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5

我不能理解的地方太多了 看完阿里和拼多多的财报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05-22 23:26:300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原标题:看完阿里和拼多多的财报,我不能理解的地方太多了

来源:互联网怪盗团

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

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在同一天公布了财报;京东已经在上个星期公布了财报。看完三大电商巨头的财报之后,我感觉有许多事情无法理解。

我并不是单纯的无法理解某家公司,而是无法理解整体局势。一切必然有合理的解释,只是我尚未找到,而且过去几个小时与我讨论的投资人、电商业内人士也尚未找到。

拼多多、京东和阿里上个季度的GMV同比都上升了,这一点尤其奇怪:

京东没有披露单季度GMV,但是从收入和活跃买家增速看,GMV应该有一个同比两位数的增长。

拼多多过去12个月的GMV同比增长108%,由此可推算出上个季度的GMV同比增长99%。

天猫上个季度的实体GMV同比增长10%;从收入和EBITA增速看,整个淘系电商的GMV在一季度有可能同比持平或略有增长。

那么问题来了:

根据国家邮政总局的披露,2020年一季度全国快递单量仅仅同比增长3%,快递收入同比略微下滑。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家加起来占据了全国快递包裹数的近九成,它们都报出了不错的、至少看得过去的增速。这是怎么回事?

直观感受也告诉我们:2月快递几乎是停运的,很多网店都不开张,或者开张了也不发货。阿里、拼多多在2019年四季报电话会议中也强调过,物流时效性的下降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宅在家里确实能创造更多闲暇时间,但是对整体消费需求应该是有益无害的。

但是事实与此大相径庭。问题出在哪里呢?

第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某一家或几家电商巨头的GMV有水分。尤其是拼多多的空头会指出,拼多多一季度的货币化率有比较明显的下降,或许是有些订单完成了却没有发货。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拼多多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也有44%(在线营销收入增长39%,交易收入增长76%);由此可以推出,它实际完成交易并发货的GMV增速肯定不慢。而在阿里那边,特别指出天猫GMV的口径是‘完成了支付的’,可以理解为水分很少。所以,单纯将一季度电商巨头的增长归结为‘水分’,是不科学的。

第二种可能的解释是:

微商、小程序电商、长尾电商平台可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让出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然而,上述腰部和长尾电商平台的GMV规模究竟有多大呢?微信曾经披露过,2019年小程序电商的GMV(可能包括本地生活服务)只有8000亿元,对于电商大盘来说不过沧海一粟。微商则是另一个概念——有人认为,微商的实际规模可能远大于市场预期,受到的打击也更大;不过缺乏过硬的证据。

第三种可能的解释是:

邮政总局对快递单量的统计有误差,忽略了一些物流渠道。问题在于,我们无法指出到底是哪些物流渠道被忽略了。即便邮政总局的统计有错,2-3月物流公司效率普遍低下总不会是错的。

既然没法弄清楚一季度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如先接受一季度的结果,把目光转向二季度;毕竟,未来比过去更重要。阿里和拼多多对二季度的指引都还不错,不过也有微妙差别:

阿里表示,4月天猫实体GMV有‘显著复苏’,5月‘继续提升’,但是没有说明具体的提升幅度(阿里习惯上不会给出详细的GMV指引)。

拼多多表示,5月日均物流包裹数已经超过6500万个,比3月的5000万个增长了30%(当然包裹数不代表GMV)。

我们至少可以得出结论,即淘系电商和拼多多的GMV在二季度都会有一个强劲的环比上升;京东应该也不会太差,不过鉴于它一季度表现很好,它的环比增速可能最慢。这就是投资者们翘首以待的‘报复性反弹’吗?或许是吧。如果今年二季度拼多多报出60%以上的GMV同比增速,天猫报出20-30%,那么投资者会不会为‘消费的全面复苏’而欢呼雀跃?(上面的具体数字只是随口一说,切勿当真。)

这就是又一个令我难以理解的地方:本次疫情虽然快结束了,但是它对经济的伤害尚未彻底弥平。我看到的工厂停工、员工放假、奖金取消乃至裁员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在长期,如果经济面临瓶颈,那么大众的边际消费倾向肯定会下滑;他们会为未来增加储蓄,并且把更多的消费预算移到必需品上。今年二季度的消费复苏(假设确实存在),会是一个回光返照,还是一个长期复苏的开始呢?

上述答案,目前没有人会知道,不过我们很快就会知道了。所以,还是再稍等一下吧。虽然每个人都说‘未来属于乐观者’,不过这次我会选择暂时站在悲观者这一边;现在越悲观,将来的某一天就越乐观。

另外,我还无法确认,在当前的环境下,投资者最关注的是哪一个或几个指标——用户数量、GMV、收入还是利润?尤其是上述几个指标经常互相矛盾。阿里的收入和利润增速还不错,但是用户增速较弱;拼多多的用户、GMV和收入增速都很好,但是利润(亏损)再次低于预期;京东的各项指标都还不错,不过也缺乏特别大的长期想象空间。不过,这一点我们很快也会知道了,因为市场会以股价变化表达自己的态度。

说了这么多不能理解的事情,下面说说我能够理解的:

拼多多的用户增速很快,京东也不慢,淘宝是最慢的。现在,拼多多和淘系电商的年活买家已经只相差1亿了,这个差距应该能在2020年之内弥平。在理论上,拼多多活跃买家的长期天花板就是微信用户,而微信的年活早已超过12亿;实际上,拼多多或许能够开发出其中的70-80%,即8-10亿年活买家。

淘系电商在GMV和收入方面尚未感受到来自拼多多的特别大的压力(双方差距仍然很明显),但是在用户基数和用户黏性方面一直感受着压力。改版后的聚划算以及淘宝特价版已经在一季度末推出;依托淘宝直播展开的内容电商、兴趣电商还在发展;手机淘宝应用正在把一些次要导流功能剥离,聚焦于核心电商。这一切举动能否再带来一波‘新用户红利’?淘系电商是否已经触及了自己的长期天花板?这大概是逍遥子现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以逍遥子为首的阿里管理层显然意识到了商家投奔拼多多的原因——拼多多的流量比较便宜、综合货币化率较低。因此,2020年一季度天猫在降低货币化率、提高补贴:虽然天猫实体GMV增长了10%,佣金收入却下降了1%,客户管理与佣金总收入(淘系商户负担的‘场租’之和)也只上升了1%。

当然,上述变动可能与商品品类的变化有关,例如服装、美妆的货币化率较高,而食品、3C的货币化率较低;不过,我仍然认为阿里在主动降低货币化率,吸引商户留在淘系平台。

与此同时,阿里的新零售及直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在收入规模上已经相当不可忽视。这块业务现在还是亏钱的,不过按照逍遥子的观点,这代表着阿里的未来,他刚刚牵头成立了天猫同城事业群。问题在于,这块业务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一个或哪几个细分业务——盒马鲜生、天猫超市、淘鲜达、线下零售,它们各自贡献的比例是多高?在疫情结束之后,这块业务是否会迅速回归‘常态’?我们所掌握的细节太少了。

拼多多的高歌猛进、淘系电商用户基数的见顶、新零售和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的持续亏损,导致了外界对于逍遥子的许多怨言。有些投资者甚至会毫不客气地将阿里目前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逍遥子,而丝毫不顾及他在过去十年所立下的功绩。

众所周知,我一直很看好拼多多。但是,我也一直认为,如果阿里内部有良将能够遏制拼多多,或者至少阻止它对淘系电商的进攻,那个人一定是逍遥子(以及逍遥子一手带出来的蒋凡)。淘系电商过去几年的极盛局面是逍遥子奠定的,而他也比任何人更有资格为淘系电商打开一块新的成长空间。

总而言之,未来3-5年,阿里仍然将在逍遥子的带领之下实现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不过,由于他是职业经理人而非创始人,在许多方面必然有掣肘,不可能走的特别快。

过去一个季度,拼多多在用户数和GMV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成本费用增长很快、利润(亏损)再次低于预期。然而,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业余最大的爱好之一是读军事史,拼多多过去几个季度在做的事情让我想起了1944年春季的右岸乌克兰战役。在这次长达4个月的血腥战役中,苏军付出了50万以上的永久减员、1万辆以上的装甲车辆损失,达到了收复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的战略目标。从战损比看,苏军是严重不够本的;从战略上看,苏军却几乎打穿了德军的南翼、为1944年夏的巴格拉季昂攻势建立了良好的态势。

更重要的是,苏军虽然损失巨大,却能高效地弥补损失。拼多多也是如此——经营现金流仍然不错,手中仍然有超过400亿现金,复购率、客单价都在上升。它在获客阶段采取的烧钱打法,即便稍微激进了一点,在战略上仍然是划算的。如果拼多多是苏军,那么品牌商家就是它必须拿下的‘右岸乌克兰’。对于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付出再大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拼多多对面的敌手,也远远比当年的德军更强大、更有智慧、更有战略回旋余地。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不如说是刚刚开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