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新新材:净现比极差 募投豪赌风险高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在行业供不应求的阶段,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产销率以及多项财务关键指标不断走弱,这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完全相悖。
本刊特约作者 启迪/文
宁新新材(839719.OC)专业从事特种石墨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行业内少数拥有从磨粉、混捏、焙烧、浸渍和石墨化处理到深加工的一体化生产加工能力的企业,目前公司具备年产量6600吨特种石墨的生产能力, 2018年和2019年销售规模位于国内特种石墨行业前三。
2020年7月份之前,宁新新材是在新三板挂牌,代码为839719.OC,目前正在申请在创业板上市。
与行业发展相悖
2020年7月24日,宁新新材向证监会递交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特种石墨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9年,宁新新材主营业务收入为1.97亿元,其中特种石墨产品收入8540万元,占比为43.33%;石墨坯产品收入6237万元,占比为31.65%;特种石墨制品产品收入4931万元,占比为25.02%。
宁新新材在2017年以前主要从事特种石墨、石墨坯的生产和销售,2017年7月,公司成立控股子公司宁和达,从事特种石墨制品的生产和销售,2018年起特种石墨制品的销售占比开始逐年上升。目前,特种石墨产品依然是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产品。
与普通石墨相比,特种石墨是具有高强度、高密度、高纯度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人造石墨,又称“高纯石墨”。
从全球范围来看,工业发展越快,对特种石墨的需求量越多。特种石墨的需求量在欧洲、北美以及日本市场保持稳定,而在中国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石墨行业,均为传统的原矿开采和粗放的初加工,特种石墨行业起步较晚,其发展主要是由于完全依赖进口的情况下高额生产成本催生行业内部产业升级,亟须完成进口替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企业生产水平不足,生产能力欠缺的问题暴露明显,国内特种石墨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目前中国特种石墨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统计, 国内特种石墨2019年实际产量约为5万吨,而需求量却超过10万吨,自给率不足50%,2019年从海外进口特种石墨约为3万吨。
特种石墨主要需求来自光伏、锂电池等战略新兴行业。而在供给端,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特种石墨行业中管理不规范的落后产能被淘汰;新增项目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环评手续和立项审查,新增产能较为困难,这进一步导致了特种石墨的供应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将保持缓慢增长,预计特种石墨供不应求的状态短期内很难扭转。
从供需的角度来看,2019年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年份。但令人不解的是,公司主要产品的售价却大幅下降。2019年,公司特种石墨的售价为2.54万元/吨,同比下降22.3%;石墨坯的售价为2.19万元/吨,同比下降14.65%;特种石墨制品的售价为6.5万元/吨,同比上涨3.21%。虽然特种石墨制品的价格在2019年小幅上涨,但特种石墨制品的售价已经从2017年的12.74万元/吨下降到2020年一季度末的4.9万元/吨。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下降幅度超过60%以上。
与此同时,2017-2019年及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7.01%、52.64%、39.42%和33.04%,整体毛利率因价格的下降而不断下降。
2019年,全国全行业的实际产量为5万吨,进口约为3万吨,而实际的需求为10万吨,为什么在供不应求的2019年中,公司的特种石墨的价格同比下降22.3%、石墨坯价格同比下降14.65%?公司产品价格的变化与2019年整个行业的情况并不相符,这究竟是公司产品的竞争力问题还是公司的战略选择原因?
核心财务指标不断走弱
2017-2019年,宁新新材自产的特种石墨(含石墨坯和特种石墨制品)销售量分别约为3100吨、4600吨和7000吨,占中国国内生产的特种石墨总销量的比例分别约为8%、11%和15%。虽然占比不断提升,但公司很多核心的财务指标在不断走弱。
2017-2019年,宁新新材的营收分别为1.2亿元、1.74亿元、2.29亿元,期末应收账款分别为3041万元、4901万元、1.35亿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34%、28.17%、58.95%。过往三年,宁新新材的收入增长幅度为90.83%,应收款增长幅度为350.51%,应收款增长幅度远超收入,占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
在应收款规模和占比不断提升的时候,宁新新材的预收款不断下降。2017-2020年年末,公司的预收账款分别为688万元、965万元、169万元,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应收账款的增加和预收款的降低大幅影响了公司产品的变现能力。2017-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2亿元、1.74亿元、2.29亿元,同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9122万元、1.41亿元、1.18亿元,过往三年的收入变现率为76.02%、81.03%、51.53%,同样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2017-2019年,宁新新材的净利润分别为2804万元、4784万元、5023万元,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1万元、764万元、-2058万元。过往三年,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为1.26亿元,而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总额为-1345万元。
对比来看,虽然宁新新材的营收和净利润在不断增长,但是公司盈利质量并不理想。虽然公司有净利润,但是没有净现金。无论是应收款、预收款还是公司的变现能力,过往三年公司的核心财务指标都在不断变弱。
募投项目风险高 资金压力大
此次上市,宁新新材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327万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募资3.4亿元,将全部投资于年产18000吨高纯石墨和60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项目(二期)。
该项目分为三期,第一期已于2019年4月建设完毕,一期达产后,公司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有年产6600吨特种石墨的生产能力;第二期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新增7200吨特种石墨,二期达产后,公司将具有年产13800吨特种石墨的生产能力,是对公司现有业务的进一步巩固、拓展和提升;公司计划在第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后,根据市场状况及公司实际情况投资第三期项目,将公司的特种石墨产能进一步增加至18000吨,并新增60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项目。由此来看,宁新新材几乎把所有资金都押注在特种石墨及锂离子电池负极项目上了。
此次扩充产能是有一定风险的。从目前来看,宁新新材特种石墨材料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公司是一体化生产经营的模式,拥有从磨粉、混捏、焙烧、浸渍和石墨化处理到深加工的一体化生产加工能力的企业。
根据生产流程划分,2017-2019年,宁新新材磨粉、混捏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2.62%、87.18%、52.26%,压型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36.16%、28.58%、25.65%,焙烧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3.47%、95.96%、94.62%,浸渍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2.22%、69.69%、53.96%,石墨化的产能利用率2019年为92.54%。
由此可见,公司磨粉、混捏、压型、浸渍流程的产能利用率都不高,而且有下降的趋势。
从产销率来看,2017-2019年,公司石墨坯的产销率分别为19.42%、34.08%、46.20%,特种石墨的产销率分别为83.09%、100.35%、89.65%。2020年一季度,公司石墨坯和特种石墨的产销率分别为7.23%和69.85%。从过往来看,宁新新材石墨坯的产销率一直不高,而特种石墨的产销率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产能利用率低、产销率低的基础上不断扩充产量需要勇气,但同样需要运气,一旦未来产品价格继续下降,或者竞争变得激烈,募投项目将会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
2017-2019年年末及2020年一季度末,宁新新材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9.10%、35.13%、27.91%、27.46%,虽然公司资产负债率不高,但是公司资金压力却在不断加大。
2020年一季度末,宁新新材的货币资金为1441万元,短期借款为710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135万元,公司的货币资金已经不足以覆盖短期负债。
在募投项目中,公司将募集3.41亿元投资于年产18000吨高纯石墨和60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项目(二期),届时偿债压力还将不断增大。如果未来产品价格及销售持续低迷,宁新新材将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也许特种石墨的前景会更好,但从目前来看,并没有体现在宁新新材的报表中。
责任编辑:逯文云
A股、H股双双涨超10% 市值2900亿元矿业龙头股紫金矿业涨停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编辑姚祥云3月11日,截至收盘,紫金矿业大涨10.01%,报11.54元,成交金额63.59亿元,市值达2939.61亿元。{image=1}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日港股收盘,紫金矿业大涨11.68%,报11.66港元。{image=2}0000贝壳市值超过万科 左晖凭什么?
刚刚踏上美股的贝壳(BEKE),在资本市场势头迅猛。上市仅一周,贝壳总市值达472.08亿美元(3265.8亿元人民币),超过地产龙头股万科A(000002.SZ),百度(NASDAQ:BIDU)也被其甩在身后。0000刚到岗就收警示函 大连圣亚新任董事长、副董事长背后关系被质疑
刚到岗就收警示函大连圣亚新任董事长、副董事长背后关系被质疑来源:证券日报之声证券日报网6月29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持股4%的“小股东”杨子平一举拿下3个董事席位,加上原来提名的2名董事,在大连圣亚董事会中独占5席,超过半数。后来,由于新任董事会执意罢免公司总经理肖峰引发全体员工抵制,大连圣亚“内斗”也被市场所关注。0001“三桶油”年中成绩单:中石油中石化双双巨亏 中海油盈利103亿
8月30日下午,中国石化(600028.SH)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务报告,至此,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全部公布了上半年业绩。总体来看,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两家油企——中石油(601857.SH)与中石化并未能摆脱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与他们的国际同行一样,录得了大幅度的半年亏损;反而是中海油(00883.HK)的表现令人意外,录得了超过103亿元的利润,将他们的国际与国内同行甩在了身后。0000A股明日风口:“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顶层设计正在酝酿
投资研报牛市旗手迎涨停潮!行业景气度仅次于2015年,底部反弹后投资机会来了?媲美东富龙的制药设备龙头找到了!新冠疫苗扩产带动需求爆发,订单和盈利提升均大超预期!机构高呼涨幅空间超50%【尾盘资金异动】涨疯了也买疯了!尾盘17股均遭超1亿资金暴力买入(名单)下一只贝泰妮诞生?传统药企标杆一次性收购7家标的入局功能性护肤超级赛道,“明星产品”矩阵已经形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