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疯狂的粉丝 追捧爱豆别糟践他人
原标题:疯狂的粉丝,追捧爱豆别糟践他人!
{image=1}
“请你们离我的书远点!”近日,一图书编辑在豆瓣上发长文声讨留言者。
原来,其团队精心编辑的新书刚上架,就被某男星的粉丝“灌水”无营养评论,一度淹没了真正读者的反馈。背后原因,不过是这位男星有几部作品将于明年上映,粉丝们现在就开始增强活跃度以“养号”,好到时候去给他刷分。
{image=2}
这位编辑的怒吼,引发诸多“路人”的共鸣。这些年,“饭圈文化”风生水起,粉丝与偶像的互动模式不断进阶,“养成系”渐成主流。
如今,“追星”已不再满足于收藏周边,而是要求全心全意应援,不止于观看模仿,还要为偶像争取资源。在一些狂热粉丝眼里,让爱豆得到最多关注,才算“入圈”“称职”。
为此,刷分者有之、拉票者有之、屠榜者有之,甚者,为确保自家爱豆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不惜糟践他人。豆瓣遭遇沦陷是一例,前不久,某爱豆的粉丝为了练手速,以备他日能成功抢到“自家哥哥”的演唱会门票,竟恶意预定另一位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增加别人粉丝的抢票难度。如此操作,再次刷新“饭圈”病态文化的下限。
{image=3}
应该说,每个人都有愉悦自己的权利,适度追星、“守护爱豆”无可厚非。但若陷入一种畸形的狂热,滋生出应援打榜、刷量控评、恶意攻击等乱象,扰乱平台社区生态和秩序,就不能当成私事和玩笑了。
表面上看,种种乱象似乎是某些粉丝的“无脑行为”,但其危害绝不止于“饭圈”。现实社会“作弊造假”众人不齿,但所谓“屠榜”“刷量”与其何异?现实社会“攻击斗殴”触犯法律,“饭圈”动辄“互撕”“攻讦”又怎能一笑了之?更别说,到处“灌水”骚扰别人,恶意抢票浪费资源,与闯入公共文化空间肆无忌惮丢弃垃圾一样丑恶。
“饭圈”病态文化当休矣。《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早就指出,不得通过人工方式或技术手段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虚假注册账号。今年前些时候,网信办也分别明确了,将规范平台和运营者的责任,将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
对乱象频发的“饭圈”进行必要约束,国家层面已经出手,各方都当重视起来。特别是平台方,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无论是改善数据算法,还是提升“火眼金睛”,让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免受“蝗虫过境般”的侵扰,也是平台保持生命力的基本要素。
{image=4}
“尊重作品和创作者,尊重平台社区规则。”卷入舆论漩涡后,当事明星发声反对“养号刷分”“评论注水”等行为,其粉丝们纷纷在平台道歉。辛辛苦苦一通忙累,最后却“爱豆”躺枪、“路人”共愤,何必呢?让自己和“爱豆”一起成长成熟,难道不比沉浸在虚假流量中更有成就感吗?
责任编辑: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