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8701

国产芯片发展“探班”:从国产替代到创新突破 高端人才依旧缺乏

21世纪经济报道2020-11-27 13:09:560

原标题:国产芯片发展“探班”:从国产替代到创新突破,高端人才依旧缺乏

进口受限放大了我国芯片产业的弱点,因此,“实现芯片国产替代”就成了我国解决芯片发展掣肘的“必要选项”。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苏州国际科技园了解到,该园区内的部分芯片企业的芯片产品在一些领域不仅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而且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同时也感受到,芯片行业的研发型人才缺口依旧是制约国内芯片企业发展的一大“掣肘”。

替代与创新

芯片被誉为信息时代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但近年来我国在芯片发展过程中却也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较为依赖进口”。因此,尽快实现“芯片的国产替代化”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目标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苏州国际科技园正在逐步形成垂直分工形态的集成电路产业,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凝聚效应。目前,以苏州国际科技园为设计产业基地,以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为骨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个初具规模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已经在苏州工业园区形成。苏州国际科技园集聚了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及相关企业56家,注册资本总额达7.16亿元。

近日,毕马威公布了《中国“芯科技”新锐企业50报告》的研究报告,其中,苏州国际科技园内的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纳芯微电子)荣登榜单。

资料显示,纳芯微电子致力于成为传感器、功率驱动以及接口类芯片的行业领导者和国内领先的汽车级芯片提供商。

“一辆车上大概有十几支,甚至二十几支各种不同的压力传感器,比如,汽车空调,机油,刹车,变速箱,发动机的进气、排气、尾汽、燃油蒸气等方面都会用到压力传感器。而这一块压力传感器的市场,原来主要都被欧美、日本的厂商所垄断,其核心器件更是全部来源于进口渠道。”纳芯微电子首席执行官CEO王升杨表示,纳芯微电子是一家能够给汽车上差不多所有的压力传感器的应用,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的企业。

“在温度传感器领域,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种是NTC温度传感器,它实际上是一个热敏电阻,是最简单的温度传感器。正因为它简单、小、便宜,即使它精度不是很高,但还是被大量地应用于很多领域。”王升杨坦言,“我们就想着是否能用IC的方式去做一个这样的温度传感器,去替代热敏电阻的应用。”

于是,纳芯微电子就钻研出了创新性产品——D-NTC? ,一款具革命性的数字NTC温度传感器。目前,D-NTC?已完成了百亿量级NTC市场的完美替代。

国产替代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内芯片企业开始“摸出了门道”,例如今年9月21日刚刚挂牌上市的思瑞浦(688536.SH)。

资料显示,成立于 2012 年的思瑞浦是一家专注于信号链模拟芯片和电源模拟芯片设计的公司,其产品已进入包括中兴、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企业的供应链。思瑞浦的相关人士表示,芯片要实现国产替代,一是要“全”,二是要“高”。“首先,必须要做到全品类,即使是一个很简单的设备,但是中国没有,也会造成卡脖子难题,必须要替代所有的产品,这样才算是完完全全的国产化,思瑞浦的目标就是要将芯片的品类做全一点;其次,就是要将产品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目前,思瑞浦也实现了从国产替代到局部性的创新突破,例如“低压零漂移放大器TP55xx系列产品”,低压零漂移放大器采用动态校准失调电压的技术,把失调电压在常温下控制在20uV以内,失调电压随温度的漂移做到每摄氏度0.01uV。“例如,在额温枪的应用中,只有信号调理电路随温度的漂移非常小,才能满足全温度范围内的精度。低压零漂移放大器的失调电压随温度漂移很小的特性,满足额温枪对传感器调理信号的要求。”上述相关人士如是说。

人才与未来

近年来,在提升自给率、政策支持、工艺升级与创新应用等要素的驱动下,中国芯片设计保持加速增长劲头,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一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芯片设计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 3000 亿元,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中占比最大(40.5%),年增长率连续三年领跑。

在网络交换机芯片领域,美国博通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99%的市场份额都掌控在博通手中。尽管如此,中国的芯片设计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一家埋头研发的苏州国际科技园內“中国芯”企业——苏州雄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雄立科技)就是一家国内领先的网络通信核心芯片及解决方案的创新企业。

“从全球市场上看,博通垄断了这个行业。因为博通的产品线很全,正因它很全,能提供了整个芯片主平台,所以它在行业内处在一个垄断的地位。”雄立科技创始人、CTO雄冰表示,雄立科技的目标就是要对标博通,研发完整的网络芯片组,取代博通在国内网络设备中的地位。“目前国内正全力做这件事,在这一点上,雄立科技已经走在了最前端。在网络芯片领域,雄立科技是最全的,而且在客户应用上面,也是最广的。目前,雄立科技覆盖了搜索芯片、交换芯片、以太网PHY芯片、以太网控制器芯片以及网络多核处理器等网络核心芯片产品。”

雄冰介绍,在2020年国家重大集成电路芯片研制项目中,雄立科技中标的项目涵盖了网络芯片的全部领域,包括网络搜索芯片、网络交换芯片、网络多核处理芯片、以太网PHY芯片、千兆和万兆以太网口控制芯片等几十种芯片。

从2008年在苏州国际科技园创业至今,雄立科技在网络芯片设计这一赛道上奔跑了12年。目前,雄立科技最高端的产品已经开启了14nm的研发设计。基于业务的拓展,雄立科技打算在两年之内,将研发人员扩大到300人。目前,雄立科技有108人,其中,95%以上为研发人员。

让雄冰“苦恼”的问题,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包括芯片产业在内的问题,就是芯片研发型人才的缺乏。

截止2019年底,苏州国际科技园的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791人,其中硕士以上506人,实现营业收入49.83亿元。但是,这些从业人员的数字还是太少。

目前,我国芯片产品的自给率依然很低。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芯片进口额超过300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芯片自给率可达到16.7%。而从技术角度看,目前我国在芯片设计环节有所突破,但整体上和先进国家差距甚大,且越往高端差距越大。因此,对于高端型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就成为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研发型人才可谓非常稀缺。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是挖不来的,还是要靠国家自主培养。”雄冰表示,在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方面,一是要提高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二是通过持续的积累去实现,就如同“挖井”,“如果挖到一半觉得没水就换个地方挖,挖到一半,又换一个地方,那样永远也提升不了。要选定一个正确的地方,一直挖,直到挖出水,这样才能有积累、有提高,技术就是这样积累出来的。未来,雄立科技将坚定不移地深耕网络芯片这一产业,在这一领域一直深挖下去。”

同样,从国产替代,到创新型研发,纳芯微电子这几年在研发上做了持续的高强度投入,2019年的研发占比超20%,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下了一番心思。

“外企在中国十几二十年的发展,给中国培养了大量的IC设计人才。与此同时,大量的人才从外企流向国内民营企业,国内企业迎来了非常好的机遇窗口期,纳芯微电子也从ADI 、TI、马威尔等国际领先企业大量地挖掘和引入人才,其整个研发团队有百分之七八十,甚至更高的比例,来自于这样的背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也是国产半导体得以快速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储备资源。”王升杨也坦言,纳芯微电子的发展与苏州国际科技园为其提供的良好的环境息息相关。“首先,科技园为纳芯微电子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平台,把公司整体的不必要的成本降到最低;其次,苏州国际科技园的产业配套做得非常好,这对于非常依赖产业链的半导体行业而言非常重要;再次,科技园的人才结构非常好,长三角地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且每年都有大量的优秀毕业生。”

(作者:韩迅 )

责任编辑:邓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