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919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为什么选择耶伦?

证券时报网2020-11-26 02:16:480

原标题:为什么选择耶伦?

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

耶伦可能出任下一任美国财政部长,美股暴涨回应。24日美股收盘后,道指涨1.54%,报30046.24点,创下历史纪录;标普500指数涨1.62%,报3635.41点;纳指涨1.31%,报12036.79点。

市场为什么反应如此剧烈?因为如果消息坐实,耶伦将成为继美联储第五任主席威廉·米勒之后,第二位担任财政部长职务的前央行行长。米勒曾于1978~1979年短暂担任美联储主席,随后于1979~1981年间出任财政部长。很多读者可能对米勒感到陌生,但接替米勒出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克尔却是人尽皆知,因为是他终结了二战后美国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史上曾有评论称,米勒之所以能够出任财政部长,大通胀环境下他的央行行长履历是首要的原因。

因为这一层关系,很多市场人士认为,历史不会仅仅是偶然的巧合。对比上世纪80年代和现在,美国在宏观经济上面临的很多问题确实也很相似。首先,财政因为种种原因都形成了巨额赤字,而赤字又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次,中央银行在此前十多年的时间里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种种举措,最终形成了严重的泡沫。只不过上世纪80年代泡沫体现为大通胀,在当下则体现为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第三,从米勒的任命也可以看出,为了解决问题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将央行和财政捆绑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出路。而当下,我们已经见证了现代货币理论思潮的涌起。

作为财政部长,米勒的运气不太好,因为和他搭档的沃克尔是坚定的反通胀主义者。由于沃克尔强力推行货币紧缩,米勒任内的预算问题一直捉襟见肘,泡沫破灭也带来经济衰退。唯一的亮点是市场比较给力,道琼斯指数在1980年初出现了一波小反弹。

耶伦的运气会不会更好一些?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现给了市场比较大的希望。虽然2018年上任以来鲍威尔延续了耶伦的加息步伐,但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连续两次果断大幅度降息,已把此前累积的政策空间消耗殆尽。尽管美股指数不断上涨,但在经济反弹乏力的情况下,后续美联储想要重走沃克尔的老路,主动刺破泡沫来重启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更遑论,财政界的主导思潮,也早已从上世纪80年代平衡预算转变成了当前的功能财政。

为什么是功能财政思潮占主流?现代货币理论强调,只要私人部门出现大幅的产出缺口,那么政府支出就必须继续扩大,以阻止经济循环持续萎缩,政府的赤字对应的其实就是私人部门的盈余。考虑到未来美联储政策空间的局限性,通过财政继续扩张赤字,几乎已经是应对周期下行唯一可行的选择了。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长人选具有央行行长的工作履历,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将给市场一颗定心丸,预示着整个政策预期不会有大的变化;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财政部与央行之间的政策默契程度会提升,而且这种安排也在制度框架允许的范围之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安排能够争取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解决了通货膨胀的沃克尔,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为后世开太平”,同期黯然归去的米勒也未必是真正的失意者。真正让美国经济这部火车重启的,是格林斯潘首个任期内发生的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不过,沃克尔旗帜鲜明地反对通胀,将美联储从战后从属于财政部的泥淖中硬生生地拔了出来,继而开启了我们所熟悉的相对独立于财政的现代央行格局。

然而时至今日,莫非我们又要看到历史的轮回?

责任编辑:杨亚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