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董事长离任 人事震荡或折射扩张后遗症
复星医药的人事动荡持续发酵,今年以来相继有6位高管离任,职位包括董事长、联席董事长、高级副总裁、副总裁,其业绩、市值与头部企业的差距不断被拉大,外界认为这或是造成本轮高层震荡的因素之一
今年10月29日,复星医药(600196.SH)发布公告称,董事长陈启宇、联席董事长姚方辞职,原总裁吴以芳继任董事长职位。同时,总裁职位分为执行总裁、联席总裁,关晓晖出任执行总裁,陈玉卿、王可心、李东明共同担任联席总裁。
这成了复星医药今年人事动荡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10月底,复星医药已有6位高管离职,职位包括董事长、联席董事长、高级副总裁、副总裁。
2019年,复星医药曾对自己的高管团队有一次大规模扩充。不过,这家持续外延收购的医药集团,业绩、市值与头部同行企业的差距不断被拉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此背景下,或造成今年管理层大规模“瘦身”。
今年6位高管辞职
复星医药的高管余震,仍在继续。
更换董事长仅隔一天,复星医药再度宣布人事公告,副总裁彭奕然因个人原因,递交书面辞呈,成为今年第6位辞职高管。
在此之前,戴昆、Hequn Yin、李建青先后辞任复星医药的副总裁、高级副总裁等职位。复星医药的高管“瘦身”,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凶猛。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管一年前才被聘任至岗位。根据2019年年报,复星医药共有6位高级副总裁、15位副总裁,任期都到2022年。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一栏里,复星医药披露在当年新聘1位高级副总裁、9位副总裁。
{image=1}
(复星医药今年以来离职高管名单,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一年前批量入职,一年后批量离开,这一切要溯源到复星医药的业务和组织架构。
作为一家A+H股上市公司,复星医药业务广阔,覆盖药品、器械、服务等全产业链板块。分工方面,复星医药负责战略规划与资本运作,其控股子公司,如复宏汉霖、复星凯特等,负责具体业务的经营。
尽管复星医药从未在年度报告中详解其组织架构,但《投资者网》拿到的一份文件显示,复星医药总裁室下设多个事业部、委员会,包括投资、制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医学诊断、医疗器械、消费品,以及其他孵化中的业务等。虽然该文件真实性未获复星医药证实,但其业务线不断拉长却是不争的事实。
{image=2}
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业务部门一个副总裁。2018年,复星医药的副总裁人数还是10名,一年后就增加至15名。
履历方面,2019年新任的副总裁全部出身于集团内部,要么来自复星医药,要么来自复星医药下属子公司。不过,若细分这些副总裁在复星医药的履历时间,2010年可看作分水岭。
今年离职的3位副总裁,戴昆、李建青、彭奕然,均为2010年后从外部,包括诺华、石药集团、葛兰素史克等公司进入集团;去年新任并且留任至今的副总裁,均为2010年前进入集团,基本从子公司提拔。
《投资者网》试图就相关问题向复星医药电话与邮件求证,但一直无人接听或回复。
与头部企业差距拉大
“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整合式发展”,这是复星医药对自身战略的概括。其中,外延扩张是主基调。
Wind统计显示,经过持续努力,复星医药已累计完成19笔并购。靠着激进的扩张,复星医药把触角伸向大健康领域的每个角落,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王国”。
王国征战,每打下一块地,都建立对应的组织管理。复星医药每一次收购,也会把标的纳入不同事业部,由副总裁把握事业部大方向,负责标的公司的日常运营。
复星医药持续并购,事业部增加持续,副总裁人数也持续上升。多年下来,复星医药更像是一家股权投资公司。
相比之下,复星医药的可对比公司,恒瑞医药则注重内生增长,即通过大手笔研发创新药,在药品领域做大做强。因此,国内两家头部医药公司的竞争,也成了两种模式的竞争。
根据Wind统计,2018年复星医药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为249.18亿元、30.2亿元,恒瑞医药的数据为174.2亿元、40.6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复星医药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为221亿元、27.5亿元,恒瑞医药的数据为194.13亿元、42.43亿元。
对比可知,尽管复星医药的营业收入仍高于恒瑞医疗,但两家公司的差距已逐渐缩小。相反,复星医药与恒瑞医药的净利润差距,被不断拉大。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两家公司的市值差距,也越拉越远。根据Wind统计,2018年底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的市值分别为596.42亿元、1942.3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的市值分别为1393.7亿元、4736.7亿元。
{image=3}
(复星医药与恒瑞医药业绩和市值对比,数据来源:Wind)
无论业绩还是市值,恒瑞医药的一日千里,与复星医药的小步慢跑,形成鲜明反差。
《投资者网》就业绩与市值被头部企业拉开差距,进而是否导致今年大批高管离职等问题,向复星医药求证,对方一直未予置评。
“中国版强生”前路难行
并购、拆分上市、再并购、再拆分上市。美国强生通过该模式壮大,复星医药也如法炮制,意图构建中国版的强生。
2013年,复星医药成立子公司Sisram Med,之后收购以色列医美器械Alma,并将其装入Sisram Med。四年后,Sisram Med上市港交所,股票名为复锐医疗科技(01696.HK)。
同样的剧情还发生在印度药企Gland Pharma。2017年,复星医药以10.91亿美元收购该公司,成为当时国内药企最大的海外并购。今年11月,复星医药公告,印度和孟买交易所已原则性批准Gland Pharma上市申请。
不过,复星医药的外延式扩张也隐患重重。
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之前收购的奥鸿药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6.03亿元、6104.84万元,去年同期两项数据为12.43亿元、1.63亿元。报告期内,奥鸿药业的商誉余额为9.46亿元,占总商誉的10.4%。
更尴尬的是复星医药内生式增长,也未达到市场预期的高度。
在复星医药的版图中,复宏汉霖被誉为最大的明珠。其耀眼之处并非盈利能力,甚至到目前为止,其净利润还未扭亏为盈。复宏汉霖的任务,是承担集团生物药的创新研发,竖起创新大旗。
截至今年上半年,复宏汉霖的研发费用高达7.57亿元,占复星医药研发总费用的62.87%。报告期内,复宏汉霖在国内上市2款药品,并于去年登陆港交所,目前启动了科创板IPO辅导。
不过,复宏汉霖的竞争对手信达生物,目前已拥有4款上市药品。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被市场普遍认为是生物药的第一梯队,复宏汉霖不在其列。
《投资者网》就复宏汉霖的高投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向复星医药求证,但对方尚未置评。(思维财经出品)■
戴志坚即将担任港交所临时行政总裁 为何是戴志坚?
9月29日消息,港交所发布公告,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意欲提早退休,在董事会全面支持及同意下,李小加将继续担任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及董事会的当然成员直至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说李小加总裁还有3个月就退休了。此外,戴志坚被委任为代理集团行政总裁,2021年1月1日起生效。2021年1月1日起,李小加将转任为董事会高级顾问,为期6个月,继续提供指导并确保过渡安排顺利进行。0000晶片股有追捧 中芯国际上升3%上海复旦飙近5%
现时,恒生指数报24221,新浪港股讯,下跌259点或下跌1.06%,主板成交301.04亿元.国企指数报9821,下跌87点或下跌0.88%。部分晶片股逆市有追捧,上海复旦(01385)现价上升4.84%,报6.28元;成交约44万股,涉资276万元.盘中高见6.37元,创逾一个月新高。上证综合指数报2925,下跌10点或下跌0.36%,成交911.72亿元人民币。0000大摩:上海石化目标价2.27港元 给予增持评级
摩根士丹利发表技术分析报告,相信上海石油化工股份(00338)股价在60日内将跑赢大市,发生机会率料为60%至70%,予其股份“增持”评级,目标价2.27港元。该行表示,集团股价近期遭到沽售,但认为其第三季盈利转势憧憬,可成为股价的催化剂。0001八年“联姻”终要散:与蒙牛一别两宽 达能能生几分欢喜?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每日财报评论3月1日,蒙牛突然发布公告,称二股东达能将改变其持股方式,并考虑进一步减持蒙牛股份,这也是双方合作8年后首次谈到“分手”。“长跑”8年,一朝“分手“。尽管双方均未透露此次减持的具体原因,但外界已对此产生了颇多猜想。八年“联姻”为何要散?与蒙牛一别两宽,各走各路,达能又能生几分欢喜?八年“联姻”终要散0001净利走低毛利率缩水 一夜蹿红的板蓝根能否带动白云山业绩提升?
来源:投资时报今年前三季度,白云山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35%至468.8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5.84%至26.59亿元{image=1}《投资时报》研究员吕贡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