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重磅发声 下周股市看点来了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高层重磅发声!下周股市看点来了
来源:证券之星
全面实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周末金融委重磅发声。
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有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其中最主要提到了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关于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方面,此前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利于进一步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从体制机制上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激发市场活力,从而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动能。
全面注册制以及退市机制方面,本次会议也是高层亲自主持,再次给全面注册制定调。近期以来有关注册制的消息也是越来越频繁,可以预见的是,注册制速度可能会大超预期。或许能够对券商形成一定的利好。
常态化退市机制则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发行环境,日后与“注册制改革”并驾齐驱,两者成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抓手。
据统计,去年以来有24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这个数据是之前6年总和的两倍。随着市场的韧性增强,资本市场退市改革的力度有望加大。
此外会议还提出整治金融乱象,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鼓励创新也要加强监管,金融活动纳入全面监管;督促上市公司规范使用募集资金,依法披露资金用途等多个要点。
深交所完善临停机制 剑指可转债爆炒
近日可转债市场依旧火热,深交所周末再出手,完善临停机制。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盘中临时停牌制度进行优化,旨在防范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风险,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相比此前最大变化在于,此次优化最大的举措,有两点:
1、盘中成交价较前收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20%的,临时停牌时间为30分钟;2、盘中成交价较前收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30%的,临时停牌至14:57。
据了解,此次调整将在11月2日施行。10月份以来,转债市场被投资者爆炒,甚至出现临停潮。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团队曾分析指出,“如果说3月的炒作行情,仍有部分原因是投机者在正股行情驱动下,偶然发现了可以利用可转债市场T+0及无涨跌幅限制等特性进行炒作交易。那么本轮异常交易,则更多是投机者在累积‘经验’后,更为纯粹的炒作和价格操控行为。”
不过依旧有专业人士认为,可转债市场仍有吸引力。“第一是T+0制度;第二临停阈值是30%,比股票涨跌幅还是要大,习惯玩30%涨跌幅标的投资人,就不愿意再回去玩10%涨跌幅的股票。”
下周,可转债市场会遇冷吗?
11月A股将如何演绎?机构动向释放重要信号
经过9月回调、10月企稳,11月到来,接下来A股市场表现会如何?
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A股沪深两市共有406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三季报,整体披露率达99.9%。
需要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小市值公司业绩改善突出,盈利同比和环比增速整体均有大幅改善,其中市值在50-100亿元公司盈利改善最大,开始崭露头角。
相关数据显示,50-100亿区间上市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速为47.5%,第二季度同比为-83.9%,第三季度环比增速为768%,第二季度环比为-56.1%。
{image=1}
此外市场开始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即传统周期行业业绩好转。
钢铁、汽车、有色、化工、采掘、地产等传统周期行业,之前相关板块的业绩指标表现较弱,景气度较低。进入三季度后,伴随金九银十的传统需求旺季到来,叠加乘用车景气度逐渐提升,产销规模扩大,传统周期行业业绩有所好转。
海通证券认为,进入三季度后,经济环境开始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已经逐步开展正常的经济生产活动,早周期行业业绩开始改善。按照这个逻辑推演,四季度后周期行业业绩有望继续改善。
国盛证券策略认为,参考历史经验,五年规划发布前后市场表现大多向好,并带来短期的市场热点和结构性机会。在外部不确定性消化,内部政策预期升温之下,看好当前至明年一季度的跨年行情即将展开。
【公司新闻】
1、格力地产:拟122.15亿元收购免税集团100%股权
2、中信证券: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50.27亿元
3、海天味业: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5.71亿元 同比增长19.2%
4、格力电器三季报: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2.32%
5、东阿阿胶三季报: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95.58%
6、闻泰科技:前三季度净利润22.59亿元 同比增长326%
7、美的集团三季报:第三季度净利润80.9亿元 同比增长32%
8、韦尔股份旗下豪威科技获得美国商务部许可证 可向华为供应图像传感器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