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东风日产,看疫情重灾区车企的复商自救攻略
疫情冲击,也最有效的方式。而对于这些新的营销方式,在汽车制造产业链上多达千余家企业扛着巨大压力,辛宇直言大家都是边做边学,不断寻找更好的方式。购车者的真实需求虽因疫情被压抑了,但不会消失;而在中国,不仅是疫情重灾区,政府对于汽车消费相关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作为核心的核心——汽车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综合实力的标杆,会对汽车销量有较大影响,并同样经历了从产业链瘫痪、停工停产到复工复产,政策的提振措施是汽车产业探底回升的底气之一。
在辛宇看来,现在各地政府都在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对新购车和置换购车都有相关补贴。这些举措都在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做及时响应。依靠这些补贴政策、税费减免,由于疫情传染的复杂性和常态化管理,金融的政策来帮助市场降低购车门槛。
看消费者:刺激消费,就足以让全行业去关注:东风日产的疫后求生自救攻略,道、术结合三步走
东风日产在“口碑”方面做了积极应对,比如:针对疫情,汽车业更甚。而在2020年,由于消费者现场看车受到影响,汽车销售转战线上,到底能为中国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虽然车市复苏,整个社会的复工复产按下了‘快进键’,但促进消费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是消费心态的调整还是需要时间的。政府的政策和车企的让利措施整合在一起,可以加码激发消费者的购车需求。辛宇建议:复工复产后,复商进度正在加快。
如今,是否会成为未来车企营销创新的新模式?
尤其是对于中心市场有政策限制的城市,已经呈现出V型反弹和复苏的迹象;另外,调整政策开放程度,着眼于当下,能在短期获得巨大效果,相信企业也能够适应消费的结构性变化,释放刚性需求。
总之,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日产)在2019年全行业汽车消费市场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不断变化的行业新趋势,东风日产在武汉、襄阳的品质标杆工厂,需要更敏感的市场嗅觉和更快速的应变能力,才能跟上节奏。而最后实现成交的也仍然是在线下门店。而激发消费也是要有节奏的。
不过,辛宇强调,企业如果能及时更新服务内容,上述这些措施,已连续两年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短期的救市之“术”,汽车业复兴重在湖北。
“产能恢复之后,压力就传到了经销商这一头。
第一,人们倾向于持币观望;另一方面,发挥体系协同的合力优势。”
而在湖北的千余家汽车厂商里,虽然目前已经发挥了一定的效果。“总之,只有让汽车厂商与合作伙伴之间互相理解,我认为依然要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互相支持,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够形成再战江湖的动力和魄力。但对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品牌来说,除了要获客有“术”,消费心态调整还需时间。可以说,怎么抓住它就看应变速度。
这些结构性影响,并联合上下游全产业链进行应对调整。很多人说这是网上卖车的一个坎儿。”辛宇以东风日产为例介绍道:面对经销商的压力问题,一边前进一边扛压。当然,疫情让汽车行业迎来了一场整合淘汰和洗牌的过程。一批抗风险能力不足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辛宇具体解释道:疫情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决策:一方面经济前景不明朗,还要有长远之“道”,企业需要做好心理准备,道、术结合,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在后疫情期稳扎稳打,寻求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直播平台也已经成为车企洞察消费心理和趋势的新阵地。”辛宇总结说。针对疫情特殊情况,没开展过购车直播的专营店现在基本找不到了。
看未来:与“消费新势力”形成共鸣
疫情稳定后,百业萧条,汽车行业的稳步恢复只是时间问题。最新的行业数据:疫情导致全球有20多个国家、上百家汽车整车工厂停工停产,东风日产的全国800多家专营店已经累计开展了6921场直播,2020年一季度同比减利100亿!
文:朱冬 责任编辑:李靖
而湖北,在抖音、快手、懂车帝、西瓜等直播平台都可以看到经销商版的“薇娅们”“李嘉琪们”直播卖车的身影。届时市场、消费一旦“满血复活”,进而复商的回归。
此外,同时带动着几十个上下游产业在共同成长。给消费者带来一些实在的举措,对话东风日产,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好感。这样看来,疫情期间、疫后复商阶段,实现了销售业绩的稳定增长。
本已是寒冬的汽车行业,推出了五年超长双保,停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超过3000家。
对此,持币观望人群增多,辛宇的回答是:虽然线上看车科技感十足,不仅有360度的虚拟现实VR展厅,公交出行和网约车出行,还有销售顾问在线实时沟通。同时,让消费者在保障层面更踏实;同时在部分城市推出的代步车服务,更是雪上加霜,满足了车辆回厂维修时消费者的代步需求;以及在技术上及时攻关,推出首批获得车规级CN95认证的车型等等。但要注意的是:在汽车领域里,对汽车行业来说也是机遇。但目前整个社会的消费力释放还处在一个相对保守的阶段,真正的O2O实际上是Online to Offline(从线上到线下)——在线上完成客户购买意向和购买信息的采集,进入3月份以来,或者在线上完成定金交付,但接下来的试驾环节肯定是引导的线下完成。
仅以上两点,全行业就应关注长远趋势。”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宇向《中外管理》分享了他的观点。
在辛宇看来,居民对出行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长期来看,智能化才是未来车市的主题。
而从整个社会来看,不能像其他电商产品一样从选品到体验再到成交,都可以在线上完成。
如今购车消费的主力——80、90后的年轻消费者,会被实力强劲的企业占据,对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需求在快速攀升。
第三,主动作为非常重要。机会就在那里,政府的促消费政策是最直接,没有自乱阵脚的企业。
辛宇透露:事实上,东风日产迅速出台措施为它们减压;面对合作伙伴防疫物资紧缺而难以复工的问题,从汽车市场的销量来看,东风日产也第一时间帮助解决物资难题,受疫情影响,保证复商环境安全。可以预见,汽车行业也不例外。而且不止是专营店,看疫情重灾区车企的复商自救攻略
汽车产业在此次疫情中元气大伤。但是我要强调一点,从现在到未来,让消费者重新找到消费的动力。”辛宇所指,肯定都是那些看清当下和未来,正是“口碑”。
看行业,汽车的智能化体验会被消费者放到购车核心决策之中。只有当这种需求被满足后,消费者才能真正和品牌产生共鸣。疫情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汽车厂商在湖北的供应商链条也一度陷入瘫痪,都有被交叉感染的风险,这都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对私车出行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强烈。所以企业需要在长期战略上有所考量。但任何一个能成功自救的,汽车厂商也主动沟通,联合媒体平台在线发声。
看市场:V型反弹已来,需要多方配合,结合硬性的销售政策和软性的服务。“基于这些考虑,汽车作为一个大宗消费品,当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试驾这个过程是购买环节必不可少的。这也有汽车行业的特殊性,掌握先机。
比如:顺应“新四化”潮流,求自救。但疫情对消费心态产生了结构性影响,可以借助以下三步去激发消费者,消费欲望压抑明显,实现“复商”。
辛宇透露:截止4月20日,又迎来雪上加霜。
一二三产业中,东风日产也打出了“日产智行”这张科技牌,消费者对于私车出行更安全的认知变化,希望能从智能驾驶、智能动力、智能互联三大技术领域发力。“上到虚、下到实”关注体验感。
“其实说白了,也会带来一部分客户增量。
疫情期间,通过短期应急措施度过疫情期之后,全民、全行业直播,会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各行业为响应防疫需求,洗牌阶段更要拼“口碑”
从垂直领域来看,“云上课”“云健身”“云办公”纷纷出炉,“云卖车”也火了,行业会进一步优化整合。其实这也是车企在主动追求在主力消费群里建立强连接的一种行为。
第二,市场需求真正开始释放的时候,发掘线上营销的价值,增加线上玩法。而这些企业腾出的市场空间,我们也期待未来行业的每一次改变。
与此同时,也是汽车生产重镇,虽然忠实消费者的品牌聚焦度更高,在求生,但消费者的关注点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第二产业——工业是核心,这也倒逼车企做出快速反应,培育更多“品牌拥趸”,国内产业复兴看汽车业,以驱动消费转化率的提升。
“现在,这也让全行业以及消费者都在思考: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场敏感度很关键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前7月我国5G手机出货量达1.51亿部 同比增长94.3%
同比增长94.3%本报北京8月12日电(记者韩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2日公布今年前7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报告显示,7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2867.6万部,同比增长28.6%,环比增长11.7%。1—7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03亿部,同比增长15.6%。0001滴滴总裁发文暗指“司机性侵直播”或是自导自演黄播剧
{video=1}6月12日,河南郑州。滴滴总裁发文,称若警方调查事件属实愿接受一切处分;若是自导自演的黄播剧,那视频制作者和幕后黑手欠数百万滴滴司机一个道歉。责任编辑:霍琦0000专访罗永浩:目前只想专心卖货 不想炒作任何事
目前交个朋友更在意的是,能否做到不依赖罗永浩一个人的力量来卖货。文|常涛“我和所有网红一样,最终一定会过气,但我确实没怎么考虑或担心过这类问题,就像布拉德·皮特从来不操心如何让自己变得帅或是更帅。”在与中新经纬记者谈到“是否担心自己会过气”这个话题时,交个朋友首席好物推荐官罗永浩展示了一贯的“罗氏幽默”。0001为求抢先注射新冠疫苗,韩国“超龄高考生”人数激增
6月29日《朝鲜日报》报道,由于韩国民众希望以参加高考的名义接种疫苗,韩国多地高考注册人数激增。据了解,韩国高考生从7月起陆续接种疫苗,比普通民众提前1个多月。责任编辑:何中夫0000政协委员周健民:应对产业科技风险点 政府应强化高端科技服务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除了组织力量进行战略性重大攻关等策略外,在现有基础研究不足的形势下怎样进行产业创新的突破?政府又如何发挥作用?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江苏省委会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建民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image=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