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玉成:我们必须下决心解决“挨骂”的问题
原标题:“我们必须下决心解决‘挨骂’问题”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20年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出席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image=1}
乐玉成表示,给我们贴“战狼外交”这个标签,至少是对中国外交的误解。要知道,中国从来就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从没有主动挑衅别人,也没有跑到别人家门口更没有到别人家里去挑事。现在恰恰是别人到我们家门口耀武扬威,对我们的家务事横加干涉,还喋喋不休地对我们进行辱骂抹黑,我们无路可退,不得不奋起自卫,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显而易见,“战狼外交”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翻版,又一个“话语陷阱”,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放弃抗争。我怀疑这些人还没有从100年前的旧梦里醒来。
乐玉成强调,在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而突出。而沟通的前提是,你必须善于表述自己,才能让别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你。近代史上,由于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别人就把我们表述成“黄祸”、“东亚病夫”。直到今天,他们还在利用历史上形成的话语权优势将中国污名化、妖魔化。这说明我们在表述自己方面,虽取得长足发展,但还远远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我们把前两个问题解决了,必须下决心解决“挨骂”的问题。这个责任就落在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身上。大家要更多地走出书斋,走向媒体,把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贡献讲出去。况且14亿人口的中国大地上每天都千变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素材。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疫情、大变局呼唤大团结、大作为
——在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研讨会。2020年接近尾声。各大媒体都在热议今年的关键词,其中“云”这个词十分抢眼。疫情下大家在“云端”相望,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在“云”里,云演出、云会展、云经济成为主要亮点和增长点。作为外交官,我今年还没跨出过国门,却参加了无数场云磋商、云会晤、云会谈。云外交已经成了外交工作的新常态。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这场百年大疫和百年变局不期而遇、叠加共振,深刻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席卷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影响70多亿人口,已经夺走了150多万人的宝贵生命,成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
全球经济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衰退。IMF预测今年全球GDP萎缩4.4%。世界银行估计,疫情已导致上亿人陷入极端贫困。经济全球化遭遇冷风逆流。疫情几乎阻断世界旅游、航空、经贸和人员往来,全球超过40家航空公司破产倒闭。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多边贸易体制面临诸多挑战。个别大国大搞单边霸凌,甚至挑动“新冷战”,国际矛盾、地区冲突明显增多,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这场大灾疫、大动荡、大变局,大家都在思考和研讨应该怎么办,世界向何处去,并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
当务之急是要全力遏制疫情传播蔓延。危机面前,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要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团结取代分歧,携手推进国际联防联控,特别是合作推进疫苗研发和分配,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
中心任务是要促进世界经济恢复发展。保护主义、“脱钩论”只会让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要积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各国互联互通,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畅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开创新的增长动力,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迫切要求是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零和博弈、单边霸凌没有出路,既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更应对不了人类的共同挑战。应该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根本出路在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同处一个星球,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疫情凸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使这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疫情不会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次危机,我们必须做好携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战的准备。而大家庭和共同体理念是人类未来的唯一选择。
今年以来,14亿中国人民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实现了经济稳步前行。不久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擘画了宏伟蓝图、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决不会走历史回头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还将进一步敞开。一个日益开放与发展的中国将为世界各国创造广阔的发展机遇,为“后疫情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新冠肺炎疫情对所有人都是一场特殊难忘的考验。在这场历史性的大考中,外交战线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疫外交,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坚定原则和鲜明特色。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我有几点突出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外交工作一头连着海外学子游子,一头连着国内千家万户,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利益关切息息相关。外交战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外交为民宗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外交。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的驻外使节、使领馆工作人员,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努力把党和国家的关怀传递给每一位海外公民。我们向500多万侨胞发放抗疫物资,把120多万个“健康包”送到有需要的中国留学生手中,安排数百架次临时航班接回在外人员。疫情中的外交“逆行者”,为广大海外同胞送去了暖心、安心和信心。
二是坚定捍卫国家利益。今年以来,国际上的反华敌对势力大肆攻击打压中国,极力向中国“甩锅”推责,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无辜中国企业大打出手,蓄意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胁迫他国“围堵”、“对抗”中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对于这种不择手段的打压遏制,我们不可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自然要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在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问题上,中国外交从来只有风骨,没有软骨,更没有媚骨。
三是展现大国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大国肩负着特殊责任,不能只强调本国优先,更不能损人利己,而是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带头为全球治理输送正能量。
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实施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促进复工复产,我们同有关国家创造性开设人员往来“快捷通道”、货物运输“绿色通道”、粮食运输“生命通道”。我们还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为发展中国家减缓债务的倡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我们坚定支持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主张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规则,反对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认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积极提出加强全球数字治理的《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四是辩证看待机遇和挑战。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各种动荡源和风险点不断增多。未来我们还会遇到更多更大的风险。对此,我们一定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努力防范化解各种危机挑战。同时要看到,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困难挑战应对好了,也会出现新的机遇。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将前所未有。
今年我们就经历了一场典型的“剧情反转”、化危为机的实例。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国首当其冲,黑云压城,形势十分危急。当时不少国家纷纷撤侨、撤商,对我国实施断航,甚至要“隔离”中国。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疫,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下,我们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疫情没有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反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光时刻”。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一段时间以来,外界对中国外交有种种非议,给我们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我想借此机会谈谈我的个人看法,和大家交流探讨。
首先关于“战狼外交”,各方议论较多。给我们贴这个标签,至少是对中国外交的误解。要知道,中国从来就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从没有主动挑衅别人,也没有跑到别人家门口更没有到别人家里去挑事。现在恰恰是别人到我们家门口耀武扬威,对我们的家务事横加干涉,还喋喋不休地对我们进行辱骂抹黑,我们无路可退,不得不奋起自卫,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显而易见,“战狼外交”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翻版,是又一个“话语陷阱”,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放弃抗争。我怀疑这些人还没有从100年前的旧梦里醒来。
有人说中国“破坏国际规则”,“挑战现行国际秩序”。国际社会应该看得很清楚,到底是谁在退群毁约,到底是谁在搞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违背多边贸易规则,挥舞关税大棒,导致世贸组织停摆的不是中国;破坏国际抗疫合作,退出并断供世卫组织的不是中国;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威胁“掀翻牌桌”的也不是中国。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历来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治理的贡献者,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有人说中国在国际上四面树敌。这不是事实。我们从来都是广交朋友、广结善缘,恰恰是个别大国为了打压遏制中国,胁迫他国选边站队,制造非友即敌的“寒蝉效应”。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朋友圈”并没有变小,而是越来越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友好人士顶住压力同中国开展合作,在国际场合为我仗义执言。截至目前,有近1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方倡议的“亚投行”成员国已增加到103个。在今年的联大三委会上,70多个国家以单独或共同发言等方式支持我们,有力挫败了个别国家借涉港、涉疆问题搞反华行动的图谋。中国候选人高票当选国际法院法官和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中国支持的联合国新冠疫情决议以169比2高票通过。这些数字和事实都表明,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合民心,顺潮流,朋友遍天下。
有人污蔑中国是“威权主义”国家,并以此抹黑中国采取的封城、隔离、追踪密接者等防疫举措是“专制”、“限制人身自由”,甚至戴口罩都被说成是“不讲人权”。首先,面对人命关天的新冠疫情袭击,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和尊重科学的态度,该采取什么举措就采取什么举措,这和民主自由无关。疫情形势下,尊重科学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人的健康权与生命权才是最基本的人权。中国成功的抗疫实践是最好的证明。我们用短时间的封城隔离换来了现在的自由与人权,中国人现在可以自由地探亲访友、上学旅游,想去哪就去哪。把中国这种自由说成是“威权主义”,那恰恰是对他们那种所谓民主自由的最大嘲讽!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在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而突出。而沟通的前提是,你必须善于表述自己,才能让别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你。马克思在谈到大革命时期不能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国农民时说过:“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近代史上,由于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别人就把我们表述成“黄祸”、“东亚病夫”。直到今天,他们还在利用历史上形成的话语权优势将中国污名化、妖魔化。这说明我们在表述自己方面,虽取得长足发展,但还远远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我们把前两个问题解决了,必须下决心解决“挨骂”的问题。这个责任就落在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身上。
各位专家学者既要搞学术研究,也要上媒体发声,这是当今时代和当下中国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研究是发声的基础和前提,发声则是研究成果的一种运用和放大,而且通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可以更好地促进研究。所以,大家要更多地走出书斋,走向媒体,把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贡献讲出去。况且14亿人口的中国大地上每天都千变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素材。这里,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增强政治敏感性。现在的国际斗争很复杂,国际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越来越突出。有人鼓吹复活“麦卡锡主义”,以所谓价值观划线,企图把中国“打入另册”。别人不停地“上纲上线”,我们在对外交往中也不能太天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无论什么时候,都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十分丰富多彩,可以信手拈来。我们有“生命至上”的抗疫故事,有“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故事,还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故事、“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败故事等等。这么多故事素材,取之不尽,希望通过各位讲述,向外界呈现一个真实鲜活、生动立体的中国。同时,对于国外一些反华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进行政治诽谤和恶意攻击,专家学者们也要勇于站出来揭穿批驳,激浊扬清,为党为国辩护。事实胜于雄辩,但如果事实被歪曲了,也需要雄辩。
第三,积极贡献智慧。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时代之问,需要专家学者加强研究,贡献中国智慧。大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比如,中国自古就倡导“和为贵”“和而不同”“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国虽大,好战必亡”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在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方面可以充分借鉴并发扬光大的元素。我们还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吸取养料,深入研究中国在发展、稳定、扶贫、反腐、环保等领域的治国理政经验,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念转化为全球治理的理念,为各国发展提供有益启迪和借鉴。
总之,大疫情催化大变局,大变局呼唤大作为。我相信,各位专家学者一定能够在这次研讨会上为后疫情时代的和平与发展、为新时代的中国外交贡献真知灼见,展现独特作为。外交部将继续秉持“开门办外交”理念,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建议,为智库对外交流合作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谢谢大家!
来源:外交部网站
责任编辑:张申
青海“8-14”冒顶事故追踪:矿工曾实名举报安全隐患
{image=1}中新网青海刚察8月15日电(李江宁李隽祁增蓓)“上个月,就是2021年7月11日,矿区发生了一次坍塌,不像这次严重,之后就把我们调到里面去清理泥浆,我们去了以后看着特别危险。”15日凌晨,青海“8·14”冒顶事故发生后,事故矿区矿工祁永存告诉记者。0000偷热、截热、蹭热......违规用热何时了?
新华社济南1月26日电题:偷热、截热、蹭热。。。。。。违规用热何时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凯、邵鲁文冬季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省份一项民生大事,但“新华视点”记者近期了解到,一些地方出现住户偷热、截热、蹭热等现象,不仅拉低了其他住户的室温,还造成公共资源、能源严重浪费,供热设备维护难度增大,极易损坏,社会负面影响逐渐凸显。偷热、截热、蹭热拉低左邻右舍室内温度北京:近14天累计报告24例本地确诊病例
2021年,北京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报告了5例本地确诊病例,近14天本市累计报告24例本地确诊病例。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自2021年1月1日起,将顺义区南彩镇南彩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责任编辑:朱学森SN2400000北京1无症状感染者曾在河南参加婚礼,当地全面排查
2021年1月9日0时至24时,顺义区新增1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该无症状感染者王某于“12月24日4时到河南省信阳市固始西关站,4时30分到朋友家参加婚礼。12月26日15时乘坐大巴车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西关站出发回京”。0000今年入汛以来北京降水量为去年同期两倍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据北京市气象局消息,今年6月1日入汛以来至今日(7月13日)8时,北京地区累计降水量125.2毫米,去年同期61.1毫米,常年同期147.5毫米。今年1月1日至今日8时累计240.1毫米,去年同期162.2毫米,常年同期227.1毫米。2020年6月份,北京地区主要天气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0000