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8216

媒体:日本禁运 让中国无人机产业“换了人间”

观察者网2020-11-27 10:02:274

来源:科工力量

日本禁运,让中国无人机产业“换了人间”

[文/科工力量 赵宝瑞 王冬晓]

大家好,我是观察者网《科工力量》栏目主播,冬晓。提到“无人机”这个词,不少人联想的不是战场上扔导弹的军事无人机,就是航拍美丽城市的民用无人机。但是无人机的功能不只局限于战斗和拍照,还在物流运输、环保检测、电力检查和农业种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现在中国无人机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需要设立专门的条例来管理的程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十几年前,我国的无人机市场还曾经遭遇过外国的歧视和禁运。无人机究竟如何发展,国产无人机又是如何自力更生的呢?

2005年年底,日本雅马哈公司因为一门生意,登上了当地媒体的热搜。根据这些媒体的报道,雅马哈自2001年开始就向中国出售无人机,而这些无人机“落入了军方之手”。已经购买的无人机则被名古屋海关扣押。

当时中国从雅马哈购买的,是RMAXL181型无人直升机。作为十年前的无人机王者,雅马哈的RMAX无人机,是农业无人机领域的拳头产品。这款无人机的有效负重不超过20公斤,远远低于日本规定的“300公斤不准出口”的标准。

长期合作,依法经商,怎么就出事了呢?原来这些无人机上,有完整的GPS定位和行程记忆系统,根据日本官方的说法,“这些无人机虽然只有手动操作模式,但是有可能通过GPS实现自动返航。”经过改造后很可能用于军事领域。

面对这种无端的职责,先翻脸的不是中国,而是雅马哈:雅马哈官方表示,出口的无人机都是远程操作的“手动遥控”无人机。就算有了GPS定位系统,也只能帮助搜索失踪的飞机,而不是“自动驾驶”。为了禁止出口,日本海关帮雅马哈实现了“技术升级”。

讽刺的是,当时这些无人机进口的目的,基本都是喷洒农药。有的无人机甚至还要“拍摄城市风光和拍摄电视剧”。那么这些无人机的客户,究竟是炊事班、还是文工团?

事实上,从2001年开始,雅马哈就已经向中国出口了9架无人直升机。如果这类无人机真能用在军事领域,日本官方机构早就可以出手制止。既然如此,日本为何要拖到2006年才出手呢?

事实上,日本一直将中国视为出口管制的重点对象。冷战时期,日本就参加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禁运的“巴统组织”。2002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所有的货物和技术的“全管制”措施,目标除了恐怖组织,就是朝鲜和中国这些被日本认为有潜在威胁的国家。

“全管制”,英文名为“catch all”,除了食品和木材之外,几乎所有的货物和技术都被列入了管制对象。经济产业省会定期公布一份“外国用户清单”,清单上的目标有可能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根据2004年3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资料,这份名单上有10个国家的160家企业。拥有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无人机也属被控制之列。

在小泉纯一郎等首脑干扰欧洲对华武器出口,日本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背景下。本来可以占据中国市场的雅马哈,被自家的海关挡在门外,他们也不会想到,10年之后,风水还会轮流转。

实际上在无人机禁运这件事上,我们也不能怪日本人想的太多,因为无人机本身就是“军转民”的产物。

1917年,皮特·库柏和埃尔默·斯佩里发明了第一台自动陀螺稳定仪,让飞机能够平稳向前飞行。有了这种仪器之后,人们就在考虑开发无人飞机。

根据美国圣地亚哥航天博物馆的档案,当时第一架成功的无人机是一架美国海军寇蒂斯N-9型教练机。这架改造过的飞机,可以搭载136千克的炸弹飞行50英里。虽然这架飞机没能参与实战,但是它帮助所有的无人机起了个名字——UAV。

到了二战,英国皇家空军研发了蜂王号,这架升级版的飞机不再是一次性的“神风机”,而是能返航。这架无人机最高可飞5182米,最高航速160公里,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

冷战期间,无人机主要作为靶机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也快开始承载更多的功能,1982年以色列开始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情报收集。1986年,美国海军开始使用小型化的先锋无人机进行侦查。

1996年,MQ捕食者无人机诞生。就像《使命召唤》里面一样,士兵可以呼叫或者操控无人机。无人机投下导弹精准打击,最后完成任务。

中国一直也在关注无人机的研究。当初苏联对接的中国援助计划中,就有无人靶机的合作。但是随着苏联援助的取消,拉-17靶机严重缺失,中国人就只能靠自己研制无人机。

1966年12月6日,仿制拉-17的长空一号首飞成功,负责人赵煦将军因此被称为“中国无人机之父”。1980年,仿制美军BQM-34“火蜂”的“长虹一号”无人机装备部队。1994年12月,西安爱生研制出ASN-206无人机。至于新世纪的“彩虹”“翼龙”无人机,更是远销海外,成了国际军火市场的热门货。

那么到了民用领域,无人机市场又如何呢?

跟舍得砸钱的军用产品相比,民用无人机不但要求成本低,而且还要便携化、轻量化。民用无人机在新世纪之后,走向了跟军用无人机不同的技术路线。幻想着把民用无人机作为武器,本身就十分可笑。

由于飞控系统的开源化和无人机技术的成熟,民用无人机开始迅猛发展。当时的中国虽然有着出色的军用无人机,但是民用无人机的技术转化还不成熟。甚至还会因为政治原因,遇到“雅马哈禁运”这样的麻烦。

2004-2006年,国家农业部、科技部认识到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艰巨性,开始针对南方稻田发展植保无人机。2006年,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举办了第一次中日南京航空植保研讨会。就在同一年,大疆横空出世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消费无人机出口数量占全球无人机出口总量的70%,达到120多万架。深圳更是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70%。大疆、一电、科比特等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销售总额超过200亿元,早就已经超过雅马哈成为了行业风向标。

无人机光造出来不行,还要有人用。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33.9万架。截止2018年9月底,全国运营中的无人机培训机构276家;无人机驾驶员执照人数44573人,2016-2018年,每年新增的无人机驾驶员数量均在6000人以上。

实际上,中国无人机的蓬勃发展,本身就符合技术产业化的通俗规律。虽然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差异较大,但是GPS和飞控等核心技术随着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本来就是一件自然不过的事情。

{image=1}

无人机是传统航空与新兴电子及通信技术结合的成果,行业本身的技术动力足够成熟。行集成电路及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传统的无人机体积、重量大幅减少,而且将传统航空难以想象的飞行形态变成了现实。

然而面对成熟化的技术产业,西方国家还是要用“技术威胁论”来中国面前碰瓷,妄图使用禁运封锁把产业链齐备的中国堵在门外。那么中国就只好用自己手里的产业链打破封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雅马哈禁运”10年后的2016年,中方在会见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一次活动中,特地为他准备了一份国产无人机亿航作为礼物。跟十年前“花钱买不到飞机”的憋屈相比,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说:这架无人机没有军事用途!

2020年10月30日,《日本时报》又刊登了一条“中国无人机”相关的新闻,不过这回的标题却是“日本政府将停止购买中国无人机”。在文章中,日本官员表示,国防部有着数百架无人机,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中国制造;海岸警卫队也有30个,大多数是中国飞机。

日本政府表示,停止采购这些无人机是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像是东京飞机仪器公司这样的本土厂商,也想借着本土无人机分一杯羹。遗憾的是,日本政府的无人机采购市场也仅有人民币89.4亿元。就算能全部拿下,也不到日本本土市场的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根据新华网的报道,美国国防部不顾美国政府的反对,决定再次采购中国大疆无人机,这次美军准备采购57架大疆无人机,用作无人机操作员的训练。

像拍诺特(Parrot)这样的国外无人机企业,由于竞争不过中国无人机,居然制作了“不要信任中国无人机”的海报。,一时间让人哭笑不得。现在看来,两篇《日本时报》的报道,相距不到15年,但无人机产业早已“换了人间”。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