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被倒卖屡禁不止 “最难求职季”再蒙阴影
  个人简历被倒卖屡禁不止 “最难求职季”再蒙阴影
  本报记者/曲忠芳/李正豪/北京报道
  老牌招聘网站前程无忧(NASDAQ:JOBS)、智联招聘再陷简历泄露疑云,这给今年本就严峻艰难的求职就业市场更加蒙上了阴影。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信息贩子售卖十万余条带有前程无忧、智联招聘Logo的简历,打包卖价仅40元。针对此,前程无忧公司公开回应称初步断定“是招聘企业收到求职者简历后被个别人获取违法售卖”,智联招聘方面则称将进行内部调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简历信息被倒卖并不是新鲜事,去年3月,一家号称拥有全国最大简历库的招聘类数据公司巧达科技,因为贩卖8亿份个人简历,所有员工被警方带走调查。
  尽管有前车之鉴,但受利益驱动,简历被倒卖的事情仍在持续。记者从多方消息获悉,简历被泄露或批量贩卖的行为仍在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有的简历售卖单价仅三五毛钱。从获取路径来看,简历泄露主要来源于虚假招聘招聘平台“内鬼”、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等几类。
  法律界专家指出,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事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简历因内容详细而全面被不法分子盯上,而求职者投递简历的网络招聘平台也成为“黑产”形成最初始的来源。简历等个人信息泄露倒卖屡禁不绝,一方面是因为违法成本较低、黑产利益大,另一方面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主体自身存在违规行为或者管理出现漏洞。
  简历泄露疑云
  针对被倒卖简历带有平台标识,前程无忧官方表示,目前流出的简历更新时间在2014~2015年,在51job的数据库中属于“沉默简历”,当前的企业收到简历的更新时间都在6个月内,企业根本看不到这些简历。初步断定:这是个别人将部分企业在2014~2015年招聘时收到的简历拿出来进行非法售卖。截至发稿前,智联招聘方面暂未有进一步的公开回应和说明。
  众所周知,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是国内活跃用户数最多的两家老牌招聘网站,其商业模式在于对C端求职者免费,B端企业雇主付费合作。从前程无忧公布的未经审计第三季度财报来看,今年7~9月里,在线招聘服务收入贡献5.455亿元营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60%。已于2017年私有化退市的智联招聘,财务数据未予公开,但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10月,智联招聘用户数超过2亿,合作企业超过500万家。
  记者从两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处了解到,付费套餐中“简历下载”数量是企业雇主最为关心的,比如智联招聘最新报价5680元的“白银”会员套餐中含1600点,可按不同的点数下载校园、白领、金领简历。与智联招聘相比,前程无忧的套餐玩法则简单直接,最低一档3580元可支持搜索250个职位、下载500份简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求职者主动投递简历,那么企业主可免费下载。
  从事HR工作十余年的杨新(化名)告诉记者,经常看到有HR在社群里询问谁手上还有用不了的简历,部分HR是为了招人而真买,单份的一线城市求职简历的价格往往在15元左右,当然还有一些批量出售简历的,以前直接发消息称“长期出售,量大从优”,这种倒卖一般几毛钱一份,现在做法会越来越隐蔽,比如会在头像照片、昵称文字中做一些暗示。
  从简历最初始的获取路径来说,杨新指出,无非是企业主与招聘平台两类,可以说是简历的收集和使用主体。企业主获取简历,发布招聘信息吸引简历投递,或向平台付费,下载简历到自己数据库,而招聘平台自然拥有庞大的简历数据库,既要防范“内鬼”,又要抵御外部的黑客攻击窃取。
  一位曾在某招聘平台公司工作过的消息人士称,招聘平台要靠简历下载赚钱,但平台上企业数量较多,虽然会审核基本的经营执照、招聘信息内容等,但企业数量太多,而且实际运营状况、招人动机等不可能全部了解,有些不法分子甚至注册了正常公司,但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实际是为了“套取”简历。
  前程无忧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很早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处理流程及管理机制,对求职者开设了在线、电话等投诉渠道,每天客服部跟进处理个人举报,部分重点会转到“核查客户监察组”。与此同时,审核环节由多部门共同进行,针对举报较为集中的关键字建议了屏蔽机制。
  信息“黑产”何时休?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周京立律师指出,首先,个人简历包括公民的个人信息,以谋取商业利益出售个人简历的,是明显的民事侵权行为。其次,出售个人简历达到一定数量的有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个人简历中一般会包括公民的出生年月、学历、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影响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这类信息出售达五百条以上的,将构成犯罪。再次,根据《解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千元以上的,也构成犯罪。
  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案由进行搜索,发现刑事案件判决书高达8263件,其中自2017年至今,侵犯个人信息罪中包含简历信息的刑事案件文书约87份。对于招聘网站来说,因简历泄露倒卖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已不是第一次,无论是“内鬼”还是外部攻击所致,这些都向招聘网站提出了加强企业管理,保护求职简历等个人数据信息安全的更高要求。
  2019年8月,北京市朝阳法院审理判决一起案件,被告人黄某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通过猜密码非法获取智联招聘企业客户账号,盗窃简历并出售给解某,获取违法所得33万多元人民币,而解某又加价转卖至郑某,获取违法所得23万余元,而郑某联合智联招聘内部员工开设虚假账号非法获取简历再出售。
  2018年6月,前程无忧用户信息在暗网被公开销售,黑客声称手中掌握195万条数据,打包价为12个比特币。
  除此之外,今年10月27日,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显示,被告人付某于2019年8月20日至9月4日期间,向姬某出售个人简历,简历来源于58同城及其他渠道,前后出售1.5万余条信息,获利3万余元。
  记者注意到,简历泄露及倒卖,甚至更广义范畴个人信息案基本都是刑事案件。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求职者,大多数对简历等个人信息泄露“不以为意”,个人信息“黑产”由来已久,网络中的个人早已是“裸泳”状态。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解释称,个人信息保护案件基本都是刑事案件,是指非法获取或倒卖个人信息的涉嫌犯罪的,民事案件少,并不能直接说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弱,当然这有一定作用,更主要的在于面临举证的困难,现有的法律规定谁主张谁举证,那么在很多情况下,用户要证明到底是谁泄露了他的个人信息,以及因为他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到底造成多大损失,在这两个方面都通常面临很大取证困难,所以极少用户会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权。
  个人信息黑产何时休?公众对网络信息安全何时才能重拾信心?
  赵占领律师表示,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案件从法律层面长期遵循的是正当、合法、必要的原则,并且经过用户同意。前不久,《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公布并且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未来一旦立法落地,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将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杨亚龙
北京将探索研究个人碳账户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杨月涵王晨婷)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1月25日,2022年北京市交通工作会召开。会议指出,2022年,北京将优化交通出行结构。调节出行方式,强化绿色交通吸引力、竞争力,升级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宣传培育公众绿色出行理念,探索研究个人碳账户,助推私家车出行向绿色集约出行转换。0000“花小猪”网约车司机当街甩客并辱骂乘客 平台:已暂停服务资格
10月13日,福州一男子用“花小猪”APP约车,APP为其导航了三环路线开始计费。司机擅自更改了路线,在乘客提出疑问后,司机直接取消订单,要求乘客“滚下车”。一行人被赶下车后,司机又追下车争吵,声称“没钱就不要坐车”。16日,“花小猪”福建区域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核实司机存在辱骂和中途甩客行为,因违反平台规则,该司机已被暂停服务。责任编辑:李思阳0000一文告诉你国庆长假大家都怎么花钱 阿里巴巴发布趋势报告
来源:新京报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梁辰)“十一”长假尚未结束,10月6日,阿里巴巴发布消费出行趋势报告显示,疫情平稳后的第一个长假呈现三大趋势:团圆成主题,家人聚起来;出游高涨,大家动起来;消费情绪旺盛,中国经济活起来。历经疫情,消费对于提振经济的重要性愈发凸显。0001大连一信托公司董事长抡锤打伤女经理 嫌疑人已被刑拘
董事长抡锤打伤女经理,警方通报据大连@西岗公安分局微博消息,2021年1月6日17时许,西岗区大连华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内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