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141

监管之夜后:蚂蚁必须接受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也必须改革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1-04 11:06:580

原标题:监管之夜后,蚂蚁走向何方

来源:财经五月花

{image=1}

从金融安全维度看,蚂蚁必须接受金融监管;从改革全局看,金融及监管也必须改革

文|张威 唐郡 张颖馨

(作者为《财经》记者,本刊记者杨秀红、张欣培、实习生周青对本文亦有贡献)

一家刚拿到IPO门票的企业,在敲钟前夕被四个金融监管部门同步约谈,这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绝无仅有。蚂蚁集团领了第一单。

11月2日晚间,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556号的蚂蚁Z空间和往常一样灯火通明,与上周公布定价时的欣喜不同,这是一个难眠之夜。

当晚临近9点,证监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今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约25分钟后,银保监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办法》’)。”文件监管收紧所指的小贷业务是蚂蚁金服主营业务之一。

短短几个小时,“四部委约谈蚂蚁”一文仅在证监会官微阅读量达10万+,点赞量过万。

当晚,央行系官媒金融时报再发文指出,针对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应加快建设和完善大型互联网企业监管框架,严格市场准入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防止数据垄断。

晚上10点,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在媒体发文指出,“花呗”、“借呗”侵害消费者权益值得高度关注。

事实上,2号当日白天,已有金融界两大重磅监管表态,直指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一则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发声,强调“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一则为,央行行长易纲亦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改变了游戏规则,但商业秘密的保护和消费者隐私的保护,是极大的挑战。

“你知道你在套利,他们也知道你在套利,你知道他们知道你在套利,他们也知道你知道他们知道你在套利,但是你不光依然在套利,你还骂了他们。”一位吃瓜群众在朋友圈调侃到。

监管聚光灯下的蚂蚁集团迅速作出反应。其向《财经》记者表示,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与相关管理层接受了各主要监管部门的监管约谈。蚂蚁集团会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继续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和民生发展。

一周多前的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针砭金融监管的言论曾火爆刷屏;如今,金融监管当局对于蚂蚁金服及金融创新的掷地有声再度吸睛无数。

戏剧性的反转,令即将登录A+H股的蚂蚁集团的关注度再度升温。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日上午收盘,33支蚂蚁金服概念股涨多跌少,仅朗新科技、巨人网络、新朋股份和百大集团4支出现微跌,宇信科技涨幅已超7%。

4家机构约谈并没有对蚂蚁H股产生压力。今天上午蚂蚁H股暗盘价格仍然维持在116-120港元,较招股价上涨45-50%。

“强监管”何来?

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上一次震撼金融圈的演讲发生在12年前,那一年(2008年)恰赶金融危机,他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说到,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12年前的金句曾一度刺痛了很多银行大佬的的神经,但是彼时,多数银行业从业者并未将其放在心上,后来事实证明银行业领袖们那时大意了。

2009年,支付宝在问世五年之后推出了移动端支付宝APP,次年推出了快捷支付,并于2011年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产品,在扫码支付横扫天下的当下,支付宝占有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超过50%。

2015年,蚂蚁集团推出了花呗和借呗两款消费金融产品,截止今年6月底包括花呗、借呗在内的消费信贷余额约1.7万亿。

一周前,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又发表了一个震惊金融朋友圈的演讲。

他说,巴塞尔协议像一个“老年俱乐部”,要解决的是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中国不是金融系统性问题,而是缺乏健康金融系统的风险。

尽管马云在演讲之前就声明自己是一个外行人,但是相比12年前的商业银行,此次监管当局反映迅速。

四部委约谈蚂蚁集团的初衷是什么,接近监管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细品金融委会议新闻稿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在其看来,马云的“激昂演讲”实则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10月31日,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召开金融委会议,提出尊重国际共识和规则,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

同时,金融委会议强调,首先要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尊重国际共识和规则,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在蚂蚁集团被四部委约谈当日,央行行长易纲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就坦言,大科技公司显著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服务需求有所改善,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如移动支付和二维码等技术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同时易纲指出,大型科技公司改变了游戏规则,但商业秘密的保护和消费者隐私的保护,是极大的挑战。

郭武平发文指出“巴塞尔协议经过几十年逐步演进,覆盖的风险从信用风险扩大到操作风险,2008年危机后又增加了流动性风险控制标准,各国实践证明,有广泛适用性。因此,从防控风险和保护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的角度,金融科技公司应有针对性地逐步建立资本和拨备计提等风控措施”。

不过,亦有资深金融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马云其实是揭开了一些问题的“盖子”,但很可惜他自己是当事人,而很多人聚焦在蚂蚁集团的业务本身。马云所揭示的其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

“毋庸置疑,从个案来看,蚂蚁集团肯定要接受现行的监管,因为蚂蚁本质上是在用科技的方法在做金融,当前监管层的做法无可厚非。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局来看,我们的金融系统以及金融监管方式需要进行改革。可以看到,日本、韩国就没有做好金融领域的改革,这也成为它们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教训。”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告诉《财经》记者,从金融安全维度看,蚂蚁必须接受金融监管。从改革全局看,金融及监管也必须改革。

上市前夕迎规范

尽管如此,将有望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的蚂蚁集团依然不敢小觑政策之压,此前就有分析师向《财经》记者坦言,它(蚂蚁集团)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政策。

蚂蚁集团的招股书中也曾提到,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高度复杂,且不断变化,如近期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可能会提高公司合规的难度,增加公司的合规成本。

管清友指出,监管约谈是个严重警告。如果是券商负责人被约谈,当年券商评级打分是要扣分的,严重影响评级和业务开展。

10月26日晚,蚂蚁集团IPO初步询价完成,最终A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68.8元,总市值2.1万亿元。此前,多家投行预测蚂蚁集团约2.5万亿-3万亿元估值,为此,其总市值折让幅度约20%-30%。按照IPO价格计算,本次蚂蚁集团A+H股发行募资最高达2600亿元(包括初始发行新股及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

“监管约谈和网络小贷管理办法会改变蚂蚁集团的估值逻辑。”管清友认为,一方面,马云可能要抓紧适应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互联网电商在监管漏洞和缺位迅速崛起的经验不能用于金融平台了。成也萧何,败也可能萧何。另一方面,蚂蚁集团一定意义上已经具有国家公共平台的功能,影响面甚大。在数据确权与数据收益分配分割的情况下,政府介入可能是个趋势,必然接受系统而严厉的监管。

蚂蚁集团上市在即,监管一系列举动还是让市场产生担忧,监管一番密集组合拳是否会影响其上市进程?上市后股价是否会破发?

对于上市进程的影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他告诉《财经》记者:“这是监管谈话,不是行政处罚,不会影响蚂蚁上市进程。”

对股价的影响则更具争议。财经专栏作家嵇少峰发文直言:“蚂蚁破发在即。”王骥跃则认为监管谈话及相关政策发布对蚂蚁集团的股价“会有影响,但可能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

他进一步向《财经》记者分析:“ 监管谈话本身不会影响蚂蚁经营,未来可能会有些政策规范蚂蚁,对蚂蚁的高速扩张会有不利影响,但对蚂蚁的长久健康发展是更加有保障的。所以监管谈话对上市后股价影响并不大。”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日上午收盘,33支蚂蚁金服概念股涨多跌少,仅朗新科技、巨人网络、新朋股份和百大集团4支出现微跌,宇信科技涨幅已超7%。

4家机构约谈尚未对蚂蚁H股产生压力。3日上午蚂蚁H股暗盘价格仍然维持在116-120港元,较招股价上涨45-50%。11月2日,蚂蚁H股进行了三宗暗盘交易,成交价格分别为108港元、115港元和120港元,较发行价分别上涨35%、43.75%和50%。

事实上,就有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曾表达过担忧,“蚂蚁集团毕竟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又服务着如此多的用户,如果出现较大问题,风险实际集中在一个人(马云)身上,带来的影响或者说风险完全不可控。为何要发展数字人民币,就是也考虑到上面这个问题,要规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潜在风险。”

嵇少峰指出,对当下的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新规(记者注:《办法》)出台更需要认真反思自己。自己是在做金融,还是在做科技。自己的利润中,有多少来自母体生态的价值,有多少来自金融信贷的风险溢价,真正的科技在其中发挥的价值与应有的回报是多少,能不能覆盖科技的投入。

“先把盈利模式想清楚,牢牢守住不承担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风险这一底线,把核心的科技能力打造出来、把风险向体系外释放的分担机制做出来,这比做几十亿、上百亿的规模重要得多。千万不要想着先做大信贷规模挣到钱再来养科技平台这条路,因为多数这是一条不归路,规模越大、调整越难。”嵇少峰说。

花呗、借呗承压

监管一系列组合拳下来,首当其冲的是蚂蚁集团的拳头产品——“花呗”和“借呗”。

郭武平发文批评金融科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三大乱象:一是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消费者行为数据,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二是金融科技公司收费高于银行,“普而不惠”;三是有的金融科技公司存在过度收集并滥用客户信息、信息管理不当的问题。

文章直接点名“花呗”和“借呗”,称“花呗”内核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没有本质差别,而“借呗”与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无本质差别,同时强调:“‘花呗’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与郭武平措词严厉的文章相比,上述《办法》更为市场所瞩目。

当前,蚂蚁集团正是通过两家小额贷款公司,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来经营“花呗”和“借呗”的业务。《办法》在业务准入、业务范围和基本规则、经营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作出规定。

其中颇受关注的条款包括: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主体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小贷公司未经银保监会批准,不得跨省开展网络小贷业务;跨省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为3年等。

《办法》发布后,市场反应不一,有观点认为该文件是冲着蚂蚁集团而来,也有观点认为不用过度解读。

“《办法》其实之前就在征求意见了,这次突然公布,时间比较仓促,应该就是冲着蚂蚁去的。”接近小贷监管的某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直言,此次《办法》主要是针对小贷公司。需要注意,《办法》发布前,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应该先行,且需要放贷组织条例作为上位法,但这些至今尚未出台。《办法》此前迟迟未出台,也正是因为前两者一直未正式发布。

市场亦有观点认为,马云之所以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关于金融监管的言论,正是因为之前已知晓《办法》的相关要求。《财经》记者注意到,《办法》对蚂蚁集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杠杆率、联合贷款等方面。

“《办法》对存量网络小贷牌照具有重大影响,对蚂蚁集团构成实质性冲击,联合贷模式将被重塑。”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向《财经》记者表示,“联合贷款出资比例的规定具有重大杀伤力,对于某些大科技公司以小比例自有出资撬动杠杆扩大联合贷款规模的行为实施了强有力的约束。”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也向《财经》记者表示,《办法》中影响比较大的条款是对于联合贷款出资比例的限制。“当出资比例大幅提高,对它将来业务规模的扩张可能会造成重大影响,(同样的资本金)它以后能够撬动的资金可能会远低于现在,以后杠杆率可能是10到12倍,符合巴塞尔协议对银行风控的管理方向。”

也有观点认为,不用将《办法》对蚂蚁集团的影响放大。“蚂蚁完全可以转消金公司和网商银行,就像微粒贷是依托微众银行一般,但其他的小贷公司恐怕就很难过了,毕竟很多都是只有一张或者以上的网络小贷牌照去做联合贷款。”某持牌金融机构人士直言。

此外,王蓬博告诉《财经》记者,《办法》本身对蚂蚁集团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如果按《办法》规定,今后很多中小网贷机构运营门槛被抬高,但需求还存在,这部分需求只能由蚂蚁这种被规范以后仍有资金能力的机构来操作,这反而有利于市场集中。”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前中信证券互联网首席分析师张孝荣同样认为,对于蚂蚁集团而言,新网贷办法并非全然都是利空。“一些不满足新网贷条件的小公司的,就没法玩了,行业会进一步集中,出现几个寡头。有金融牌照的,资金体量大的,公司实力雄厚的,会存留下来。”

“对于蚂蚁们而言,新网贷中的一组数字对于他们是很致命的。”张孝荣对《财经》记者表示。张孝荣所指的致命数字,来自新网贷规定: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他进一步分析,蚂蚁集团主要是依靠联合贷款以及助贷模式。今年六月已经达到2.15万亿元的贷款规模。有市场观点称,这里面属于蚂蚁集团的表内贷款占比只有2%,其余的98%都是由合作金融机构发放或者证券化了。那么,如果按照新网贷办法中规定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的要求,这就意味着2.15万亿元规模,蚂蚁集团的资本金将要补充到6450亿元。“这个数字会让蚂蚁们感觉到沉重的压力。不仅会大大压缩其发放贷款的空间,也会压缩其利润空间。”

张孝荣表示,未来,蚂蚁们要像银行一样有注册资本,上交存款准本金等等。

一位观察者指出,监管前所未有的对一家机构密集发声,看似是针对蚂蚁,但其作为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旗舰企业,监管的发声也强有力的指明了金融创新与监管的规则,明确了金融科技行业的方向。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蒋晓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