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案迎重大进展:加拿大裁定可申请终止引渡到美国
原标题:刚刚,孟晚舟案迎重大进展!加拿大裁定可申请终止引渡到美国;华为:相信加拿大司法能确保公义
来源:e公司官微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长女孟晚舟引渡案再迎新进展,孟晚舟引渡程序可能终止!
法官驳回引渡案检方律师一项申请
10月30日,据央视新闻消息,温哥华当地时间29日晚,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法官希瑟·霍尔姆斯作出一项裁定,驳回孟晚舟引渡案检方律师的一项申请。这项裁定意味着,法官认为美国提供的“案件记录”中可能存在“故意遗漏证据”或者“重大证据遗漏”,因此可以被列为申请终止对孟晚舟引渡的理由之一。
加拿大温哥华当地时间26日上午10时,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引渡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继续进行。
在此轮聆讯中,控辩双方围绕加执法部门在拘押孟晚舟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滥用”的问题,对证人展开交叉质询。
在法庭为本轮聆讯预留的5天时间内,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皇家骑警的相关证人在庭上接受询问。孟晚舟的律师团认为,在孟被拘押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官员指示加拿大皇家骑警和边境服务局官员进行了带有欺骗性和不正当的搜查,因而违反了法院令和孟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华为加拿大公司在26日发出的一份简短声明中表示,相信加拿大司法体系能够维护诚信,确保公义。华为一直对孟晚舟的清白抱有极大信心,并将继续支持她揭示权利遭侵犯的幕后真相。
华为曾表态引渡程序应该终止
温哥华当地时间27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孟晚舟的律师(辩方律师)用一天的时间继续对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警员温斯顿·叶(Winston Yep)进行询问。
与当地时间26日相比,这位警员当天回答辩方律师的过程明显变长,似乎对每个问题都“三思而后答”,声调也比昨日更低。尽管如此精心地选择答案,他还是在追问过程中被迫直接承认,是他用内容错误的宣誓书获得了法官的临时逮捕令。
早在6月15日的听证会上,孟晚舟的辩护律师就提出,指控孟晚舟的唯一关键材料(PPT)是由汇丰银行提供。而美方对这份材料的总结遗漏了重大信息,甚至存在故意误导的行为。7月24日,加拿大法院公开的孟晚舟案下一阶段庭审的证据材料,直接指向美国一手操纵案件,汇丰银行参与构陷。
当地时间9月28日上午10点,孟晚舟引渡案再次在位于温哥华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开庭。华为9月29日早间向证券时报·e公司发来声明,华为就当天开始的孟晚舟引渡案听证表示,今天和本周,孟晚舟会参加在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听证。孟女士的立场是,引渡程序侵犯了她的宪章权利,也是对加拿大司法程序的滥用,因此应该终止。
2018 年12月1日,加拿大应美国当局要求逮捕了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孟晚舟。2020年5月27日,即孟晚舟被加拿大警方逮捕544天后,孟晚舟引渡案迎来首次裁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最终认定孟晚舟“双重犯罪”成立,孟晚舟无法重获自由,她将留在加拿大参加后期的相关听证,并等待新的审判结果。
根据目前法庭排期,关于此案中程序滥用是否成立的聆讯,将在2021年2月16日至3月5日进行。而关于是否引渡的聆讯,则将于2021年4月26日至30日举行。
责任编辑:邓健
冀中能源一退休副总被查 前董事长曾被指把企业当“提款机”
时隔数年,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冀中能源集团再次登上中纪委网站,一名该公司前高层被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2月11日晚间发布援引自河北省纪委监委消息: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国际物流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0000华为高管参加公司培训需要自费:不想进步就算了,还能省点钱
来源:刘润商业洞察丨作者/刘润整理/由之7月1号,我和“问道中国”的组员们一起参访了华为的新总部——松山湖基地。参观完之后,深受震撼。华为这家公司,远远不只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它还有很多不为外界所知的、有趣的事儿。今天,我就把它们独家分享给你。—1—华为的财报是怎么做出来的?7月13日,华为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财报。0003经济日报点名连云港市赣榆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 搭车收费屡禁不止
来源:经济日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个体户在办理营业执照时,经常会“进错门”:本来是找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人员,却因为赣榆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的办事处与市场监管部门合署办公,被协会工作人员以代办营业执照为由,误导加入协会,并缴纳300元的会费。这是近日群众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举报的问题线索。0005最高法:监护人要求返还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费用 法院应支持
这些人在网络进行游戏或者进行打赏时,有的几千、几万,这显然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相适应。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其行为应当是无效的。今天(3月2日),最高法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虚拟充值消费等导致的纠纷屡见不鲜。尤其是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亲属账号作出的打赏、购买等行为的合同效力如何认定,引起社会热议。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