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 两千亿之后的旭辉地产略显疲软
自从突破千亿后,旭辉地产有了新抱负,想把形象从“黑马”转变成“三好生”,但目标达成有些困难。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何洛
旭辉地产,2000年成立于上海,2012年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从2012年开始,旭辉地产进入加速度阶段,销售规模从96亿逐年递增至500多亿,平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3%。2019年,旭辉地产的销售规模又从530亿冲入2000亿大关。
2017年,旭辉地产董事局主席林中曾公开表示:未来五年,旭辉地产关注规模也要兼顾利润,保持五年内复合增长率不低于40%,向3000亿销售规模、百亿利润的目标进军,同时力争在2020年之前进入行业前八。
有意思的是,自去年以来许多上市房企要么提出转型走多元化道路,要么“战略收缩”,其中有头部房企,也有中小企业。与之相比,旭辉地产的表现似乎一直比较“激进”,不仅定下了全年2300亿元的销售目标,更在上半年收购了港股公司永升生活服务。此外,在公司最新对外宣传中,再次强调了旭辉地产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家全球化的世界500强企业。
然而,2000亿之后的旭辉地产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
销售额下滑 业绩承压
旭辉地产近5年发展堪称神速。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2015至2019年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312.5亿(克而瑞排行榜第25位),653.2亿(18位、同比增长109%),1040亿(15位、增长59.22%),1625.2亿(15位、增长56.27%),2090.1亿(15位、增长28.61%)。
{image=1}
旭辉地产今年的销售目标是23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然而,截至7月末,旭辉地产仅完成1027.2亿,与去年同期的1034.6亿相比,增速微微下滑了。
与此同时,旭辉地产在克而瑞排行榜的排名也下滑了,从过往三年保持的15位,落到了第17位。虽说今年受疫情影响,房企的销售在开年头几个月承压。但是,相比同在腰部上下的中国金茂(2019排名18位)、阳光城(13位)、金科(17位),可以看出,旭辉地产的相对竞争力也落后了。
增收不增利 利润堪忧
尽管旭辉地产的合约销售额已经突破2000亿元,但是营业收入和利润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利润率相较上一年没有进步。
2019年,旭辉地产实现营业收入548亿元,同比增加了29%;毛利率为30%,较2018年降低4.7个百分点;核心净利润69.03亿元,核心净利率12.6%,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对净利润的占比也从2016年的89%降至2019年的71%。
今年上半年则更明显,营收实现了11.3%的增长,但是归母净利润却只增长了5.38%。
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旭辉地产已确认收入约为230.2亿元,按年增长11.3%;实现核心净利润比去年同期11.2%的增长,达到31.94亿元,核心利润率达13.9%,实现毛利约为59.01亿元。
{image=2}
2020年前4个月,因受疫情影响,旭辉地产调整推盘节奏,上下半年销售占比从四六开调整为三七开。5月起,随着市场复苏,旭辉地产大幅增加新推盘数量。
2020年1-6月,旭辉地产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807.3亿元,同比下降约8.7%;累计实现权益金额444亿,权益销售额比例仅约55%。
值得注意的是,权益金额大抵只有流量金额的一半,换句话说,虽然销售额高,但一大半都不是自己的。
大手笔拿地 暗藏隐患
尽管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旭辉地产并未放慢规模扩张的步伐。公开资料显示,自2020年开年以来,旭辉地产仍然在逆市拿地。
2020上半年以来,旭辉地产组织转型明显提速,新增了6个项目,新增计容面积117万平米,环比增长611.0%,拿地金额71亿元,环比增长156.3%,平均溢价率约10%;最近几年,旭辉地产的土储增长速度可谓非常之快。
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1-9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TOP100显示,旭辉地产在前三季度拿地花费478亿元,位列第14名,拿地面积为628万平米位列TOP100第20名,平均拿地成本7612元/平米。
数据显示,2013-2015年,旭辉地产的总土地储备分别为920万平米、960万平米、1250万平米;2016—2019年,旭辉地产的土地储备分别为1750万平米、3100万平米、4120万平米、5070万平米。
敢于逆市拿地是旭辉地产近三年业绩爆发的原因之一。2016—2018年,旭辉土地储备增至1750万平米、3100万平米和4120万平米。目前旭辉地产的土储中,一二线及准二线占比达到87%,总土储面积约6540万平米,对应货值9880亿元。
旭辉地产还有一个让人诟病的地方:销售均价低于结算均价。具体来说,2016至2019年,旭辉地产的销售均价分别是18000元/平米、16500元/平米、15800元/平米和16600元/平米。而2017至2019年,公司结算均价只有14000元/平米左右,甚至2019年只有12900元/平米,价格一直没有上来,旭辉地产的盈利也自然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按旭辉地产今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其剔除预收款资产负债率74.24%触及踩线,净负债率63.2%,现金短债比2.35,按监管部门设置的三道红线看,旭辉地产踩了一条红线,得监管一张黄牌警告。
营收增速放缓、业绩不断下滑、深陷“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旭辉地产如何把形象从“黑马”转变成“三好生”,《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马婕
中广核电力首9月少赚1.4%
中广核电力(01816-HK)公布,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9个月营业收入498.95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15.66%;盈利81.85亿元,按年微跌1.37%;每股盈利16.21分。第3季的盈利29.79亿元,按年减少9.05%;营业收入183.89亿元,按年上升10.67%。营业收入增加主要原因是工程公司对惠州核电、苍南核电和海上风电项目的收入大幅增加。责任编辑:卢昱君0000中生制药跌近3% 主动卖盘68%
新浪港股讯,中生制药(01177)跌2.9%,报12.04元,最低价为12元,最高价为12.4元,主动卖盘68%;成交2123.12万股,涉资2.6亿元。现时,恒生指数报24330,跌69点或0.28%;恒生国指报9858,跌39点或0.39%;主板成交866.46亿元。上证综合指数报2873,跌10点或0.36%,成交1980.6亿元人民币。0000君实生物:将加快商业化 销售人员和目标医院覆盖数较去年年底翻倍
来源:财联社财联社11月13日讯,在今日上午召开的交流会上,君实生物管理层透露,公司的销售人员和覆盖目标医院数量均较去年年底翻倍。截至10月底,公司销售人员将近700人。总目标医院数量达到1923家,预计今年年底将超过2000家。在最近的4个月中,新增医院准入超过了200家。(财联社记者邓浩)责任编辑:陈悠然SF1040000中信证券:京东集团-SW首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331港元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京东集团-SW(09618)“买入”评级,目标价331港元,预计2020-22年公司营收7227亿/8705亿/10358亿元,同比增长25.3%/20.4%/19.0%;non-GAAP净利润140.5亿/202.0亿/263.2亿元。分拆零售电商、物流服务和生态子集团估值,目标市值10308亿港币/1330亿美元。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