抱新科技

  作者: 翁一

  [ 从2017年至2020年6月底,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数量从137家增至163家;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比重从14.6%增至33.2%;总成交额占比从16.3%提升至27.6%。 ]

  10月2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蚂蚁集团IPO初步询价完成,经过近1万个机构账户询价,最终A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68.8元,总市值2.1万亿元,较此前多家投行预测约2.5万亿~3万亿元估值,折让幅度20%~30%,具有较高上涨空间。港股的发行价也于同日公布,为80港元,刨除汇率影响后与A股基本持平。

  蚂蚁“A+H”两地上市,有望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IPO。更具特殊意义的是,这也是史上第一次科技大公司在美国以外的市场完成大规模定价,无论对于A股,还是科技公司,一个新时代已然来临。

  金融与科技双轮驱动

  蚂蚁何以能够被资本市场热捧?其招股说明书给出了答案。根据招股文件,蚂蚁的技术在行业里已是全球领先:技术人员占比64%,覆盖所有业务线;目前其在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专利或专利申请,共计26279项;在区块链领域连续4年专利申请全球第一,累计专利授权数212件,位居全球第一。

  可见,蚂蚁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同于其他科技公司,蚂蚁是金融与科技双驱动。进入金融科技时代后,以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化将成为未来金融创新的技术驱动力。蚂蚁正是依凭其强大的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在第三方支付、监管与支付、智能理财、消费金融等领域击中痛点,解决问题。

  就其盈利模式而言,在金融与科技双驱动之下,已经实现从1.0阶段升级至3.0阶段的飞跃:1.0阶段专注支付业务;2.0阶段尝试支付以外的数字金融业务;3.0阶段开始大力布局金融科技和创新业务。尤其在3.0阶段,开创的“BASIC”模式,即Blockchain (区块链)、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能够促成与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同时,亦能以技术服务费的形式获得收入。

  招股书披露了蚂蚁的最新营收数据,2020 年 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1.91 亿元,同比增长43%,验证了其强劲的增长潜力。按照发行价计算,蚂蚁近12个月市盈率为48倍,未来3年(2022年)市盈率仅24倍,约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平均值的1/3。

  此番蚂蚁上市,对其自身而言,两大好处便是获得更多的流动性以及易于筹集更多的资本,也有创造公开交易的股票可用于未来并购、为公司建立市场价格/价值、扩大所有权基础等多重考量。上市之后,公司股价随时可以度量业绩,公司可以给管理团队股票期权作为奖励。公司的信息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开,公司融资渠道可以多元化,降低借款成本。

  对A股市场的影响

  我们知道,A股形成了以传统企业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投资标的,加之仅为3%的退市率,使整个A股市场缺乏新经济、新科技企业代表,尽管有创业板,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能形成类似于美国纳斯达克这样的以科技股为核心的市场主体,这是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憾事。

  放眼全球,科技公司占据各大股市重要地位已成常态,科技公司也往往能获得比金融公司更高的市盈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数字化需求推动互联网科技类股票继续上涨,科技类股票IPO热度不减。以美国为例,以FAANG(FAANG是美国市场上五大最受欢迎和表现最佳的科技股的缩写,即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苹果、在线零售巨头亚马逊、流媒体视频服务巨头奈飞和谷歌)为代表的美国科技龙头股撑起新一轮牛市。截至9月23日,美股市场总市值排名前三的股票分别为苹果、微软、亚马逊,对应市值分别为19674亿美元、16353亿美元、16050亿美元。大型科技股表现强势,总市值排名前十的股票,除了VISA之外,均来自互联网科技类企业,还包括Facebook Inc-A、谷歌-C、谷歌-A、特斯拉。

  再来看恒生指数。2018年,港交所发布IPO新规,首次允许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此次改革被市场人士视为25年来港交所意义最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此后,阿里、京东、美团、小米、网易等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改变了依靠地产、能源等产业的状态,提升了全球资金吸引力。港股用自己的例证告诉我们,拥抱科技股不仅不会水土不服,甚至会形成急速增长。雪球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收盘,港股市场个股总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4家为互联网科技企业。据恒生指数公司统计,从2017年至2020年6月底,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数量从137家增至163家;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比重从14.6%增至33.2%;总成交额占比从16.3%提升至27.6%。

  蚂蚁集团实现科创板上市,成为A股市场第一家市值超万亿元的金融科技公司,预计占“科创50”指数40%的权重,同时,也将是A股“市值领跑者”向科技公司转变的重要节点。蚂蚁集团开了个好头,让A股终于能够告别痛失优质互联网公司的遗憾,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市场传递了信心,让中国资本市场拥抱科技创新的进程进一步加速。

  蚂蚁科创板上市打响了A股全面科技化的第一枪,将带动科技股上市的集聚效应,推动其他优质科技企业上市,进而实现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全新动能。

  同时,将奠定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拥抱新兴科技产业的格局。科技产业已经成为驱动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历史告诉我们,谁积极拥抱科技产业,谁就有可能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上获得先机。

  在监管与创新之间谋求平衡

  10月24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阿里巴巴前董事局主席马云的演讲引发舆论对金融领域监管与创新的热议。

  创新不代表不需要监管,而是提倡监管能够跟上创新的步伐,不复以往监管滞后于创新的沉疴。金融监管是平衡术。在此次外滩金融峰会上,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就表示,要坚持金融创新与加强监管并重。要在鼓励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扩大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能力之间寻求平衡。

  从长远来说,监管势必要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以利于优质科技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发展。

  蚂蚁从工具到平台到生态系统的演变,昭示了中国科技公司的创新力量,其在“A+H”两地上市(特别是科创板上市)更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对新科技的热烈拥抱。创新意味着一再突破想象,具有丰富的可能性,这正是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试着站在未来看待今天,蚂蚁股价多少、市值几何,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未来的增长也许远超我们今天的想象。

  (作者系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邵宇翔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