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699

理想汽车专家交流纪要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2-03 00:31:100

原标题:理想汽车专家交流纪要

来源:同人慧研

1、高盛:理想汽车是唯一在未来可预见的几年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中保持差异化策略,并受益于高端大型家用车细分领域增长

在评估当前电动汽车行业(传统车厂和新势力)的主流产品功能以及车型规划信息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理想汽车是唯一在在可预见的几年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中保持差异化。并受益于消费者对大型家用汽车的需求,领先的高端产品(例如5米的MPV)持续受到欢迎。

理想ONE在10月份的销量排名第9位,但如果按收入排序(补贴后零售价x销量),理想ONE排名第二,紧随特斯拉Model 3并超过Nio ES6。我们注意到,特斯拉目前在中国大陆拥有130家门店。Nio拥有22家Nio House和159家Nio Space网点。相比之下,Li Auto目前运营着41家门店,我们预计该公司到年底将其网络扩展到50家以上的门店。尽管这些网点的规模/功能不同,因此无法直接比较,但我们认为,数据表明,理想汽车已经实现了每单位的行业领先的(消费者)投入回报。尽管理想ONE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车型(于2019年11月推出),表明其差异化产品策略具有可扩展性。

预计21年底理想汽车在限牌城市的渗透率(0.24%)达到与广汽丰田汉兰达相近水平(0.27%),即6.24万辆,21年理想汽车将交付6.2万辆、5400辆/月。

{image=1}

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线:2024年以前主要围绕中大型/全尺寸SUV的各个细分市场构建产品组合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理想one”将在结构上与国内外主要汽车制造商的EV模型保持差异。汽车制造商的车型规划绝大多数是A级和B级型号(长度小于4.7米),是紧凑型/中型产品。这与理想ONE的5米长/C级车设计形成鲜明对比。此外,我们预计理想汽车将在2022年推出第二款SUV,作为全尺寸D级增程式汽车(EREV),其5.2米长的长度将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image=2}

高端大型家用车越来越受欢迎

高档大型家用汽车越来越受青睐:雷克萨斯LM将月销量从3月份的10辆增加到7月份的574辆;Toyota Alphard(5.0米长),从1月份的1,856辆增加到7月份的2,450辆;奔驰V级轿车(长5.1米)从一月份的1,417到七月的1,841。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报告《MPV的崛起》中所讨论的那样,在乘用车市场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该细分市场具有异常的需求。促使其表现出色的原因是它们适合中国家庭不断变化的需求。一个典型的家庭拥有/租赁一个车位和一个车牌。他们唯一的汽车需要在工作,参加客户会议,学校接送,假日旅行以及与祖父母(他们想见孙子的周末聚会)上运转,因此这是一辆三代家庭的汽车。对于具有上述运输要求的普通中国家庭来说,Li ONE可能是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价格分析

根据我们的预测模型,我们预计理想汽车将围绕15万至40万人民币的各个细分市场构建产品组合,以扩大潜在市场总量并更好地满足各种客户需求。对于某个细分市场中的特定型号,理想汽车采用统一价格策略(单一配置单一价格)。

2、高盛:分3个阶段(目前-2030快速成长期,2030-2040,2040及以后成熟期)的DCF估值,目标价60美元(之前为21美元)

DCF 3阶段估值摘要

我们以Li Auto的销量为模型,从2020E的3万辆逐步增加至2030E的170万辆(12%全国电动车份额),到2050E达到500万辆,以反映其在电动车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

相应地,我们模拟了理想汽车的收入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从2022E的97%同比增长到2033E的11%,然后随着公司进入成熟阶段而放缓至2036-50E的4%。

我们预计息税前利润率将从2020年的-9.5%提高到2022年的正2.9%,然后在2030年后稳定在9.6%,以成熟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率为基准。

我们以理想汽车为模型,将其资本支出从2020E的21%逐步降低至2027E之后的4.0%,以此作为成熟汽车制造商的资本支出比率的基准。

我们已将2025E-30E的研发费用假设增至收入的5.3%-7.5%,而之前的这一数字为4.2%-5.5%,以反映IP形成的加速。

我们使用9.0%的WACC,与Nio和CATL一致(从11.9%修订,因为我们认为Li Auto已跨越了偿付能力风险)。

我们模拟终端增长率为2.0%(不变;与Nio和CATL一致),这意味着14.3倍P/E。

3、理想汽车专家交流纪要

(1)理想汽车自动驾驶还是在找德赛

(2)自动驾驶如果要使用英伟达的方案,还是绕不开德赛(到2023年市占率会是比较高的)

(3)德赛西威的缺点:德赛最大的问题软件能力有限,工资较低人才留存问题比较大;镁佳的研发实力强,支持效率很好,沟通效率更高

详细纪要(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调研纪要)

主要介绍:智能座舱方面,从15年开始发展,当时产业链没有起来还比较落后,现在及未来量产的车型的芯片最主流的是高通的8155,因为高通以前是做手机的,所以有优势。智能座舱现在主要是手机交互,小鹏理想蔚来现在加入了语音交互。智能座舱现在已经变成了一项产品来运营。在新造车理念中,车内待的时间也是重要参数,能体现造车商对人的粘度,车改变生活习惯的程度。

1、理想现在用的智能座舱UI的逻辑背景有多少是自己做的?

全是自己做的。硬件用高通的,高通芯片根据理想的需求需要重新设计电路。底层上免不了用德赛西威。

2、德赛是最佳选择吗?

他有自己的生产线,能够完成设计及供货;并且我们的方案他之前是做过的。但新的一款我们并没有用德赛,这代智能座舱用的还是高通的。要想把智能座舱做的满足客户习惯,提高客户粘性,一定是用高通的。高通是从手机过来的,低功耗做得很好、工程师也多、芯片更新快,从手机切换到智能座舱的使用没有任何障碍。下一代用的是镁佳,从蔚来出来的。

3、蔚来ES6 ES8是镁佳设计的吗?

不是,镁佳的硬件那块是美国团队做的。蔚来的智能座舱不如理想的,硬件决定了上层应用。

4、德赛西威与镁佳相比劣势在哪里?

德赛最大的问题软件能力有限,工资较低人才留存问题比较大,处理问题比较保守;镁佳的研发实力强,支持效率很好,沟通效率更高。

5、TRone的角色是不是不太重要?

是的,所以更愿意有新的尝试。依靠智能化才能打败传统车厂,新造车势力一定要掌握智能化核心技术。镁佳的节奏不一样,但最终目标都一样。新势力的公司希望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公司需要在用户的角度考虑产品,同时智能化需要把握升级时机。TRone还是看公司实力,肯定会与传统车企不同;如果自己能够研发就不会去找TRone;即使现在没有研发能力,但已经在铺垫了。

6、理想电池有可能自研吗?

有可能,已经建了一个电池厂,现在还是用宁德。但是自研的话,前期投入是很大的,甚至可能会拖累公司。蔚来原来做pack封装失败后已经放弃了。电池占整车成本30%以上,后续根据销量还是会考虑做电池。

7、电池会选宁德以外的其他国内小公司的吗?

虽然这样确实会降低成本,但会有不稳定性,且寿命也有问题,不太敢用小公司的。

8、自动驾驶相关的有多少理想可以自己做,多少需要借助外部平台?

理想已经上市的车型,是我们深度参与,设计的方案。跟mobile-i的合作完全是封闭式的,控制是TRone易航在做,没什么难度。新的硬件是TRone在做,硬件比较特殊,比如会有语音唤醒;自己做的规划算法控制。自动驾驶还是在找德赛,德赛给小鹏P7用NVIDIA在做已经量产了,有些东西可以移植;NVIDIA不愿意直接支持车厂,更想支持TRone;用NVIDIA平台开发费非常贵,找德赛可以省掉部分开发费。

9、英伟达和德赛是强绑定吗?

英伟达希望在国内寻找一个TRone,看中了德赛生产能力。上汽也选择了德赛。自动驾驶如果要使用英伟达的方案,还是绕不开德赛。

10、现在选择德赛的很多吗?

传统车厂并不在意2022、2023就要上市,国内厂商只有造车新势力在2022、2023上L4的产品。L3的发生责任归属有问题,但可选择的会更多,不一定要选德赛。

11、德赛未来的发展应该还不错?

他们的技术能力有限但商务能力非常强。德赛这两年也改变策略了,在新加坡收购了一家做软件算法的公司,能提升软件能力。传统车企软件能力还是有限,还是得靠TRone。德赛身为自动驾驶的第三方目前还是无法绕开的地位,2023年市占率会是比较高的。智能驾驶未来发展比较好的公司都会布局,未来空间很大。

12、电机电控那块未来怎样?

从量上看是增长的趋势。

注:以上资料均摘自同人慧研智能投研系统

$理想汽车(LI)$$特斯拉(TSLA)$$蔚来(NIO)$@今日话题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亚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