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疫情系冷链食品传播病毒?专家:缺乏关键证据
原标题:天津疫情系冷链食品传播病毒?专家:缺乏关键证据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继从天津运出的进口冷冻猪前肘外包装被测出新冠病毒核酸弱阳性后,近日,该市相继报告两例感染者。
11月8日,天津海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1名装卸工(138号本地确诊病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1月9日,天津一名货车司机被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其曾到138号病例所工作的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海联冷库拉货。
两名病例的发现与11月7日山东德州市的通报有关。德州发现一批来自德国不来梅港的冻猪肘外包装检出阳性,该批货物曾在天津港太平洋码头停靠,并在海联冷库开箱贮存。
这一新发疫情引发社会关注,不少地区疾控也发布了针对冰鲜食品的正确处理方法。有声音认为,此次天津疫情是因进口冷链食品感染人所致。
天津此次疫情的源头是什么?能否判定为进口冷链食品致人感染?就此,新京报向多名疾病防控和传染病领域专家求证。专家分析认为,的确存在冷链传播的可能性,但现有信息不足以支撑结论,需要更为关键的证据。
释疑1
冷链传播的结论成立吗?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物体传播给人,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但就天津目前的信息来看,还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是冷链传播所致。”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猛说。
一名经历多轮新冠疫情的疾控专家表达了同样观点。
该专家介绍,山东德州市检出的进口食品外包装弱阳性,意味着样本达到了阳性判定标准,但是病毒载量很低。人感染新冠的概率,与接触时间、接触到的病毒载量相关,一般来说,想要被环境感染,需要环境中病毒载量较高,相应的,现场应该检出更多阳性标本,但目前只有食品外包装和门把手检出阳性,到底是人污染环境还是环境感染人,难以定论。“当然,也可能是后续的消毒消灭了病毒,这也给溯源造成困难。”
他还提醒,如果判定病毒来源是外源,要确保产品运输的中途没有任何人接触。以新发地疫情为例,有阳性标本从进口、下飞机、转运、进入市场,中途没有任何人开启包装,最后包装内部检出阳性,这才形成一个明确的指向。而根据官方信息,天津这批货物曾在中途接受开箱、转运,并非全程无外界接触。
蒋荣猛分析,这批进口货物进入天津后,到11月4日之前都未开箱,无人员接触;11月4日和11月5日,经过了开箱、装载、冷库贮藏、运输等过程。而两名感染者在这两天均前往货物中转冷库工作,且138号病例还未被发现除接触进口食品外的可疑流行病学史,综合现有线索,疫情因冷链运输而起的可能性不低。
但该结论要成立,仍需更为直接的证据。譬如对食品外包装、环境和人的新冠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如果比对出高度一致性,可以得出三者有所关联。不过上述疾控专家表示,即便存在关联,也只能说三者感染同源,未必能得出因果关系。
释疑2
本次疫情来源还有哪些可能性?
蒋荣猛介绍,就当下有限的信息来看,进口食品冷链传播的概率最大,但也存在其他可能性。
目前,对环境、外包装、感染者的病毒样本还缺乏基因测序结果。如果外环境和外包装测序得出同源,环境的污染则可能来源于进口食品;如果外环境和外包装测序不同源,则冷库中有存在其他污染货品、被感染者的可能性;如果人所感染的病毒基因测序与进口食品外包装不一致,可能存在其他感染源。
抗体检测也可作为提示信息。一般来说,感染新冠后至少需一周时间,人体才会产生抗体。如果两人是在4日和5日间感染,到核酸阳性的时间不超过4天,可以测出抗体阳性的概率不大。若抗体检出阳性,则可能在此之前已经感染,但接触到的人和货物相应更多,溯源会更加困难。
上述疾控专家指出,疫情溯源本身就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一件事。目前最主要是通过流调、精准的核酸筛查来排查风险,控制疫情传播范围。
释疑3
新冠“物传人”概率大吗?冷链进口食品还能吃吗?
上述疾控专家介绍,核酸阳性和病毒存活不是一个概念。物传人的前提是病毒具备传染性。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长链构成,如果外壳被破坏,病毒就丧失了传染性,但核酸检测仍可出现阳性。
蒋荣猛表示,病毒的结构简单,“生命力”强,在环境中虽无法复制,但可以存在,在低温冷冻条件下,病毒的存活力更高,一些实验室保存病毒就是在-80℃的环境中,存活期可在一年以上。青岛疫情中,相关部门从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出活病毒,验证了新冠病毒物传人的可能性。当人在污染环境中没有防护,病毒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感染;如接触病毒,触摸到了人体粘膜,可能导致接触传播。不过,物传人的概率低于人传人。
“病毒呼出来,落在物体上,不被破坏,还要再粘在手上,接触粘膜,环节太多。”另一位疾控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美国CDC的论述,新冠很容易在人际传播,最常在密切接触时传播,有时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而不常通过接触被污染表面传播。
既然物传人的可能性的确存在,那么冷链进口食品还能吃吗?
“只是吃进去不太可能感染,但在购买和烹饪时应注意防范接触传播。”上述疾控专家介绍。
11月9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冷冻冰鲜食品的食用指南提出,选购相关食品时避免手直接接触,并正确佩戴口罩;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不碰口、鼻、眼睛等部位;海淘代购进口商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
加工食物时应注意生熟分开,使用过的器皿要及时消毒等。如发生发热、腹泻症状,应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食用时间、食品种类和食材来源等信息。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研究员:印度对华示强是心理诉求 也为彰显其“民主”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林民旺]当前中印边境的局势因为印度频频挑衅,变得愈发紧张和复杂。8月底,印度在班公湖南岸又一次采取“先发制人”举动;9月7日,印度率先在边境鸣枪,出乎很多人意料。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强制检测行动基于科学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日在出席行政会议前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特区政府的限制及强制检测行动基于科学,综合考虑环境及楼宇等因素去判断封区,并不单以确诊病例作衡量。{image=1}0000英媒:中国农田歉收,全球出现“生姜荒”
英国Brinkwire网站12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农田收成不佳并遭受新冠疫情冲击,造成全世界“生姜荒”在人们准备制作圣诞姜饼、推高生姜需求之际,(中国)农田歉收和新冠疫情已经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的“生姜荒”。0000降薪、裁员、转型……校外培训正在凉凉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0日电(左雨晴)降薪、裁员、转型……K12(基础教育)校外培训行业正在迎来时代的剧变,离开或坚持,是一道成年人的选择题。{image=1}降薪、裁员行业风暴来临之前,一切都有端倪,但很多人,包括资本和行业企业老板们,又心存侥幸。就在半年前,好未来、高途(跟谁学)、猿辅导、作业帮等,还依然在为争夺K12在线教育领域老大地位打得火热,狼烟四起。0001欧盟前外交官被诬是“中国间谍” 德媒:情报来自美国
[环球时报记者青木]据德国《图片报》等媒体7日报道,因被德国联邦刑事调查局(BKA)诬为“中国间谍”,欧盟前外交官格哈尔德·萨巴蒂尔愤而决定将德国政府告上法庭,并要求上百万欧元的赔偿。《法兰克福汇报》称,关于萨巴蒂尔是“中国间谍”的情报,是由美国情报部门“告发”到德国安全部门的。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