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859

斥资177亿元收购包商银行背后 徽商银行渡60亿同业损失之殇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1-30 21:19:490

斥资177亿元收购包商银行背后,徽商银行渡60亿同业损失之殇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

原创 周晓娜

作为一家2018年资产规模已站稳万亿台阶,2019年末净利破百亿大关的头部城商行,徽商银行却不乏“内忧外患”。近五年来,公司股东矛盾、股权之争、回A受挫等问题本就导致其资本金承压,而此时数十亿的同业损失和异地经营局限让其不惜斥巨资收购包商银行,或又加剧了这一趋势。

11月27日晚间,徽商银行(03698.HK)披露,与包商银行、包商银行接管组及存款保险基金订立收购承接协议,向包商银行收购承接目标业务、目标资产、目标负债及目标人员,收购价约177.35亿元。

事实上,包商银行在2019年5月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接管后,按照监管给出的处置方案,徽商银行在包商银行投资的同业存放和同业理财业务仅兑付70%,损失或高达60亿元。而作为补偿徽商银行损失的交易对价,徽商银行可通过加入包商银行重组中取得一定权益来弥补这部分损失。

此外收购包商银行的四家跨省分行后,徽商银行可突破一直以来的异地经营局限,在城商行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徽商银行因股东内部矛盾、股权之争等事件导致公司回A屡屡“折戟”,资本金本就承压,而此次斥资入股新包商银行,外加未来异地业务拓展,公司资本金或面临承压。

斥资收购背后:徽商银行弥补同业六十亿损失

资料显示,2019年5月,央行、银保监会公告称,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即日起接管包商银行、接管期限一年,接管组也委托建行托管包商银行业务。

接管同时,监管给出了包商银行客户权益保障问题的处置方案。根据方案处置,5000万以内的同业负债施行全额兑付;5000万元以上的同业债权不全额兑付,按照规模大小,分别兑付本金的100%、90%、80%、70%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包商银行的第一大同业交易对手,徽商银行在此次处置方案中(即按照70%给予兑付)同业存放和同业理财损失惨重,金额高达近60亿元(其中同业存单损失30亿元)。

而为了补偿损失,徽商银行开始参与到包商银行的重组中。

今年1月7日,徽商银行公告称,董公司拟计划一次性出资不超过人民币36亿元、参与发起新设一家省级地方商业银行,本行持股不超过15%。同时,董事会还通过了另一项决议,为提升市场地位和行业影响力,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拟收购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部份资产负债。

事实上,这两项决议,均跟包商银行处置一案有关。

随后2月6日、2月23日、3月18日,徽商银行相继发布有关公告披露参与发起设立新包商银行及收购包商银行四家内蒙古地区之外四家分行的更多细节。

公告显示,新包商银行注册地在内蒙古自治区,注册资本拟200亿元。股东方面,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及国有企业将合计持股约50.16%,存款保险基金持股约29.84%,徽商银行持股约15%,建行下属企业——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持股约5%,具体持股比例以发起设立人协议及监管机构批准为准。

此外,徽商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拟收购包商银行部分资产负债并设立或直接收购包商银行北京、深圳、成都、宁波4家分行,以及四家分行价值人民币153亿元的业务,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以外的全部净资产912亿元(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409亿元),收购以包商银行被接管日为准(2019年5月24日)。最终收购金额以中介机构基于交易基准日(2019年12月31日)的专项报告为准。

徽商银行还表示,该行还将承接包商银行与前述资产账面价值等额的负债。

可以看出,入股新包商银行和收购原包商银行4分行业务,徽商银行60亿的同业损失将转化为股权和资产形式。具体来看,36亿元债权转为对包商银行15%的股权,另外24亿元转换成对包商银行跨省分行收购的一部分对价,同时徽商银行再通过定增和公开发行H股来解决剩余对价。

此外据徽商银行半年报数据,截止今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1.19万亿元,较2019年年末增加5.52%,在城商行中位居第六。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十大城商行中,除徽商银行仅拥有南京1家跨省分行外,其余9大城商行均至少拥有3家跨省分行。

与此同时,全国性大行、股份行都在各省有自己的分行,没有意愿再进行扩张,在此情况下,缺少异地分行牌照的徽商银行具有强烈意愿扩张,这也或是其斥资参与包商银行重组的原因之一。

收购包商银行的四家跨省分行后,徽商银行的省外机构网点布局将延伸至南京、北京、深圳、宁波与成都五个地方。横跨长三角(南京与宁波)、环渤海(北京)、珠三角(深圳)与成渝地区(成都),在城商行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徽商银行频繁募资“补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参与新设一家省级地方商业银行,还是收购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都将耗用不少资本。

且未来异地展业,徽商银行不免与当地银行和国有大行竞争,资本或将面临承压。

据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银行总负债1.1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加5.63%,不良贷款率1.13%,较去年年末增加0.0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75%,较去年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98%,较去年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面临一定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压力。

而徽商银行自今年1月便频繁增资“补血”。

1月初,徽商银行就公告称,为了减少上述交易对核心一级资本的影响,计划推进募资总额约132亿元的大规模定增,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内资股不超过17.35亿股、H股不超过6.95亿股。据了解,此项定增计划根据2018年股东大会对该行董事会的一般性授权进行,无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无独有偶,随后8月20日,徽商银行发布公告,拟根据2019年股东周年大会对董事会的一般性授权向存保基金、安徽交控分别发行不超过15.59亿股内资股及1.76亿股内资股,此次非公开发行的所得款项净额约98.93亿元,将全部用来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此次股份发行结束后,该行的单一第一大股东将变更为存保基金,持股11.22%;中静系持股比例稀释为10.59%;同属安徽国资的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交通控股集团持股比例共计达14.7%。

此外,徽商银行还计划在2021年前累计发行不超过2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以确保资本充足水平明显高于监管水平。

重回A股屡屡“折戟”

作为一家2013年便在港股上市的城商行,早在2015年徽商银行便有回A的打算,奈何命运多舛,一直未遂其愿,而回A之路或与股东中静系有关。

2013年11月上市后,中静系在2014年-2015年频频增持徽商银行股份,并于2015年12月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随后2016年仍没有停止增持步伐,2016年4月,中静系下的中静新华香港在二级市场购入徽商银行2818.4万股股份,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所持股份因此增至10.37%,直接导致徽商银行公众持股量下降至24.12%。此后徽商银行的公众持股数量一直低于标准线,截至今年4月底,徽商银行的公众持股量为15.66%,仍低于联交所规定的25%的水平。

而为解决公众持股量过低的问题,徽商银行主要推动在A股上市的方案。但其A股上市路上,大股东中静系与徽商银行常年内斗,并“使绊”使徽商银行A股上市颇不顺。

2015年6月,徽商银行递交了A股招股书,但因中静系拒绝在申报材料上签字,2017年3月,其A股IPO终止,同时中静系指出徽商银行内部管理混乱,公司管理层变动。

2017年底,证监会恢复对徽商银行A股IPO审核,但到2018年2月,徽商银行当时公告鉴于本行仍需就相关法律法规及证监会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项与个别董事和股东进一步协商,撤回A股发行申请,上市计划又被搁浅。

直至2018年年底,重启A股IPO之路,又因股东变更等原因,截至2020年4月29日徽商银行公告称,建议延长A股发行方案12个月,公司拟将上市延期至2021年6月29日。至此,徽商银行5年来,回A股仍未实现。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红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