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731

马蔚华:当下的产业大转移,这两地机不可失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1-04 10:16:340

{image=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目标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

新一波产业大转移背景下,相对东南亚,成渝作为西部核心地带的优势在哪里?

分享 | 马蔚华

来源 | 川商总会

10月22日,首届川渝民营企业家合作峰会暨2020(第四届)天府论坛在成都举行。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目标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带来主题演讲。

马蔚华被称为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关于“双循环”格局下的“双城记”发展思路,马蔚华既分析了战略部署背后深意,也对具体操作思路提出建议观点,他认为“双城记”是一次真正的产业大转移,一定要抓住大趋势、大机遇。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我不是四川人,但我是四川的学生,我是在西南财大读的博士。我不是川商,也不是渝商,但是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川商、渝商,很多都是招商银行的客户和股东。我无数次来成都,我很喜欢这个地方,我自认为我最喜欢的城市就是成都,最喜欢的菜就是川菜,最喜欢的一句口号是什么?“雄起!”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中央作出“双循环”的伟大战略,确定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部署,这是川渝发展的新机遇。怎么在“双循环”下发展“双城记”,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2000年至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从10%提升到34%,比世界平均速度快一倍多。老龄化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扶养比提高,储蓄率下降,可用的社会资金投资就会减少。日本二十年前就在老龄化,欧盟现在正在老龄化。全球的老龄化意味着全球对中国的需求减少。所以我们再靠过去外边大循环,靠国际市场,内循环靠投资拉动的方式难以为继了。另外,过去的发展模式消耗大、污染环境、边际效益小,不仅经济效益不合适,社会价值也很有问题,这次的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

这次疫情使逆全球化的风更盛,虽然大国和大国之间还不一定马上脱钩,但是全球产业链的缩小是正在发生的。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我们再依靠过去全球的大循环显然会遇到很多挑战,所以中央考虑作出双循环的战略,不仅仅是应对眼前的疫情和中美的摩擦,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重大战略决策。

1

“双循环”战略要解决好需求和供给的问题

怎样实现双循环?我认为双循环的战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可持续问题,第二是稳定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发展和安全问题。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一个是靠需求,一个是靠供给。

需求,要发挥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我们的市场潜力很大,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4亿人口,4亿多中产收入群体,人均GDP超过1万亿,社会消费总额41万亿,基本形成了需求拉动的格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60%左右。但是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2019年中国的居民消费率38.8%,远低于美国68%、德国52%以及韩国49%的水平,2018年,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8.4倍,但人均消费美国是中国的15倍。我们还有相当多人口,超7亿人月收入水平不到2000元。所以消费最重要的是要重视中低层的消费,这部分消费是制约我们人均消费低水平的重要原因。

解决低水平消费靠什么?靠增收和节流。增收我觉得首先是要通过分配体制的改革,通过扶贫攻坚,缩小收入差距。但是还有一条,就是如何增加收入,增加消费的意愿。现在制约中低收入消费的原因,主要考虑到住房、养老、教育、医疗问题,消费意愿就减少,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消费意愿更加受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提出房住不炒,减少住房在消费中的比例,另外,也希望政府加大在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上的投资,构建社会安全网,增加中低收入消费的意愿和倾向。

改善供给的质量,习主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这个来进行供给侧的改革。我今天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在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意义,我们的科技应该说这些年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比起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衡量经济发展的科技水平有三个指标。一是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一个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有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这三个我们都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我们要发挥企业是主体,政府支持,雪中送炭,然后坚持自己创新的原则。

我们讲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创新还是离不开国际合作,包括发达国家在内,没有一个企业能够自己完成所有的生产过程,即使苹果手机也在数以千计的企业中完成。尽管现在国际合作遇到困难,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开放,让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人才、先进理念为我所用,我们要更加包容、更加自信,要遵守国际规则。

在资本市场上,我们要倾斜科技创新,特别是高科技的创新,我们要形成全社会尊重科学家,要让科技创新的项目在资本市场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要用财富向那些创造科学技术的科学家们倾斜,这样才能营造在全国尊重科学、支持科学创新的大氛围。

{image=2}

2

“双城记”,是一次真正的产业大转移

在这样的一个大形势下,成渝双城经济圈正逢其时。成渝经济圈的建设对内应该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对外应该成为对外开放的新支点。

要抓住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带来的机遇。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产业大转移,每个转移的时间大约是30-50年,而且我们正在面临着一次大的转移,如果说前几年我们叫西部大开发,现在应该是真正的产业大转移,从东部沿海向纵深的西部成渝核心地带转移,这个机遇是我们不可忽视的。这个转移的过程中,东部的大企业或者说跨国公司,他们面临着上东南亚还是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争议。

东南亚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我们虽然劳动力成本高,但是劳动力的质量高,而且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像成都电子产业有万亿的规模,这个产业链对于企业的转移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再加上已经形成生活服务完善的软环境,包括成都60多所大专院校,人均床位名列全国前茅,基础教育在全国也是领先地位,所以全球500强有300多个在成渝地区开分支机构,国内有很多总部搬到成渝来,国际上也有很多研发中心到成渝来,这就是我们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所在。

发挥区位优势,成为外循环的新起点。成渝地区的物流短板在逐步补齐,如果说过去我们的对外通道都是通过沿海,随着中欧列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物资、产品都可以北上南下西进,不一定非得到沿海港口。当今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中美摩擦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个就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今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负增长,重庆、四川都是逆势飘红。我认为成渝双城地区要扩大开放力度,利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中亚的能源,打通东亚、东南亚的市场,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新格局,成渝双城经济圈应该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机遇。

{image=3}

3

实现“双城记”使命,我有两条建议

要想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构思,把握住重大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我还有两条建议。

第一,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亲清的政商关系。“亲”就是诚心实意为企业家办事,“清”就是避免以权谋私,给企业家创造一个如鱼得水的环境。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四十年最重要的成绩是企业家的创造精神,企业家创造精神来源于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官不欺民,民不媚官,这就是深圳。进一步营造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满意,让他们进一步发挥企业家精神。

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新的商业文明。我们刚刚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一场危机让人类深刻认识到常态生活的脆弱,也督促人类深刻地反思,就是习主席说的人类要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为什么这么说?新冠疫情它的发生和我们旧的发展方式有关。过去几千年来,瘟疫和人类是如影相随的,但是工业革命以后,瘟疫的频率加快,过去八十年20次,过去十年就发生8次,而过去十年又是过去一百年气候最热的,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就是我们过去传统发展方式导致的。所以习主席最近指出,人类要进行一场自我革命,要告别那些传统的发展方式,要坚持绿色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的发展方式,建立美丽的地球。我们川渝的企业家,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要完成习主席向全世界的承诺,需要我们企业家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每一笔投资都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一致性,不仅要为社会创造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我们企业家还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我相信在这个大的历史机遇面前,新的发展理念会使我们川渝企业家雄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image=4}

互动提问时刻

西部金融中心如何为“双城记”助力?

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包含一项重要内容——携手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您认为和上海、深圳这样的金融中心相比,西部金融中心应该做出哪些特质从而实现成渝地区的良性发展?

马蔚华:这个问题很多人关注。什么叫金融中心?它是商品、货币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金融市场。首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体量,经济有实力,才有资金的积累和运用,才能成为金融中心。目前,成渝两地已汇聚各种各样金融中介机构近5千家、金融存贷款总量超过15万亿,从数量、体量上已经具备了金融中心的条件。

此外,成渝地区也有许多自己的特点,比如重庆国际离岸结算、国际惠普的离岸结算中心以及国际资本的运行中心。成都则具备消费金融中心,科技金融中心以及农村金融中心的特点。

上海的特点是国际金融中心,因为它时间长、体量大,具备所有的金融生产要素;深圳时间短,但创造了很多金融“第一”,它的金融体现了创新性,体现了资本市场和科技的合作,所以创造了很多高新产业。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渝携手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一定要以自身发展为依托,发展产业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四川有很多优秀金融人才,我对未来成渝地区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充满信心、毫不怀疑。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