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报告: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降低支付成本 助力普惠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11月6号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指出,总体来看,CBDC(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的潜在影响因其类型、运营方式以及计息机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采用单层运营模式或计付利息的零售型CBDC对货币政策传导、金融脱媒的影响较大,批发型CBDC和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且不计付利息的零售型CBDC则对金融体系影响较小。
《报告》分析了CBCD可能对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
第一,计息型CBDC可能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计息的CBDC则影响较小。有观点认为,不计息的CBDC只有支付功能,仅可能取代现金,对货币政策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而计息型CBDC不仅发挥了支付媒介作用,还有储蓄功能,流动性和安全性高于银行存款,CBDC利率可能成为存款利率的下限参考,央行可通过调整CBDC利率来影响银行存款利率。此外,如果CBDC基本替代了传统现钞,央行可通过对CBDC实行负利率,提高持有成本,打破零利率下限的约束,进一步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也有观点认为,CBDC的使用可以防止私人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冲击。
第二,计息型CBDC可能对银行发挥金融中介职能带来影响,不计息的CBDC则影响较小。有观点认为,如果CBDC计付利息,出于安全性考量,存款人可能将银行存款转为CBDC,资金将从银行账户流向央行账户。面对脱媒压力,银行可能会被迫提高存款利率或选择融入成本更高的同业资金,从而导致信用收缩、银行期限错配风险增加。如果CBDC不计付利息,仅作为现金的补充工具或替代品,一般不会导致金融脱媒,但在极端情形下,即存款利率调至零或为负时,仍可能引发金融脱媒。也有观点认为,可通过采用双层运营、不计付利息、限制CBDC持有量等方式降低金融脱媒风险。
第三,CBDC有助于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助力普惠金融。零售型CBDC一般作为现金补充,高效便利,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形成互补,增强支付市场竞争性。计息型CBDC不仅较电子支付工具更加安全,还具有储蓄功能,对现有电子支付工具有较强替代性。批发型CBDC有助于改善大额支付结算,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支付成本,助力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在传统金融服务欠发达地区,CBDC依托数字化和安全性优势,通过移动客户端和网络通信,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利化程度,提升金融普惠水平。
第四,CBDC有助于提升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能力。与完全匿名使用的现金不同,CBDC能够实现可控匿名,可以改善识别客户能力,在保护用户合理隐私的前提下,提高对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识别效率和精准度。
责任编辑: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