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677

中国焦点面对面:香港“财爷”解析香港三大机遇

中国新闻网2020-11-06 14:17:290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日前在北京闭幕,会议对中国“十四五”规划作出部署,并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面对新的国家规划,香港如何扭转当前面临的经济负增长压力?如何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等地位?如何在国家规划以及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作出权威分析。

{image=1}

中新社记者: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顾当时的港澳专章,其中特别提到了要“深化内地与港澳的合作”“支持提升港澳的经济竞争力”。当时有很多评论文章说,香港面临着一个重大机遇。现在回顾这五年,您觉得香港在其中把握住了哪些机会,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

陈茂波:“十三五”规划其中一点是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在这方面,过去五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要感谢中央给我们的支持。

举个例子,在金融市场方面,2015年在这边上市的内地企业大概900多家,现在已经到了大概1300家。市值当时大概是15万亿(港币,下同),现在已经增加到超过33万亿。股票市场的成交量,当时大概70%左右跟内地有关的企业成交,现在超过80%。市值当时大概是60%多,现在也接近80%。可以说,由于中央的政策支持,内地企业走向国际,来香港投资融资,把我们的股票市场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中新社记者:今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疫情,香港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回顾SARS时,经济能够迅速地复苏,是跟当时中央政府开通内地居民港澳个人游有一定关系,以及当时签署了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大礼包。今年情况截然不同,疫情持续时间特别长。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想要经济尽快复苏的话,您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

陈茂波:2003年SARS的时候,其实是我们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到美国的科网股爆破,然后到SARS,经济是往下走了一段时间。当时是很困难的,房价掉了60%以上,失业率到8%多。那个时候国家给我们政策支持,自由行、CEPA,所以在谷底我们反弹得很快。新冠肺炎疫情往后的经济恢复,我们估计不一定能像过往有V型反弹。这一次可能需要的时间长一些。

不过我们也不要给短期的、眼前的困难遮蔽了看中长线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香港来说很重要。我们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经济体,人均GDP已经超过46000美元,人口700多万。但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发展到这个阶段,要往上到另外一个台阶,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我们(就很重要了),一方面(大湾区)是一个大的市场,(香港可以)通过大湾区扣进内地的内循环。另外一方面,在产业方面我们主要是金融、房地产,如果能跟深圳、广州,跟其他兄弟城市,在创科、先进制造业方面互相促进的话,也给我们另外一个台阶。所以尽管短期经济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不过从中长线来说还是比较乐观。

国家在内外循环、相互促进这个角度,也提出改革开放这个国家发展战略是坚持不变的,是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双向的开放。我们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的跟国际(接轨)的门户、桥梁,在这方面的角色还是很重要,也给我们提供发展的机遇。

{image=3}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中新社记者:今年特区政府似乎也调整了“花钱”的风格,推出了多轮防疫抗疫基金,也第一次给全民每人派发了1万元。但是您曾经在预算案中预告过,可能未来几年经营账目上录得的都会是赤字。特区政府有没有做好准备,去应对持续的财政赤字问题?

陈茂波:未来五年总的来说,每一年都有赤字,但是金额不是很大,大概100多亿到200亿至300亿左右。我们一年的总开支超过6000个亿,所以在整个布局里边还算是比较平衡的预算,尤其是考虑到国际环境这么复杂,我们面对经济下行的情况。现在估计,到明年3月底,还有大概8000多亿的财政储备,这个水平,大概是我们开支的12、13个月,还算比较稳健。

往后,一方面,特区政府要继续投资(重要基建),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政府的投资是重要的。另外一方面,经常性开支,我们要进入一个整固期,不能随便增加。

在收入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现在国际上在税务方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竞争。在这方面,如果能增加收入,也不影响我们的竞争力,我们会积极考虑。现在,在这方面言之尚早,不是有一个马上要做的计划。社会需要有一定的讨论,要审慎从事。

{image=4}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中新社记者:我们近期注意到有诸多不同持份者都在向特区政府提出一些诉求,希望能够动用财政储备来帮助社会渡过难关。但是要维护金融安全,就必须也要维持财政的稳健,您是如何来平衡这两者的?

陈茂波:香港在“一国两制”这个特殊安排下,有一个很特别的情况,也是历史的原因,就是港币跟美元挂钩。这对金融稳定很重要,对安定社会民心也很重要。《基本法》第107条就提到我们要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同时,开支增长要跟经济增长相匹配,这是财政纪律方面的要求。

另外一方面,《基本法》从111条到113条也提到,港元要保持自由兑换,不实施外汇管制,资金自由进出。我们发行港币的时候,需要有100%的储备支持。所以,联系汇率制度,有一定的设计,这个设计保证了金融的稳定,但同时也限制了一些空间。我们可以说没有什么货币政策的空间。利率基本上由于跟美元挂钩,也跟美元的利率挂钩。也不能随便发行债务,不能随便增加货币供应。

因此财政政策、财政储备对我们来说就很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刚才我说,在经济下行、外围环境困难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帮助老百姓,要支持经济发展,钱的话,应该用还是要用。同时,要审慎从事,要小心用。

举个例子,去年出现社会事件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大家担心会不会资金流出,令香港的金融稳定出现问题。前阵子美国所谓制裁,在坊间有很多不同的猜测,会不会造成金融稳定的问题。回过头来看,我们的金融市场非常稳定。所以,有一定的财政纪律,保持一定的财政储备,以至于我们能保持金融稳定是很重要的。这中间,我们要小心平衡。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中新社记者:就像您刚才说的,香港近来有不少可喜的迹象。我记得您在7月份的时候就说过,自4月以来,连续3个月有大概超过1000亿的资金流入香港。今年10月,录得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的数字是2016年以来的新高。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大波的优质企业到香港来上市。这些向我们都透露了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

陈茂波:这也表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汇率稳定、资金自由进出是很重要的核心竞争力。4月份开始到现在,流进来3000多亿港币。所以我们银行结余现在4000多亿,很高。

曾经也有一些朋友问:钱进来这么多,是不是准备到时候一起走出去,冲击联系汇率?到时候金融稳定会不会出问题?也有这些猜测和担心。

我可以跟大家说,这些钱进来,我们给他港币,拿了美元,还是投放在美元资产,随时做好准备。你随便进来,随便走,都能给你兑换,也不会对我们的金融稳定造成影响。

最近这半年,有不少内地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回来香港二次上市,是对我们股票市场的信心一票,很重要。我们也看了一下,要排队过来的还不少。中间有一些规模比较大,也吸引很多老百姓的兴趣。这个过程里边流进来的资金,社会动起来的资金也不少。我们都很小心在监督,没有看见什么特殊的情况。这也表示我们金融系统的运转还是有序,很畅顺。

{image=6}

资料图:香港,香港仔的城镇景观。石宝琇 摄 图片来源:CTPphoto

中新社记者:我们能不能这样理解,国际疫情肆虐的情况下,资金持续地在流入香港,是国际资本对于港元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是有信心的,是这样吗?

陈茂波:对我们金融体系、金融系统是非常有信心。这也是用行动打破了之前一些猜测。主要是国安立法、美国所谓的对香港制裁,会不会对我们金融中心地位造成影响。这些国际资金,哪里有机会,哪里有前途,生意好、能赚钱,他就来。

所以最重要还是,一方面,用好国家给我们的发展机遇,发展我们的金融中心。同时,在监控方面要不断警醒,不断动态的、长时间的、跨界别(跨界别就等于说这个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联动式的全天候监督。这个工作如果我们做得好,就可以在一个比较稳的情况下用好这些资金。

中新社记者:内地经济现在正在迅速复苏,中央也提出了新发展格局。您觉得内地经济迅速复苏,对于香港提供了哪些机遇?

陈茂波:内地经济迅速复苏对我们的帮助,在第三季度就看得出来。第三季度,内地经济增长大概4.9%,出口增长了很多,也带动了香港的进出口在第三季度恢复增长。9月份,我们出口增加更厉害。可以说内地经济复苏对我们有立竿见影的影响。

外贸以外,我们也希望能在内循环这一块把握机遇。

国家推动内循环,对我们香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一方面,国家要增加内需,除了量以外,还有提升内涵。对香港来说,我们就鼓励港商在一些优质产品外销以外,要多花精神开拓内地的市场。另外一方面,由于内需需求这么大,港商在贸易方面拿到境外的优质产品,怎么做好分散的渠道,也是一个机遇。

{image=7}

资料图:香港中银大厦。笑云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新社记者:上周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会上对于中国“十四五”规划作出部署,还提出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您从中看到了香港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机会,以及在其中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陈茂波:在经济方面,其实三个重点:一个是内需;一个是创新跟科技;然后第三方面,是在一个更高水平,双向改革开放。

内需这块,香港通过大湾区扣进内循环,港商有很大的发展机遇。

外循环方面,香港这个特别的角色会继续发挥作用。金融市场,在今年3月底,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A股,有70%是通过深港通、沪港通债券的。全世界的投资,往后都会增加在内地投资的比重。这个增加的过程里,香港就能发挥作用。

吸引科技人才、创科机构、创科企业来到香港落户,用好跟深圳之间的邻近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新社记者:综合现在所有内外环境的因素来看,您觉得香港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

陈茂波:我觉得,往后除了金融产业,金融服务业以外,创新科技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从贸易、航运来说,空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疫情以前,每天在香港出发的航线,超过1000个航班,到境外200多个航站。货运方面,大概一年460万公吨,全球第一。客量方面,大概超过7000万,全球第四。我们现在在做(机场)三跑,做完以后,一年可以处理的人流超过1亿,货运超过900万吨。在发展第三方物流业、高增值物流服务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们作为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可以发挥的另外一个长处。

第三方面,是推动两地人民往来。“十三五”(期间),几个重要的跨境基建落成,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莲塘/香园围公路。一小时生活圈已经建立,三小时以内,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珠三角,这对两地人民往来很方便。香港市民、香港年轻人如果有兴趣到大湾区发展、生活的话,就会更便捷。所以,这也不单纯是经济了,是社会、民生。所以我(对香港前景)感到很乐观。

记者:刘辰瑶 王嘉程 李越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